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国旅游业的近虑与远忧!

今年突发的新冠疫情,对于旅游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预计,疫情将使全国旅游减收30%以上。而目前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性的支柱产业。

旅游业之所以会成为支柱产业,根本原因是由于整体国民消费水平升级,由量变达到质变,从而推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作为中国经济压舱石的房地产已经严重处于泡沫状态,被国家所严格调控。

而旅游业恰好可以替代房地产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许多千亿级房产巨头也从国家产业的调整中嗅到了商机,如万科、融创、万达、等房地产商纷纷将业务中心向文旅项目倾斜,将文化旅游和房地产融合,并将其作为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

疫情下中国旅游业的近虑与远忧!

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指出,要顺应文化和旅游消费提质转型升级新趋势,深化文化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文化和旅游消费质量水平,不断激发文化旅游消费潜力,以高质量文化和旅游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戛然而止。目前疫情已经蔓延至全球,拐点远未到来,何时结束仍不得而知。而旅游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既有近虑又有远忧的严峻局面。

4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2020年《旅游绿皮书》发布,书中指出,这次疫情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遭受范围最广、程度最深、影响最大的一次冲击。

疫情下中国旅游业的近虑与远忧!

从短期影响看,报告指出,在谨慎预测的情境下,2020年旅游总人次的预测值为39.4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34.97%;旅游总收入的预测值为39228.8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9.83%。全国景区收入损失将达到去年80%以上。

由于旅游市场具有周期性、季节性特征,重要节假日作为关键节点,对于短期旅游市场是否得以复苏,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我认为,疫情给人们所带来的心理恐慌,远大于其实际的危害作用。人们不会冒着生命危险而出去旅游。

因此,短期看不宜对市场需求反弹抱有过高期望,预计今年至少将有一半时间旅游业将会受到疫情的影响。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和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国,而旅游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

2018年我国旅游业直接就业2826万人,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疫情下,旅游业是“稳就业”压力。

疫情下中国旅游业的近虑与远忧!

最大的行业之一

而与旅游业相关的上下游产业如,航空、酒店、餐饮、民宿、旅游购物、大巴、出租车等行业中的众多从业人员的就业和收入状况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从长期影响看,目前疫情发展尚未明朗化,至少在疫苗研发成功和上市之前,疫情是不可能得到完全控制的。许多疾病专家和研究报告指出,防疫工作将会常态化。这意味着:旅游业今年下半年和明年都不可能回到疫情前的正常状态,由此将会导致:

1、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市场形势将会变得更加严峻,全球旅游业将不可能完全恢复。从供给端分析,由于行业不景气,一些旅游公司、旅行社,会裁减人员甚至破产倒闭。航空公司也会大幅消减往返各旅游热点城市和景点的航班。行业将会重新洗牌,把市场留给更有实力的公司。

从需求端分析,出于对疫情的恐惧,许多人会尽量减少外出的机会,还有一部分人,由于收入低,也无法出去旅游消费。最后只剩下一部分有钱和胆大的游客出去旅游,数量肯定不会太多。

2、防疫将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并对旅游业产生一系列影响。由于人们将疫情防护作为日常习惯,必然会对旅游业产生相关影响。如,为了防疫需要,航班不能满员,人与人之间必须空出一个座位,航空用餐也需分区、分片、进行。航班班次、旅游大巴等交通工具,热门景点要限流分批,

出于防护需要,由于人与人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过去景区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的局面将不复存在,而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努力,好不容易使行业从单纯的观光模式,升级到了更有参与感,更有融入感的体验模式。但疫情的出现将会使旅游业“一夜回到解放前”。

游客们只能减少互动,尽量远观。出于对感染风险的恐惧,景点附近居民对于游客客流的担忧也会使游客的“旅游体验”大打折扣。

私人交通工具的自驾游,短途旅游将会得到较好的发展,由于旅游周期短,甚至当天返回,就会大大减少感染风险。

3、旅游业中存在大量非传统就业岗位和非全日制、临时性、自由职业、平台型就业和弹性工作等就业形式,这也充分体现出旅游业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这部分人群也面临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的情况,一旦大批失业将会影响社会稳定。

疫情下中国旅游业的近虑与远忧!

综上所述,疫情对于旅游业造成的冲击,既有近忧又有远虑,可谓困难重重。今年将是全球旅游业最为艰难的一年。面对旅游业目前所处的困境,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从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

通过设立旅游业振兴基金、财政专项拨款、金融贴息专项贷款等各种方式加大对于旅游业扶持力度。特别应当将重点放在扶持小微企业上。

虽然当前旅游业面临诸多困难,但基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有着世界最多的旅游消费人群。只要采取积极稳妥地应对政策,适时引导,创新思路,相信我国的旅游业一定能顺利地渡过难关,尽快走出低谷,再现中国旅游往日的辉煌。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商务合作—《研学旅行联盟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