美日企業撤離中國?六大原因證明,這只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

中國網評論員 唐華

日前有報道稱,美國和日本正“呼籲本國企業撤離中國”,引發熱議。在一些西方政客炒作“去中國化”的輿論背景下,這則“言之鑿鑿”的消息尤其讓人心驚。事實果真如此嗎?

“美日政府將為企業搬離中國買單”系誤讀

“美國政府掏錢,幫助本國企業搬離中國”的消息緣起於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在福克斯商業頻道節目中的講話。他說:“如果美國政府允許公司全額抵扣包括從中國遷出在內的全部資本支出成本,也就相當於美國企業搬離中國的費用全部由美國政府買單。

美日企業撤離中國?六大原因證明,這只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

問題在於,這種抵扣只是幫助企業在回遷當年,減少納稅總額,根本不是政府替企業報銷全部搬遷費用。庫德洛所謂的“買單”實在是誇誇其談。從美國政府官員近期表現看,為了宣示其政治立場而亂開空頭支票的情況也並不鮮見。

而“日本撥款23億美元資助日本企業遷出中國”,更是個烏龍事件。據此前媒體調查,日本政府內閣會議確實在4月7日通過了一個新冠肺炎疫情緊急經濟應對方案,其在第30-31頁裡有關供應鏈專項改革的內容裡並沒有出現“中國”二字,只是鼓勵國內投資和海外供應鏈多元化。

針對傳言,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政研室主任袁達在20日例行發佈會上也表示,中國美國商會、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等商會機構近期調查顯示,3月份以來,在華美資、日資企業生產經營趨於好轉,投資意願比2月份明顯增強,考慮調整產業佈局的企業數量很少。

事實勝於雄辯,美日企業在華投資意願不減

新冠肺炎疫情確實曾一度影響了外商投資的積極性,但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穩步推進,悲觀情緒已逐步消散。

根據商務部對全國8700餘家外資重點企業的調查,截至4月14日,復產率超過70%的外企佔72.8%。其中,華南地區98%的日資企業已恢復生產,開工率達到100%的企業佔41.4%,開工率為80%至100%的企業佔42.3%,其他地區日企復工也取得積極進展。隨著在華生產率先恢復,已有許多日企表達了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和進一步開展對華投資的意願。

美日企業撤離中國?六大原因證明,這只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

根據中國美國商會2020年《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儘管目前美國在華企業面臨疫情等一些問題,但從長期來看,中國仍會是大多數在華美資企業的重點市場。而華南美國商會疫情影響報告顯示,75%的受訪企業表示,無論疫情影響如何,都不會改變在華再投資計劃。

近日美國零售巨頭Costco更是斥資12億元人民幣正式入駐蘇州高新區,並宣佈將在上海開設第2家門店;豐田也表示將與一汽合作,在天津投資興建電動車工廠。

中國優良“大小環境”對外資形成強大磁吸力

外資進入中國,並不只看中廉價勞動力這一個因素,它是對中國“大小環境”綜合評估後的決定。“小環境”事關企業盈利狀況,除人力成本外,還包括產業鏈體系、基礎設施、市場規模等多個方面。

產業鏈體系完備。中國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各個行業的上中下游產業形成聚合優勢,並配備大量的熟練工人和工程師人才隊伍,使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享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基礎設施發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基礎設施早已舊貌換新顏。鋼鐵動脈縱橫延伸,高速鐵路規模世界第一;公路路網四通八達,高速公路規模世界第一;大型港口建設加速,全球十大港口中國佔七席;民航通聯世界,運輸量已連續多年排名全球第二;西氣東輸、西電東送不斷投產,能源通道日益暢通;網絡通信建設已走在世界前列,有望率先建成世界最大5G網絡。高度發達的基礎設施,為投資興業提供了硬件支持。

市場規模和潛力龐大。中國有近14億人口,對應著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消費潛力。中國近年來致力於消費升級,為供給質量和體系的提升提供巨大動力,這是任何經濟體都無可比擬的優勢,也是任何外國資本都不會忽視的機遇。

美日企業撤離中國?六大原因證明,這只是某些人的一廂情願

“大環境”決定外資能否“進得來”“留得住”,它涉及對象國的政治是否安全、法治是否完善以及對突發事件的響應和處置能力。

中國共產黨執政根基穩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締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深得人民擁護,具有強大生命力。與那些政權頻繁更迭、社會動盪的國家相比,在中國投資的政治風險更小,項目的長期性和穩定性有良好保證。

依法治國保障外商合法權益。改革開放後,中國先後出臺3部法律,奠定了中國吸收外資的法律基礎。十八大以來,中國著力推進依法治國,推動進一步對外開放,進一步更新和完善相關法律規定。《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把中國政府關於全面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的要求轉化為法規制度,為擴大外資市場準入、積極促進外商投資、保護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外商投資合法權益提供法治保障。

能有效應對和化解突發事件。“非典”之後,在自然災害、安全事故、公共衛生事件等各類突發事件的洗禮中,中國公共管理體系不斷髮展成熟。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各地方政府陸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採取嚴格防控措施,用相對較短的時間基本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在全球多國疫情仍在肆虐的情況下,在華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已基本復工復產,將經濟損失降至最低,為全球供應鏈減壓和全球商業秩序的早日恢復做出了巨大貢獻。

自2019年以來,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各類雜音噪聲不絕於耳,但中國始終堅持進一步高質量對外開放的既定方針不動搖。良好的“大小”營商環境如磁石般吸引著各國投資者來華興業辦廠,也成為中國直面未來風險挑戰的最大底氣。炒作“外資離場”不過是又一次的“狼來了”。(責任編輯:楊新華 蔡曉娟 李小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