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快来了,血管堵了,心梗、猝死正在向你招手……

血管

blood vessel

血管承载着奔流的血液,连接着全身的组织器官,常被称为“生命的通道”。随着季节的交替变更,人体的血管还会随之发生收缩、扩张的生理变化。

人体每6.5平方厘米的皮肤上就分布着长约6.1米的血管。

血管就像软水管,好的水管内壁,应该光滑通畅。如果将好血管和“生了病”的血管放在你面前,你会发现,好的血管看上去十分光滑。动脉血管富有活力,血管口径大,管壁光滑、柔软,弹性好,输送血液的能力也最强。

但“生了病”的血管,其管道内壁就被各种“垃圾”占据,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久而久之血液流动受阻,最终因缺血引发多种疾病。

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闭塞症、静脉曲张等周围血管病的人群来说,“管道通畅、血液循行”就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但今天仍有很多年轻人认为,只有老了的时候,才会为自己的血管操心。

殊不知,从人出生后,胆固醇等物质就开始在血管壁上沉积,血管的柔韧性和弹性逐渐降低,血管会随着人年龄的增长逐渐走向老化、硬化甚至栓塞。

血管斑块变大,从30岁以后就加速了,再加上现代人活得越来越累、吃得越来越不健康、运动得越来越少,不知不觉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损坏。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台机器,那么血管就像一个复杂的管道系统,连接各个零件,输送营养、排出废物。

一旦“生锈”或“堵塞”,就会导致机器故障,甚至罢工。

所以,血管内一旦出现了斑块,就相当于在人体安装了“不定时炸弹”,粥样硬化斑块会让人们时刻处于危险之中。

现在很多人表面看起来精力充沛,连感冒都少得,其实身体里的血管已经悄悄老化,慢慢失去了弹性,其中最常见的后果就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

那么,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过早地出现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原本不该在这个年龄发生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到底和血管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人类的血管


除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外,血管壁从管腔面向外依次为内膜、中膜和外膜(如上图所示)。血管壁内还有营养血管和神经分布。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心脏是动力器官,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


封闭

管道系统


为什么看似很健康的中年人或者年轻人

突然就心梗了呢?


人类的心血管就像家中的自来水管一样,时间长了,管道内壁便会结垢、生锈,逐渐导致管道受阻而无法供水。


血液中的“水垢”是指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它们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形成如同黄色小米粥样的斑块,久而久之,使血管壁弹力下降,血液流动受阻,最终人体因缺血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血栓是血液中的“不速之客”,它可使血液这个“河道”断流,并引起其他脏器的严重缺血,造成一系列致残性的后果,甚至致死。 血管发生“交通拥堵”是一个递进过程,而不是一次造成“交通瘫痪”。


1、堵塞初期:堵塞25%无症状

2、堵塞中期:堵塞达50%无症状

3、堵塞晚期:堵塞达70%出现症状

血管堵塞70%时出现的主要症状分为四种:

(1)脑血管堵塞,出现头晕、易困、记忆力减退;

(2)心血管堵塞,出现胸闷、气喘、心慌;

(3)血管堵塞,出现腰背发酸也是心血管堵塞的症状;

(4)肢体血管堵塞,手脚发麻、发凉、乏力。


心梗高危阶段、猝死:

堵塞达75%以上时,会出现不适反应,说明血管堵塞已经相当严重,甚至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正常情况下,血栓形成在血管里,如果无外力作用一般不会移动。但要是不小心施加外力,如按摩,就会使血栓脱落。


这时候的血栓就会沿着血流运动,引发堵塞,严重可导致猝死。

现代社会,三四十岁的人常在外面应酬,餐馆里的菜多用“高油、高盐、高糖”和“浓油赤酱”炮制出来,导致血管里的脂肪越来越多,容易将血管堵塞。

这个年纪的人常常昼夜颠倒,打乱血管生物钟,他们大多是单位的中流砥柱,不可避免地成为“熬夜族”。


从养生角度来说,晚上11时到凌晨四五点钟,是保证肝脏代谢血流的时间。熬夜时,不止你自己,心脑血管的生物钟也会被打乱,导致体内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让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黏稠度增加。

所以长期“黑白颠倒”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会比正常人增加一倍。

血管堵到哪里,就会伤到哪里

1、大脑血管堵了

中风——中风发生后可能出现偏瘫、说话不清甚至丧失活动能力,卧床不起。

2、心脏血管堵了

心梗——如果堵塞不严重的话,可能只是心脏泵血能力受到影响,而严重的心梗随时都会要命。

3、 腿上的血管堵了

动脉硬化闭塞、静脉血栓——动脉堵塞严重时可能导致腿脚缺血坏死,甚至需要截肢。而静脉血栓如果脱落,进入肺血管就可能导致肺栓塞。

4、 肺部的血管堵了

肺栓塞——肺栓塞的病情通常很急,当血管堵塞得多时,人就可能窒息而死。

血管老化的五大危害


1、血管变脆、变硬,活动能力下降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症会加速血管硬化,反过来动脉粥样硬化又会进一步升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2、血管堵塞,记性差

动脉堵塞可造成其供血脏器、肢体缺血坏死或功能减退;慢性脑供血不足则会造成嗜睡、记忆力减退、精力不能集中等。

3、颈动脉斑块,心脑功能减退

颈动脉斑块主要指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数为动脉狭窄,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病人往往同时伴有颅内动脉和心脏冠状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硬化,并导致相应症状。

4、静脉曲张,站立困难

静脉曲张导致因素比较多,长期体力劳动者、职业上要求长期站立者(教师、交警、售货员、理发师、厨师等)多发,患病后影响站立和行走。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和动静脉瘘病变也可以表现为肢体肿胀和代偿性浅静脉曲张。

5、血管老化导致身体功能减退

此外,特定部位的血管功能老化可引发身体多种功能减退:如颈动脉硬化导致脑缺血和脑梗塞;主动脉硬化可以导致胸腹主动脉瘤,危及生命等。


血管老化的最初表现

The initial manifestation of vascular aging

血管的堵塞,是长年累月的结果,也是一个逐步进展的疾病,那么最初我们的动脉发生阻塞缺血,是什么表现?

最开始,人的感觉就是缺血的腿有点怕冷。如果走路路程比较长,一边的腿容易疲劳酸痛。这些还只是“感觉”,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信号可以验证:大家都知道人的手腕上能摸到脉搏,其实,人的足部也有一个明显的能摸到的脉搏。位置就在足背正中最高点,轻轻摸,能感受到脉动。


对于轻度下肢动脉堵塞的人来说,平时能摸到这个足部的脉搏,证明我们的动脉血一直通到了足背部。可当走一段距离之后,再摸,反而摸不到这个脉搏,此时,就可能发生了动脉血管堵塞。

当血管堵塞情况加重,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的状况——间歇性跛行。比如有些老人家,走了2站路的距离,就感觉走不动了,腿酸痛。这种酸痛,不是因为关节疾病,而是肌肉酸痛,主要就是因为肌肉运动需要耗氧量大,而血管没有及时供给,造成的酸痛。休息一会,又能走了,这是典型的血管动脉堵塞的症状。


自查血管堵塞,还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检验方法:把脚搁高,角度45度左右,时间2分钟,然后观察自己的两条腿。如果有一条腿苍白,甚至有点蜡白,感觉腿的皮肤有点透明状,等脚拿下去,恢复正常坐姿,这条腿会发生潮红,就说明这条腿已经发生了缺血症状。


如何安全度过冬季心脑血管病的高发期


如今,又即将迎来数九寒天的时节,天气渐渐寒冷起来,同时也进入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期。

尤其是在北方,室内因为有暖气温暖如春,而室外则天寒地冻,室内外温差很大,当人体从室内走到室外时,非常容易出现血管的热胀冷缩效应,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遇冷收缩可致血流受阻

虽然热胀冷缩是一个物理学中的现象,但是对于人体的血管来说这一现象同样也会出现。当天气温暖,温度高时,血管就会舒张,血压会随之降低,血液循环增快,血流顺畅;而当天气寒冷,气温低时,人体内的肾上腺素释放过多,会造成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和血压从而升高,同时也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流通受到限制,血液循环就会减慢,而且容易导致血栓形成,从而引发心肌梗死、脑中风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冬季,当人们从温暖的室内突然走到寒冷的室外时,血管会骤然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血流受阻,尤其是本来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比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这类人群在突然的温度变化时很容易导致病情急性发作,甚至出现心肌梗死和脑中风,值得警惕。

做好保护措施安然过冬

要防止血管的热胀冷缩引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大家应该注意做好这样几方面防护工作。

第一是

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突然的寒冷刺激,外出时一定要及时增加衣物,另外从温暖的室内出来后,可先开门在楼道里适应一会儿,没有不适再下楼外出。

第二是

饮食上要讲求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原则,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炒菜最好用植物油,不要吃过于油腻的食物,要控制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尽量把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餐安排在中午,晚餐不要吃太饱。另外晚上睡前半小时和清晨起床后要注意喝一杯温水,能起到稀释血液的作用。

第三是

留意天气的变化,提前做好防寒措施,中老年人更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外出时间,遇到风雪天气,尽量不要外出,必须外出时要重视手以及头面部的保暖,防止这些部位受寒导致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而引发意外。

第四是

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寒冷的冬季尽量不要选择早晨锻炼,这时往往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刻,而且早晨空气容易出现逆温层,近地层空气污染较严重,此时锻炼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专家建议冬季锻炼选择下午两点到七点进行比较理想。

第五是

要保持心态的平和,研究发现,心态、情绪与人体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冬季遇事尤其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度激动、愤怒、悲伤,以免刺激脆弱的心脑血管,引发疾病。

第六是

要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早发现病情,及早进行治疗。

第七是

坚持合理用药,尤其是平时就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坚持用药,积极治疗。

三个动作:血液流通不怕堵


反功

三角式

1.站姿,双脚分开,左脚向外打开,另一侧脚稍微带回。

2.吸气,手臂侧平展,右膝弯曲。

3.呼气,身体向右侧弯曲,手臂垂直于地面。

4.吸气,左手臂向头顶上方延展。

5.呼气,扭转整条脊柱,交替手臂,使左手握住右脚脚踝,右肘弯曲放于体后,头颈向右侧扭转,眼睛看上方。


“ 猫

1.跪在地上,上身挺直,双手自然下垂。

2.左腿往后伸展,脚背着地,吸气,两臂平伸,与地面平行。

3.呼气,身体向后伸展,骨盆前推,头部后仰。

4.保持此姿态,深呼吸5次。

5.还原至起始姿态,换腿,重复练习。


“ 云

雀式

1.跪在地上,上身挺直,双手自然下垂。

2.左腿往后伸展,脚背着地,吸气,两臂平伸,与地面平行。

3.呼气,身体向后伸展,骨盆前推,头部后仰。

4.保持此姿态,深呼吸5次。

5.还原至起始姿态,换腿,重复练习。(来源:药店头条)

你可能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