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白帝城託孤,臨終前的這4個字,真的只是信任諸葛亮嗎?

說起三國一個人物肯定是繞不開的,那就是諸葛亮,他太耀眼了,即便是過了一千多年依然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耀眼的一顆星。當劉備在白帝城奄奄一息時,拉著諸葛亮的手說了“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一個主公可以讓臣子“自取王位”,這真的是一個極大的殊榮了,但真的是是這樣嗎?

劉備真的那麼信任諸葛亮嗎?

縱觀劉備一生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賣鞋匠到三分天下的霸主,可謂是步履蹣跚,所以他真的忍心將自己打下的基業拱手讓給諸葛亮嗎?我看不盡然吧?在白帝城託孤時,劉備雖然說出了“君可自取”但真的是肺腑之言嗎?誠然,諸葛亮為劉備的霸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絕對不是最信任的那一個,劉備在時,至少法正和龐統都和諸葛亮的地位差不多,這點在劉備討伐東吳為什麼不帶著諸葛亮就可以看出來了,更別提與劉備桃園三結義的關張二人了。

還有一點就是人是會老的,劉備白帝城託孤著實是無奈之舉,當時的劉禪才17歲,放到現在也是不能當家做主,更何況是一國之君?當時的蜀漢實在是沒什麼人了,劉備賴以為傲的五虎上將只剩下了馬超和趙雲,但劉備是不信任馬超的,所以白帝城託孤其實是託付給了兩個人:諸葛亮和趙雲,在劉備心裡趙雲才是真正的自己人,在劉備創業之初就跟著打江山的,而且還兩次救了阿斗,所以劉備才會說:“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覷吾子,勿負朕言”而且那個時候的趙雲手裡有兵。當然了,劉備還埋了一顆很重要的棋子李嚴,命其一同輔政,只是到最後沒起到作用。

劉備白帝城託孤,臨終前的這4個字,真的只是信任諸葛亮嗎?

諸葛亮真的能自取嗎?

不管承不承認,在劉備死後諸葛亮已然成了第2個“曹操”,而劉禪和漢獻帝的命運一般無二,只不過諸葛亮有著“白帝城託孤”的名號,更加的名正言順罷了。當時的魏國兵多將廣,而蜀漢相比起來就差的遠了,之所以能位列三國,恐怕就是劉備的皇室宗親的名號了,試想如果諸葛亮把劉禪廢了,那還能拉攏那些對大漢忠心耿耿的臣民嗎?在當時那個年代,“大漢皇室宗親”可真的不是一個假名頭。

還有一點,在三國時代,衡量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有本事那還是需要軍功的,雖然諸葛亮智多近妖,但實打實的軍功差的遠了,他最依仗的還是“謀略”,但亂世之下,文人相輕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事實。諸葛亮六出祁山而無顯著戰果恐怕是他他最大的遺憾。

劉備白帝城託孤,臨終前的這4個字,真的只是信任諸葛亮嗎?

諸葛亮真的適合做國君嗎

拋開一切的人性不談,假如諸葛亮真的把劉禪廢了自己當上一國之君,這真的合適嗎?我們先來看下諸葛亮的功績吧,對外,諸葛亮以兩州之地抗衡了當時大半個中國,還一直能有軍事上的主動權;對內,諸葛亮安撫百姓,約束官員,以身作則,一系列措施之後讓蜀漢國富民強,但這不是一個臣子該做的嗎?諸葛亮雖然在劉備死後是整個蜀漢的的精神支柱,但恐怕真的不適合做一個國君,對一點陳壽在《三國志·諸葛亮傳》裡說的很清楚: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諸葛亮可以比擬管仲和蕭何,但這兩位也只是治世之能臣罷了。

其實當時的蜀漢其實並不是一團和氣,雖然諸葛亮名為百官之首,但私下還是有很多反對的聲音,這點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就體現出來了,當諸葛亮上書要求北伐的時候,《出師表》剛呈上去就被群臣發對,不得已諸葛亮才把劉備的名號搬出來了,在劉備死了好幾年後諸葛亮還是不能將整個蜀漢控制在手裡,還是得藉著劉備的名頭幹事,你說這能自立嗎?

劉備白帝城託孤,臨終前的這4個字,真的只是信任諸葛亮嗎?

End:姑且不論劉備在託孤時到底包含著什麼樣的小心思,但諸葛亮確實是對得起他了,在諸葛亮27歲的時候遇上了47歲的劉備,直到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他都還在為蜀漢江山謀劃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即使到了黃泉,諸葛亮也是無愧於劉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