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從月薪4000到年入百萬,35歲一樣來得及從0開始

我為什麼做這個分享:1、把過程中最重要的方法提煉出來有助於今後的發展。2、今年遇到些困難和瓶頸,希望藉此儘快突破。3、平時有許多創業的想法和關於新項目的信息,希望跟有想法有衝勁人一起研究未來的創業方向

簡單介紹下我工作的情況:

2011年之前一直從事於行政工作,沒有任何從商經驗。2012年開始接觸電商,2013年-2014年做了一段時間的速賣通,2014年底從0起步(這一年我35歲),創業做淘寶,2017及2018年銷售均超1千萬,團隊20人出頭。

在做電商之前,收入只有每月的工資所得,基本不超過4000元,在公司上規模後,有了年收入超百萬的經歷,這些年主要把握到了幾個關鍵的節點:

一、創業的切入點要準,前期可行性分析要足夠充分。

(一)創業情況:2014年底,我選擇的是醫療相關的這種很小眾的類目和產品。之所以做這個項目,主要基於幾點考慮:一是此類產品在淘寶系的搜索及成交數據尚可(當年用的是淘寶指數查詢),說明有一定的市場前景;二是有專業門檻,醫療電商賣家在當時的電商平臺上幾乎都是小C店,沒有成熟賣家

從創業後的第三個月開始到現在,每月都能實現盈利(第一個產品是失敗並虧損的,具體情況後面補充)。

(二)經驗小結:簡單講,也就是那句老話:選擇大於努力。但選擇的背後,是充分的調查研究和分析。對於沒有強力的運營、沒有大類目供應鏈優勢的團隊來說,不要盲目去碰紅海的大類目。選擇創業切入點的時候一定要綜合考量自身的優勢,產品、團隊、市場競爭情況等等都要考慮在內,有數據的儘量通過數據分析。關於這個項目前期調研,我們通過淘寶指數分析後,發現搜索指數、轉化指數都不會低到哪裡去,而且競爭度相對於大類目又小,大約做了一週左右的分析就開始入手了。

此外,定位要準確,即使是小類目,也還有細分,除了考慮自身的優勢外,還有考慮細分市場的利潤空間,這也會決定創業初期是堅持得下來。定價也很重要,我們第一款盈利產品是瞄準了某個市場的"準空白",這款產品當時在整個淘寶只有一家店鋪月銷量超1000,定價28元,其他商家產品基本月銷在100以內,而且包裝都屬於中下檔次。我們該產品一上架,我就定位在58元,把用戶群圈定在相對高端的人群,上架後第一個月就站穩了腳跟。這款產品賣了3年左右,所有天貓店鋪的定價也都還是沿襲這個價位。

二、產品線及團隊線擴張要及時,壓縮"0到1"進化到"10到100"的時間

(一)先說發展中遇到的幾次危機:

1、產品危機,一開始做C店,主營產品只有一款,當時大家都是"新人",只想著如何把這款產品賣多,當時S單又非常盛行,什麼QT\YY\QQ群,我們都去S過。但剛剛好了1-2個月,產品就被查了,店鋪銷售額就直線下滑,這個時候我們才明白多做幾個小爆款的重要性。

2、人力危機。創業半年多後,明顯忙不過來了,一天幾十單的量,壓的喘不過氣來,每天自己做運營、美工、客服,忙到凌晨還要帶貨去發。搞得筋疲力盡,也沒有精力再擴大經營。

(二)經驗小結:

1、產品線要儘早佈局。從求穩的角度上看,店鋪的產品儘量要有一定的寬度和深度,一方面不能吊死在某一兩款產品,及時拓展相關的商品是很有必要的,儘量形成小爆款群;另一方面,相關產品儘量是有互通的,能夠帶來關聯銷售的。

當然產品的擴充也要講究一定的方法,我們更多的做法是先拿其他品牌商家的產品先在C店進行測試,有了銷量和用戶反饋等數據後,再自行研發和批量生產。一般來說,其他品牌的產品至少要在店鋪做到月銷500才考慮OEM自主品牌,而且該產品前期推廣投入的佔比要低於15%。

2、老闆要從"親力親為"儘快過渡到做"甩手掌櫃"。現在回想起來,我當時的團隊建設還是滯後了,如果早點就引入新的員工,公司的發展很可能會更快。意識到這點,我們從引進第一個員工後的半年內就擁有了10人左右的團隊。

這個時候,對於團隊的管理就要講究方法了。因為我在大企業也管理過一些部門,深刻體會到"超過10人的團隊就不可能扁平化",這個時候一定要開始區分普通員工和管理崗位,不然的話,讓老闆每天跟每個員工把工作交代過去,即沒有效率,也無法全面顧及。公司負責人通過抓住幾個主管,就能把握住整個公司的運作。

產品線和團隊的建設到位了,我們的月銷量從三四十萬迅速擴展到超百萬。把公司一把手解脫出來了,這樣才有精力來考慮戰略層面的規劃,而不會陷入埋頭苦幹的低效率陷阱,企業的發展才會超乎想象的跨上一個新臺階。簡單說,就是摸清楚了從"0到1"的模式,就要儘快複製,迅速過度到"10到100"。

三、定計劃又不唯計劃,管理寬嚴度要適時調整。

(一)還是先說小危機:

創業的第一個產品就失敗了,雖然前期還是做了很多調查和分析。我們在產品成分和包裝上也做足了功夫,但產品上架沒多久(雖然也賣了幾單),淘寶規則變化了,寶貝的產品名稱屬於違禁詞,標題不能用,這就沒有了搜索入口,整個類目的這類產品全部都滯銷。

(二)經驗小結:

1、定計劃要有餘地,不能走獨木橋。第一款品牌產品突然遇到規則改變,整個產品幾乎就廢了。還好我們在推出第一個自己品牌產品的同時,店鋪也在銷售其他品牌的一些產品,這個時候已經有個別產品有了增長的苗頭,因此,在第一款失敗後半個月左右,我們迅速推出了第二款自主品牌的新品,很快就打開了市場。

想想當初如果孤注一擲只等第一個寶貝成功後再開始佈局其他產品,可能也就沒有現在這個公司了。

當然,在選擇新品的時候,一定要有個先後順序,不管企業做到什麼規模都一樣要有產品優選順序的概念,綜合產品銷量、銷售渠道、競爭度等多種因素來綜合考慮。我定期都會讓相關部門開會討論,新一批產品的入市的優先順序,也要考慮到底是否一次性鋪開一個或多個新品。

2、團隊管理講究策略。小公司前期招人、留人都不易,特別是花時間培養員工後再流失就更可惜,但這也是市場的普遍現象。所以團隊管理的寬嚴度要依據公司發展的情況來調整。處於小團隊、不穩定的時候,可以較大幅度的"寬鬆",既在制度上松(比如上班時間、費用報支)、也在薪酬上寬(前期我們公司客服平均月薪超過5千,最高1.6萬。在團隊規模相對穩定,有一定的中層人員幫忙管理時(團隊超10人左右),這時候要敢於淘汰老油條、不聽話的普通員工,把制度和薪酬都重新調整到市場平均水平線上來。

對於團隊穩定性的管理,我們做了模擬股權的嘗試,設立AB兩種模擬股權。模擬股權A,即讓員工出資購買模擬股權,可隨時退出,公司承諾每5000元滿一年即兌現1000元的分紅,每人限購2萬元,相當於變相給員工發福利。模擬股權B,即公司承諾給員工****元,但必須在收到模擬股權B通知單的半年後才能向公司領取,這樣可以較大程度留住核心員工。而且,我從每月經營利潤中切出專項資金用於模擬股權獎勵,專款專用。

結束語:創業成功率很低,甚至很多人創業後負債累累,但總有人創業成功創業掙到錢,關鍵是要把握住生意的命門,要找方法,要有自己的絕招!當機會來的時候,不是用杯子而是要用水桶去接。

小白從月薪4000到年入百萬,35歲一樣來得及從0開始

2019年在廈門參加電商論壇聚會的令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