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降糖的“大功臣”-胰岛素,却常常被扣上"四大罪名"

自从1923年10月胰岛素被推向市场,到现在为糖友们服务了90多年的时间,同时在1991年,国际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共同发起,每年Banting(胰岛素的发明者)的生日,11月14日为“世界糖尿病日”。

在2007年,CBC组织全加评选,胰岛素的发现被选为十大加拿大发明第一名,但有些糖友对胰岛素还是被扣上"四大罪名"!

罪名之一:注射胰岛素会成瘾,打上就撤不下来

少数糖友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可以停用胰岛素,这多是那些胰岛功能尚好,还没有完全衰竭的糖友。多数糖友注射胰岛素以后,需要一直使用胰岛素治疗帮助控制血糖,一旦停用,血糖就会上升,这不是胰岛素的过错,而是由于糖友的胰岛功能已经衰竭或大部分衰竭,自身分泌的胰岛素不能完全满足身体的正常需要,不得不依靠胰岛素的帮助,才能维持生命。

罪名之二:胰岛素是激素,打上胰岛素后就会变胖

一提起激素,大家会想到一些糖友使用激素后的典型特征:向心性肥胖(以躯干肥胖为主,四肢相对瘦小)、满月脸(脸变得又胖又圆,面色红润、皮肤菲薄、像刚出满月的婴儿)、水牛背(背部脂肪增多,肥胖如牛)、脸上长痤疮、腹部及大腿出现妊娠纹等。

与大家想象的那种激素不同,胰岛素的确是一种激素,但是一种生理性激素,使用后绝对不会出现上述激素症状。

罪名之三:注射胰岛素会过敏,全身瘙痒、皮疹

最早的胰岛素是从动物身上提炼而来,胰岛素作为一种异体蛋白进入人体,发生过敏反应在所难免。

所以,有的糖友会出现全身皮疹、瘙痒等症状。现在的胰岛素纯度已经非常高,过敏反应的发生几率大幅下降,糖友不必为此担心。

罪名之四:使用胰岛素意味着控糖失败了

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教授和糖尿病临床试验部门主任吉尔·克兰德尔博士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很多糖友严格遵循饮食、锻炼和减轻体重的控糖方案,但仍然需要使用胰岛素。”

事实上,2型糖尿病是一种渐进性的疾病,这就意味着病人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治疗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以确保血糖水平保持在正常合理的范围内。合理的饮食和坚持锻炼都是重要的控糖手段,但用药需求会有变化。

吉尔教授说:“2型糖友中有相当大比例的人最终会需要胰岛素,但医学界并不认为这是一种失败。”

控制好血糖,预防并发症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该用到胰岛素时也不要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