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之争当事人的态度对战争有了怎样的影响?


导语:汉高祖刘邦几经辗转流窜,终是开辟了一代大汉风韵的史诗篇章,起于青萍之末,却可扶摇直上,打败不知道比自己强大多少倍的项羽,靠的是什么,也不过是一张厚如城墙的脸皮。

纵观历史,脸薄而成功者极为稀少,但凡那些有着超脱寻常的成功的人,皆为厚脸皮者。早在秦末时期,就有着一位妇孺皆知的厚脸皮——韩信。当时,韩信在街坊邻居的眼里,是有着一把所谓的家传宝剑的人,这引来了几个地痞无赖的兴趣,这几个人要与他决一死战。韩信婉言拒绝,谁知道他们死缠着不放,执意要他抉择,要么像个男人一样厮杀,要么就像条狗一样,从头子的胯下钻过去。结果,韩信选择了钻裤裆,放弃了决战,尽管这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是一种难以言表的奇耻大辱。

韩信,成也脸皮,败也脸皮。

楚汉之争当事人的态度对战争有了怎样的影响?

(韩信受胯下之辱)


韩信受胯下之辱,胆小如鼠的流言速度传开,在广大群众面前,他只有遭人耻笑的份,可他从来没有为人解释过,没有提及自己表面看来很没骨气行为的理由。在之后的漂泊生涯中,他充分展露出来了自己非凡的军事才华,垓下一战,一战成名,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让一代霸王惶惶不可终日,最终自刎乌江。对于韩信来说,那几个二愣子般的痞子流氓毫无威胁可言,他们压根就不是他的对手,他知道自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战将,他也不在乎别人的想法,韩信的厚脸皮在于表面上他伪装成一个胆小如鼠的人,这只不过是为了减少自己一怒杀害那几个恶棍而给自己惹来麻烦而已。

说起来,韩信也算很厚脸皮的了,但若论当时此道顶级选手,他还差的远矣。在项羽和刘邦征战不休的时候,他本可趁机三分天下,却为了所谓的刘邦的"知遇之恩",起兵打败了项羽,成就了刘邦的江山,自己却最终落下个"狡兔死,走狗烹"的惨淡收场。

刘邦:老子脸厚天下无敌!

楚汉之争当事人的态度对战争有了怎样的影响?

(刘邦一副无赖图)


而刘邦的脸皮可以说是厚到了极点,这是他可以由一介布衣登上皇位,战胜强大无比的项羽的原因所在。项羽开始率领着四十万以一敌百的精兵,刘邦率领着十万分散各地的散兵流勇。而在历时三年的征战中,项羽打了无数次战斗,明的暗的,偷袭硬刚,也就只输了一场。可偏偏就这一场,胜利的果实就砸在了刘邦的手里,一个除了脸皮比自己厚以外,其他各个方面都不如他的人。

在开始的数次征战胜利中,刘邦不止一次落入项羽之手,项羽也不止一次对他起过杀心,他却怕杀了刘邦落下个"不义"之名,甚至于对刘邦这种,连老婆孩子都可抛弃,年迈的老父亲都可以说出"我们曾义结金兰,我老爹就是你老爹,你要杀你爹,给我也分杯羹,行不?",这样厚颜无耻之人,项羽也只有气急败坏,怕面子上过不去,给了刘邦苟延残喘,东山再起,最后赢得天下的机会。

项羽:我曾力拔山兮,可惜输在了脸皮!

楚汉之争当事人的态度对战争有了怎样的影响?

(一代霸王乌江自刎)


项羽战场上能狠下心来,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为了防止军心不稳,坑杀二十万秦兵的冷血战将,居然会为了面子,拉不下杀人的脸皮,去做出宽恕刘邦,这一表面看起来高尚的行为,说实在的,真正的高尚之举,本应该是不顾所谓的义与不义,厚着脸皮,一有机会就置刘邦于死地,如果项羽真这么做了,历史就会被改写,最终就将是大楚的旗帜飘扬在天下各地。

而项羽唯一一次失败之后,也是为着"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面子,没有返回重整旗鼓,自刎乌江而亡。

刘邦不具备项羽的能力,但他也从未真正因为项羽而受到自尊心的伤害,一次又一次的吃了败仗,他也能厚着脸皮,朝管理后方的萧何,要兵要粮,他从不会因自己回家乡招兵买马而感到羞耻,他的脸皮可远远厚过项羽,这也是他可以为了自己的雄图大业,无所顾忌的给别人制造各种麻烦的根本。

范增:这届的娃,没个脸皮,真心不好带~

楚汉之争当事人的态度对战争有了怎样的影响?

(老范增也很无奈图)


其实,若说起项羽的失败自身原因之外,也是因为一个人,一个老奸巨猾,智谋不亚于张良的谋士,项羽的亚夫——范增,一个因脸皮薄,把自己的老命和项羽的江山,枉送的人。

楚汉相争之时,项羽的军队本来已经将刘邦的军队困于河南荥阳城,并且断了刘邦的粮草补给通道,不久,城里便缺了粮,刘邦又使出了那招没皮没脸,天下无敌,打算把荥阳以西割让给楚军将和,但项羽尊从范增的意见,打算在此一举歼灭刘邦。刘邦急得不行,厚着脸皮去找陈平要计策,陈平说:"项羽身边有个叫范增的,被项羽尊称为亚夫,那次鸿门宴,就是他,想借项庄舞剑来杀大人,此人诡计多端,项羽就是因为有了他,才能每战必胜,但项羽生性多疑,我们若能使用反间计,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君臣关系,让他们产生隔阂和怀疑,我们便可趁机东山再起,再战楚军。"刘邦认为陈平说的在理,便给了陈平四万黄金,让他去私下布置妥当。

陈平便用黄金,在楚军里派了大量间谍,各处散布谣言,说范增觉得自己功劳卓越,项王却不给封王划地,心存怨恨,又说范增觉得项王太意气用事,不足成大事,私下曾联系过汉王,所以才着急攻打汉王,毁尸灭迹。项王听说后,果然对范曾产生了怀疑。

之后,一次项羽派使者到汉王那里去,陈平告诉汉王时机来了,让汉王先准备了一桌丰盛菜肴,等到使者来了,便假装不高兴地说:"我以为是亚夫的使者,原来是项王的使者!"便换上了一桌粗劣的食物,并兴致缺缺的把使者打发走了。楚国使者,气愤极了,觉得大失颜面,回去后添油加醋的报告给了项羽,项羽果然更加怀疑范增了。

当时范增想要快攻下荥阳城,项羽不在相信他的话,一直按兵不动。亚夫知道了项羽对他产生了怀疑,非常气愤,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于是对项羽说:"天下大体已定,君王你就自己干吧!"范增便称自己老迈,请求退休,相遇没做任何挽留,迅速答应了对方,可范增毕竟70多岁,又颠簸随军而行,还没到彭城,便因后背的毒疮,死在了路上。

后来,刘邦和陈平便趁着月色设计,让2000妇女从荥阳东门出发,引起楚军进攻,自己却从荥阳西门趁乱逃跑,终于回到汉中,可以收集散兵,再一次计划起对楚军的进攻。

后来大家也都知道了,垓下一战,楚军损失惨重,逼得项羽自刎。可惜可叹,一直有着"增不去,项羽不亡"的话流传,试想一下,如果当时,范增能忍一时之气,厚着脸皮去找项王说清楚,他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那么多,那么明显,也许荥阳的时候,大乱就可终结,他也能落得一个开国功臣的好名声。

楚汉之争当事人的态度对战争有了怎样的影响?

刘邦影视剧照


结语:

无论怎么说,楚汉之争,最终是谁的脸皮厚,谁活到了最后,笑到了最后,每个人都有好面子的冲动,这关系到我们生活中的尊严和地位,但如果它与我们的雄心壮志相违背,阻碍我们朝着胜利目标前行,我们不妨脸皮厚一点,这样才能越挫越勇,不妨潇洒地说一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毕竟,事不成,无以来称王,人脸厚,则万事可期。

参考文献 《史记·项羽本纪》

《史记·高祖本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