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中大文憑的第10年後,你居然去做保險?

今年年初,特意花了一個下午時間在家完整看完羅振宇的2019-2020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竟一個人看得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一是為“躬身入局”,二是為羅振宇對保險業的解讀,更慶幸自己在6年前“陰差陽錯”的選擇和躬身入局。

人到新年總喜歡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所以也不免俗地希望藉著不一般的2020年春節假期,把自己好好梳理一遍。


誰知前路如何,唯有直面向前


很多保險公司新人培訓的第一堂課就叫《壽險的功能與意義》,時隔六年,我站在新人班的講臺前,也一次次演繹著這個行業中許多感動和使命。

然而,當初歪打正著闖進來,真沒想過什麼責任與愛,只是在一個合適的時間(對未來迷茫和探索的時期),遇到了一個合適的行業(新科技與新市場帶來的保險新商機)。

2014年,已是我大學畢業的第10年。

從小被“學霸”“乖乖女”稱呼的人,一畢業卻沒往父母老師期待的公務員、留校老師方向走,倒是連滾帶爬地在各種商企中撲騰,打過工、開過公司、做過直銷。

生在那個年代的父母大都循規蹈矩,納悶為啥生出個如此“不務正業”的女兒,白白浪費了這985 211的大學背景。

“早知道去幹這些,還讀那麼多書幹嘛?”“又沒買社保,以後誰幫你養老啊?”能感受到老媽當時那話背後的一臉同情:這娃混成這樣,以後咋辦啊?

被說多了,說得我也有點迷茫了:難道我這10年的折騰,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標籤?是否該乖乖低頭,做個安安穩穩的工作,拿份穩穩定定的收入,嫁個實實在在的老公,過別人口中的人生才是正道嗎?

2020年,是我大學畢業的第16年,入保險業的第6年。


手持中大文憑的第10年後,你居然去做保險?


當我每年去美國接受全球壽險精英人士共同期待的百萬圓桌會員榮譽時,

當我以公司金牌講師身份站在臺上分享時,

當我每年以公司全國10%比例的精英獲得嘉獎時,

我在想:

如果沒有前面那10年的“折騰”,我是否有德有能承載今天各種榮譽?

如果我聽了老媽的“勸”,走一條“中國好女兒”的路,我今天是否會發自心底的開心?


手持中大文憑的第10年後,你居然去做保險?


有個邏輯悖論在於,一個人永遠無法在兩個平行空間活出不一樣的結果來證明到底怎樣的選擇才是最好。

所以上帝的美妙之處就在於他給與了每個人選擇的自由,也給了無數個選擇背後的結果讓人來自己負責。

目前,我只有一個答案:一切的發生,都是最好的安排。


過去的看不起,未來的了不起


過去有句話這麼說:“一人做保險,全家不要臉”。

一是在90年代確實很多人是拒絕排斥瞭解,二是真的受不了那種一坐就是2小時的“保險知識普及”營銷方式。

但是這幾年,越來越多海歸精英、企業高管、企業主等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結緣保險業,顛覆了很多人眼中過去對保險從業人員的印象。

也確實有很多人透過保險業更富有人性化的激勵制度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在創業與打工的中間找到更容易實現理想人生的平衡。

過去我也跟大多數人一樣,看不上保險業。甚至身邊一個非常要好的姐妹入行,我依然抱持這樣的態度。

“她外省來廣州,沒學歷沒人脈,她要做保險可以理解。”

“她性格適合做保險,我不適合,每個人走的路不一樣。”

你看,幾乎每個人在拒絕離開舒適圈時都會找各種理由,我也不例外。

直到有一天,我驚覺幾年間她的改變那麼大,無論形象或談吐,早已不是幾年前那個外來打工妹的狀態。

可現實啪啪打臉,我啥條件都不比這姑娘差,怎麼她在可見的物質和不可見的精神方面,都正用我無法比擬的速度在成長?

往事清零,我決定謙虛下來去一探究竟,這個過去被我、被很多人都看不上眼的行業,到底有怎樣的魅力可以點亮那麼多普通人的人生?


手持中大文憑的第10年後,你居然去做保險?


隔行如隔山,透過一系列培訓,我終於知道原來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產品設計背後也有精算、測算,核保等等一系列專業複雜的底層邏輯。

雖然行業門檻很低,但不可否認的是,每一個全職踏入並堅持三年以上的壽險顧問,都是對保險安全機制的高度認可,和對客戶的熱心與責任驅動。

藉著國家推動、國民意識加強的大好趨勢,我也在進入保險業的第一年就完成當年的百萬新星獎。看到更多客戶對保險機制以及我的認同和信任,我又開始了新的思考。


百花齊放,前路在何處


2015年我還在某大型央企壽險公司任職時,有位客戶跟我吐槽:

“小晨啊,其實我特別認同保險,不然不會配置那麼多。但我不滿意的是,無論你們多高級別的主管,見到我都只會說這個產品好,買一點吧。但從沒人跟我說,到底我該配置多少比例才叫合適?已有的保單是多了還是少了?老說好,可不能好的我全要買單啊。”

是啊,我當時內心的OS竟然和客戶一樣,但卻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她的問題。

作為一家保險公司的代理人,我自己都沒有學過太多系統的財商知識、更別提如何協助客戶理清資產的配置建議了。

再來,即使我懂,又能給她除了本家公司以外的任何產品配置建議嗎?

無論從自身專業儲備上、還是自己的代表立場上,都確實無法能公平、公正、透明地給客戶建議。

直到我選擇轉型成為保險經紀人,真正可以站在客戶的角度為他們貨比三家、優中選優,才體會到這個行業能賦予給客戶的更大價值。


手持中大文憑的第10年後,你居然去做保險?

90年代初,全中國也就那麼一兩家保險公司獨大,基本壟斷了所有保險業的市場,那時買保險的人並不是有多好的觀念,要麼就是給面子,要麼就是見識比較廣、思維比較開放接納。

所以1.0時代裡,叫“有就好”。信息極度不發達和不對稱的環境裡,信息優勢集中在保險業務員身上(別人願不願意聽是另一回事了)。

但隨著2.0時代迎來了保險公司百花齊放的年代,目前在冊的壽險公司已有91家,今年還要開放外資進入,意味著這個市場已經不是保險公司“自賣自誇”的優勢年代了。


手持中大文憑的第10年後,你居然去做保險?


這一點都不稀奇,任何商業都經歷了這種自由市場經濟的改革,對於客戶來說選擇更多,產品種類和保障範圍等都更多樣化和人性化了。

但保險又和其他商業有點不一樣,原因在於產品本身和麵對的客戶都具有相當的複雜性。

客戶可以在網上搜索看看一些文章科普下基本常識,但絕對沒那個精力去家家戶戶研究商品。

假如你一天研究1家公司,也要至少3個月才能研究完這90家,更何況每家公司都不可能只有一款在售商品。

所以,百花齊放的年代,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肯定很難明辨,費時費力還不一定能選到自己適合的方案搭配。

這時如果有個“專屬你”的經紀人就好了,他/她可以根據你家庭的綜合情況和需求做分析,為你篩選各家公司裡最符合你需求的產品做組合方案。

不需要您老人家費時費力,只要安坐家中,就可以用比別人省20-30%的成本獲得一樣的保障價值,是不是感覺這才是您所期待的呢?


手持中大文憑的第10年後,你居然去做保險?


結語


回應到羅振宇對保險業的一句總結,能幹保險的,不是走投無路,就是身懷絕技。

我從2014年入行以來,似乎很少見有人真的走投無路,卻見到非常多才華洋溢、背景素質都絕對值得敬佩的人才。

我們的職涯規劃不太像是一道道的996“工序”兩點一線,倒像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戰友不斷知識更迭、拓展認知、自我實現的升級打怪。

最後每個人到達的目的地不一定一樣,但一定都在此過程中經歷和自己的對話,遇見更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