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文章選自公眾號九行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20000節車廂,30萬張病床,對於印度交出的這張“火車改醫院”疫情答卷,老藝術家一點也不驚訝。

畢竟,火車鐵路是印度人的命脈所在。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印度167年鐵路網首次停運,把火車改造成隔離病房 / 微博

只要拋開那些車廂掛滿人的獵奇心態,你才能更清晰感受到火車是怎樣影響這個神奇國家的:

她曾載著印度的輝煌在亞洲稱雄。

6.7萬公里的鐵路軌道,14000多列火車在這片土地上日以繼夜地奔馳,運載著印度13億男男女女完成一次又一次的人口移動,年旅客運輸量更傲居全球第一。

印度是亞洲第一個通鐵路的地方。在中國打算修第一條鐵路的1892年,印度已經擁有近3萬公里的鐵路了。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印度小孩走在廢棄的軌道上/ unsplash

可是,她也是印度落寞的真實寫照。

四處漏風,過量載客,超級晚點,從不報站,吱呀作響的老式車廂彷彿下一刻就會脫軌而出,腳跟貼腳跟的乘客密集得連一隻老鼠也擠不進來。

你無法理解的喧譁、嘈雜、擁擠、髒亂差,也一一在印度火車上演。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

火車,就是印度社會的濃重縮影。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火車,“微縮”印度

世上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像火車這般能反映印度的物件了。

印度的國土面積不過我們的三分之一,地勢又相對平坦,擁有40%的平原面積。

乘坐飛機實在過於奢侈,一眼望不到頭的地勢又適合興建鐵路,再加上極其低廉的票價和歷史因素,火車,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印度人出行工具的首選。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平坦的地方使鐵路發展成為可能 / unsplash

印度人對火車的依賴程度已經去到了:

平均每個印度人一年至少坐4次火車;每天有2300萬的乘客等待著轟鳴的火車運送自己到遠方;印度鐵路也是印度最大的僱主,包攬了1300萬人的生計......

不僅如此,火車還是無數外地勞工、傳教士和乞丐臨時的家,還常常與印度政治經濟掛鉤,一旦漲價還會引發罷工遊行。

這種息息相關的程度,也讓火車成了一個“微縮版”的印度,堪稱“印度的政經宗教人文飲食的多元結合體”。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火車,最能折射印度社會的地方 / unsplash

印度的火車,顯得非常“兩極化”,一如他們的社會。

奢華無比的皇家列車們在印度也可以“如數家珍”:王公快車(The Maharajas'Express)、金色戰車(Golden Chariot Train)和奧德賽火車(Deccan Odyssey)等等......

他們要接待的,是印度政要、富商,和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豪華如宮殿的裝飾和服務,一趟下來,最便宜的包廂也要價3萬人民幣。坐上這趟列車,你絕對不會想象到這就是印度。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王公快車,是印度史上最奢華的列車之一 / Youtube截圖

但是,大多數印度人的風塵僕僕,只屬於那一趟趟窮人列車。

印度的火車系統層層分級,分為12等車廂,印度窮人往往只選得起三等車廂和Sleeper臥鋪。

這意味著,在酷熱的印度之下,沒有空調,沒有食物供應,一旦下鋪的人睡了上鋪的人連坐的地方都沒有,在狹窄的車廂裡,往往一熬就是數十個小時。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以印度的長途火車為例,一般分為4個等級:1AC、2AC、3AC和Sleeper臥鋪。AC代表有空調,數字代表等級,1AC就是一等車廂,但大多數印度人會選無空調的Sleeper臥鋪。/ Youtube

但抵不過票價便宜,一趟從德里到孟買的22小時火車,只需595盧比(約55元人民幣)。

據統計,佔旅客人數1%的“高端旅客”為鐵路提供了20%的營業額,而60%的印度鐵路旅客卻只產生10%的營業額。

在印度乘坐火車,也需要極大的耐心。

30-50公里/小時的“龜速”,無數個“晚點”的廣播,在深夜月臺上橫七豎八地睡滿了一個個因晚點裹著毯子的印度人,這更讓他們顯得慢慢悠悠,和性格里極大的忍耐力。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久等不來的火車,印度人已經習慣“席地而睡” / 澎湃

不過,這種“國民性格”更像是現實社會日復一日地強行灌輸給他們的。

當你走進印度的任何一個火車站,每個出入口都標註分明:二等車廂女性休息室、三等車廂入口、一等車廂廁所、蓄鬚者入口、素食餐廳、非素食餐廳、退休人員休息室……

在印度,彷彿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位置,與生俱來,也無人抗爭,正如高種姓的人絕對不會出現在二等車廂。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印度車廂內一瞥 / unsplash

但二等車廂以下,才是窺探印度的最好窗口:

喇嘛在列車間為旅客祈福索錢;鬍子拉碴的老漢貌似搶了年輕人的位置,兩人在爭論不休;懷抱嬰兒、頭戴面紗的婦女望著窗外發呆;從容的印度老婦人捧著一本小書閱讀;鄰座的幾個壯漢正扯著嗓子唱歌......

在停車的瞬間,你又會看到印度神牛在悠然自得地穿過軌道,和沿途數不清的貧民窟。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在軌道旁邊的印度牛隻 / tripsavvy

馬克·吐溫曾這樣評價過這種文化現象:

“印度人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對於他們來說,所有的生命都是神聖的,但人的生命不包括在內。”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殖民主義產物,曾連結印度人

在沒有火車之前,印度人的時間是按月計算的,地理的屏障阻隔了各邦人們的交流。

直到1853年,英國人帶來的一列轟鳴、冒著白煙的蒸汽機車從孟買緩緩駛向坦納,這34公里的路程,用了1小時15分。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1853年印度第一輛載客火車從孟買駛向坦納 / Youtube

自此,印度的歷史被改變了。

生於英屬印度孟買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就在《吉姆》一書描繪了19世紀印度人坐火車的場景:

“‘簡直是魔鬼之作啊!’黑暗之中空曠的回聲,磚石站臺之間閃閃發光的鐵軌,頭上縱橫交錯的大梁,這一切著實讓喇嘛膽怯。”

這時的印度人,嘖嘖稱奇於這座會發出叫聲、可以自己移動的龐然大物,觸摸著火車上最先進的煤氣燈、電燈,還全然沒有意識到這只是大英帝國壓榨他們的工具。

一箱箱的印度奇珍異寶通過火車運送至大不列顛;而英國人也運來來一箱箱傾銷到印度的貨物,企圖壟斷當地市場,甚至還有槍桿子,方便統治當地人。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英國殖民者在印度火車站上 / orientrailjourneys

但對於當時的印度人來說,他們並未想到如此深遠,只知眼前這一趟趟火車把這片土地上的人們連結起來了。

火車的出現,讓不同種姓的人破天荒地並排坐在一起。

《吉姆》一書就描述道:“一上火車,我們種種正確的生活法則都被打破了。”

在19世紀的火車上,有富農、喇嘛、乞丐和放債人,因為當時火車數量並不多,他們被迫擠在同一車廂內,不同身份、背景的人首次得以交流碰撞了起來。

可惜到了今天,三六九等的車廂又重新分隔了印度人。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曾經,不同種姓的印度人坐在同一車廂 / CNN Travel

火車也把印度人的食物交融在了一起。

除了少部分昂貴的車廂,印度火車是不提供食物的,所以在漫長的數十小時中,印度人習慣在行程打包時帶上自己的食物。

在印度南部長大的孩子,早餐會吃idli(蒸扁豆米糕)和podi(一種幹酸辣醬),但在火車上,他可以接觸到新奇的北部油炸小吃。

這種新鮮感,就像:“在凝視著陌生村莊轉瞬即逝的瞬間,品嚐起了異國情調的新菜。”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印度火車上出售的油炸小吃 / Getty Images

火車,還把

印度人的思想也一併連結了起來。

從19世紀末開始,印度聖雄甘地就坐著三等車廂到各大城市,宣揚他的“非暴力不合作”主張,激起印度人為獨立而抗爭。

就這樣,新的思想啟蒙,通過火車傳達到各地民眾當中。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甘地曾乘坐三等車廂周遊印度,宣講新思想 / Youtube

其實,印度人對火車的感情十分複雜,一方面火車給印度人帶來前所未有的新視野和各地風俗飲食文化連結交流,另一方面,這也是大英帝國壓榨印度人血汗的重要統治工具。

甘地就曾帶著這份警惕審視鐵路:“鐵路再好,終究是殖民主義的產物,無論今日的印度受惠於鐵路多少,當年大英帝國的剝削仍是史實。”

帶著這份複雜的感情,印度鐵路會走向何方?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舊印度的遺物,還是新的遠方?

很不幸,自擺脫大英帝國統治以來,印度鐵路的發展一落千丈。

雖然印度的鐵路長度傲居全球第四,但大多不過是殖民主義遺留的產物罷了。

哪怕1951年,印巴分治被分走一部分的鐵路,印度的鐵路里程仍然高達53596公里,如今60多年過去,印度鐵路里程不過增長25%,到了67368公里。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印度鐵路發展緩慢 / unsplash

對比中國鐵路的發展,這份“緩慢”更明顯:

印度鐵路比中國發展快了39年。在1951年,印度鐵路里程是中國的2.3倍;到了2016年,已經反超1.6倍。

在速度技術上,印度最快的一趟列車最高時速不過160km/小時,而中國和諧號的最高時速可達380km/小時。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上圖為印度國內目前最快的列車Train 18;下圖為中國和諧號 / wiki&圖蟲

鐵路的發展,處處顯示出印度人的“不上心”。

過量載客,維護力度不足,與沿途居民區靠太近,又導致了無數的“安全事故”:

根據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National Crime Record Bureau)2014年的統計結果,印度2013年有27581人死於鐵路事故,這一數據遠超世界任何其他國家。

2010年,印度西孟加拉邦火車脫軌加相撞造成148人死亡;

2016年,印度北方邦的火車脫軌事故造成至少142人死亡,超過200人受傷;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2016年11月20日,印度北部一火車出軌 / BBC

印度人對於這個遍佈全國的黑色龐然大物複雜矛盾的感情,再加上鐵路已經和印度人的生活深深捆綁在一起,印度鐵路要改善還真的十分“難啃”。

先是印度的鐵路因票價低廉而常年虧損,一名乘客乘坐一公里火車,鐵路系統就會虧損30盧比。

他們也不是沒有給試過給火車票漲價,但佔印度一半人口以上的窮人已經對低廉的火車票價產生依賴,一旦漲價,就會引發地方的遊行抗議。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2014年,印度火車票價上漲14.2%,引發多地遊行抗議 / India Today

於是,印度只好把票價的虧損轉嫁到貨運上。

世界銀行2012年的一份報告發現:印度擁有世界上最低的鐵路旅客票價,但卻擁有最高的鐵路貨運運費。但高昂的貨運運費,只會進一步拖垮印度的經濟。

另一方面,不少印度政客為了所謂的“政績”和迎合選民,會建一些毫無發展前景,甚至不計成本的鐵路。

印度計劃經濟委員會2013年的報告發現,在印度新建成的鐵路項目中僅有8%能夠滿足鐵路項目的最低盈利預期,而高達62%的新投建項目處於長期虧損狀態。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印度擁有全世界最昂貴的貨運費 / Times Travel

這就誕生了十分“詭異”的一幕:窮人在吸鐵路的血,鐵路在吸印度的血。

他們也意識到“鐵路改革”勢在必行。

2015年,印度總理莫迪宣佈將投入1370億美元,用於改善鐵路基礎設施、車廂、廁所的清潔衛生、女乘客安全、上網等問題,但效果似乎還並沒有彰顯出來。

歸根到底,火車鐵路是英國統治者留給印度的遺物,而不是印度民眾自主研發建造的產物,在思維上,終究是“索取”多於“維護”。

被中國人群嘲的印度火車,一點都不沙雕


△不堪重負的印度火車 / unsplash

在多年後的今天,這條龐大的“黑色之龍”非但沒有把印度人帶向遠方,非但成為一張巨大的網絡把印度人牢牢地困在原地。

孰之過?英國人?印度人?

我們不予評價,只希望,大半個世紀前印度鐵路成為“吸血鬼”那一幕,不要再次上演。

參考資料:

1.印度火車 交會歷史、文化與政經的印記 楊駿北.徐安隆

2.不用“開外掛”,印度火車求生秘籍 澎湃新聞

3.從保羅索魯的《火車大巴扎》,一窺濃縮的當代印度社會 澎湃新聞

4.On India's trains, photographer finds a moving world 'where all of life happens' CNN

5.In India, A Rich Food Culture Vanishes From The Train Tracks NPR

6.毛克疾:印度鐵路為什麼如此致命 觀察者

7.記者來鴻:鐵路改革—印度要啃“硬骨頭” BBC中文網

8.私有化無望,印度鐵路改革停滯不前 紐約時報中文網

【今日話題歡迎留言討論】

☟☟☟

你想去坐印度火車嗎?

【今日作者】

黃加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