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黑龍潭到底有多險?納蘭性德:山重疊,懸崖一線天疑裂

憶秦娥龍潭口(山重疊)

山重疊②,懸崖一線天疑裂。天疑裂,斷碑題字③,古苔橫齧。風聲雷動鳴金鐵④,陰森潭底蛟龍窟。蛟龍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

註釋

①龍潭口:說法不一。一說為龍潭山口,地在清代吉林府伊通州西南,即今吉林市東郊龍潭山。康熙二十一年春,作者扈駕東巡過經此地;一說今山西盂縣北之盂山亦有"龍潭",又稱"黑龍池",作者曾幾度赴山西五臺山,本篇所指或為此地;又或者指北京西山的黑龍潭,作者也曾幾次遊歷。②重疊:同樣的東西層層堆疊。③斷碑:斷裂殘缺的石碑。④鳴金鐵:形容風雷聲如同金鉦戈矛撞擊之聲。

賞析

納蘭性德曾扈駕到西山黑龍潭,寫下了這首《憶秦娥·龍潭口》。據說這裡石色青黑,樹木蕭森,蔭濃苔滑。泉水從深潭底冒出,水勢較旺。周圍的山林於背陰處更高大繁茂,因為谷中土厚,陰處含水,不似向陽坡上風大幹燥。而潭口處黛色石崖下會讓人有山岩開裂、潭深難測之感。

這股泉水屬於石灰岩地區溶洞、裂隙中的暗河湧出,水量較大,傳說東海龍王的七子於此潛居。清代這裡一度由皇家敕建黑龍王廟。納蘭性德遊歷至此,觀其情其景,為其震撼,大發興亡之嘆。

這首詞寫龍潭口的景緻及感受:龍潭口群山環繞,舉目望去,天空只露一線,彷彿是天幕要裂開了。斷碑上長滿了蒼苔,那蒼苔好像在啃咬著碑文。龍潭口處如同風雷大作,發出瞭如同金鉦戈矛撞擊般的巨大聲響,那陰森的潭底正是蛟龍的洞府吧。舊時的明月仍在,叫人升起無限悵惘之情、興亡之嘆!

嚴迪昌在《清詞史》中對這首詞的評價為:"感慨倍多,遙思騰越。"容若是個天生的詞人,也是個天生的隱士,他喜愛清淨,熱衷獨處。隨著聖駕來到這個黑龍潭,見識了這裡的清幽與寂靜,讓容若內心打開了一個深深的缺口,他彷彿看到了自己這些年來,無謂的忙碌多麼的沒有意義。

在容若的天性中,有著一點浪漫主義的不現實性,他渴望擁有徹底的自由,黑龍潭的山色浸染了他尚未塵封的心靈,更加激發了他胸中那點自由浪漫的天性,遙想古人,可以仗劍走天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看自己喜歡看的風景,容若忍不住也要躍躍欲試。

他在詞的上片將黑龍潭的景色描繪的十分到位,令景色栩栩如生的出現在讀詞人的眼前,閉眼細想,彷彿就能看到那山澗的水天一線,崖壁料峭,佈滿苔蘚的斷碑令這裡的景色清秀之中透出幾分激憤和落寞。

"山重迭,懸崖一線天疑裂。"懸崖好像要斷裂開來,容若運用誇張的筆法,將景物寫到了極致。

清朝詞人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對容若看的透徹而又清晰:" 容若承平少年,烏衣公子,天分絕高。適承元、明詞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蟲篆刻之譏。獨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勝起衰之任。其所為詞,純任性靈,纖塵不染,甘受和,白受採,進於沉著渾至何難矣。"

的確如此,容若寫詞,從心而寫,所以,無論是寫景還是抒情,總是讓人能感受到震撼人心的一面。雖然這首寫景的詞,容若並未提到任何抒情,但字裡行間,讀詞的人依然能夠感受出那份悲愴和淒涼。

"天疑裂,斷碑題字,古苔橫齧。""斷碑"、"古苔"都讓人感到悲涼。而在下片,容若更是將這種悲涼推到了至高點。"風聲雷動鳴金鐵,陰森潭底蛟龍窟。"如此豪邁的詞句在容若的詞中很少見到,讓後人不但感受到了龍潭口的險峻,也同樣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內心剛硬的容若。

但容若畢竟還是感性的,詞的最後,他無奈的感嘆道:"蛟龍窟,興亡滿眼,舊時明月。"看到舊時的明月,想到今朝的歲月,真是歲月無情,人世無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