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条约之后台湾人自主抗日反对侵略,面对强大日寇彰显民族精神

唐景崧、陈季同、丘逢甲,这一个个大清国的进士、台湾民主国的缔造者, 都像大清朝廷一样扔下台湾不要了。现在,就看台湾那些不通经书的土著生 番的了! 一个个台湾义士站了出来,为了保卫家园,台湾民众组织起各种义 军,利用复杂的地形,与敌人周旋。誓死抗日,其精神可歌可泣。

占据台北后,日军向南推进。山高路险,疠疫流行,还不断遭到沿途义军 的伏击,损兵折将推进缓慢。6月22日,日军攻陷新竹,知县及带兵提督逃 跑,但新竹城外到处是义军,新竹的日军反处在义军的包围之中。新竹是形 胜之地,据而有之可直捣台中、台南,以至占领全岛。为阻止日军,各路义军 联盟争夺新竹,尽管没有成功,却让日军受到重创。

日军由新竹南下,将攻台中。台湾知府黎景嵩,召集辖境台湾、彰化、云 林、苗栗四县官绅,筹划战守,开设了筹防局,组织起“新楚军”,任命副将杨 载云为统领。

8月8日,日军近卫师团分兵左翼队、右翼队向尖笔山前沿地区进攻。 日本海军吉野、秋津洲二舰驶近海岸,开炮助攻。义军虽顽强抵抗,但寡不敌 众,且非正规军队,武器简陋,无力抵挡日军的攻击,被迫后撤。

8月9日,日军步兵的三个联队,在三艘军舰的配合下,分别向尖笔山主 峰和新楚军大本营所在地头份庄进攻。新楚军统领杨载云力战不退,直至阵 亡。坚守尖笔山的抗日义军也失利撤出。日军占领了尖笔山和头份庄。

抗日义军南撤到苗栗县。日军乘势南窥苗栗。台湾知府黎景嵩,向台南 守将黑旗军统领刘永福呼救。刘永福派兵来援。

8月13日,日军攻苗栗。抗日武装终未能阻挡日军前进的步伐,南撤至 大甲镇。苗栗知县李铨见大势已去,内渡逃回大陆。

14日,日军开进苗栗。日军还要南进,下一步必须攻占台湾府城彰化, 若攻彰化,必须先涉过大甲镇后路的大甲溪。此时,驻守大甲镇的是刚从苗 栗退回的黑旗军部将吴彭年。

8月22日,吴彭年布阵于大甲溪,伏击了兴高采烈准备渡河的日军。

次曰,日军来攻,渡过大甲溪,兵锋指向台中。经过一昼夜的激战,台中 陷落。台中西南便是台湾府城彰化,日军若能攻取,台湾中部的战斗就解决了,再去扫荡台南,台湾全岛就可落人囊中。

此时,彰化城内有各路义军和刘永福的黑旗军共计三千六百多人。他们 在彰化城东的八卦山布防。八卦山是彰化城外的制高点,势如天然屏障,八 卦山不失,彰化城不破。

8月27日夜,日军分三路,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包围八卦山。

次日晨五点三十分,日军发起进攻。鏖战中,多名义军将领和黑旗军将 领吴彭年阵亡。守军残部突围而出。日军遂占八卦山,继而从东、南、北三门 人城。台湾知府黎景嵩,从海路逃至台南。彰化城陷敌。

整个台湾尽落日寇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