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投資實體店需重視這“三個”要素!別不當回事兒

自春節以來,全國大部分商業受疫情影響嚴重,甚至國外的商業也受到不小影響,特別是日本的旅遊商業,不少朋友年前計劃到日本度過春節的計劃都被擱淺。在這次疫情期間,實體商業接連首創,資本雄厚的還能稍微熬一熬,然而對於一般商家而言,則是到處籌集資金付房租、發員工工資,實在支撐不下去的實體店最終宣佈破產。

近日,國家幾乎動用全部力量來支持企業復工,一邊要抵抗疫情,另一邊又要保障中國經濟穩定發展,就像一位母親面對生病的孩子一樣,好在不少企業得以如期復工,不過依舊需要增強防範意識,2月17日是部分企業復工的第一天,首要工作就是做好排查登記、定期消毒、體溫定時檢查。在家隔離20多天,大街上的商業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90%的實體店處於關閉狀態,只有部分超市、藥店尚在營業,一家年前生意較好的菸酒店更是貼上了“空門面出租”字樣,實體店為何會出現這般模樣呢?

商業“遍地開花”,實體店成為創業者首選。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自2006年起,幾乎為“指數型”增長趨勢,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實體店達到35萬家左右,從零售反映來看,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1.2萬億元,較2018年增長8%,其中線上消費增長幅度最大,高達19.5%的增長率,其次是化妝品類,增長了12.6%,餐飲類增長9.4%,從數據顯示來看,人們的生活品質得以顯著提高,更加註重保養、飲食方面。

從去年市場反應來看,大部分人的創業方向與餐飲店、化妝店為主,古人流傳著一句話:民以食為天,食物是人體機能運轉的前提,看到餐飲如此大的市場,想創業的老闆怎能不心動呢?身邊有位朋友從事餐飲行業,非常看好餐飲市場,在他眼中,廚師就是餐飲店的心臟,於是他從一家大型旅遊餐飲公司辭職,對自己能力十分認可,朋友建議他先從小店開始,投資成本低,抗風險能力強,然而從下半年接手後生意便一直不佳,趕上春節期間新冠病毒突發,面臨著房租和員工工資雙重壓力。

其實類似於他這樣從上班族到自主創業的身份轉變並不少見,上班普遍工資低,創業帶來的收益相對更大,但是創業並非只是簡單的複製,對於市場而言,機械性的複製並不受人們待見,只有堅持和創新才能讓創業路走得更長,除此之外,開實體店面臨著線上和線下同行的競爭壓力,自從互聯網市場在全國鋪散開來,分化了不少實體銷售量,同時行業內的競爭也不斷加劇,50米一個便利店、自發形成餐飲市等都在無形之中增加競爭,可見實體店發展已有飽和之勢!那麼未來投資實體店應該注意什麼呢?

2020年,投資實體店需重視“三個要素”!

在投資實體店時,主要以成本和利潤思考方向思考為主,比如房租、人工等方面成本,往往容易忽略抵抗風險方面:財產的損失、員工保障,經歷這次新冠病毒事件後,對此應需引起重視,特別是這“三個”要素:

1.市場容納量。衡量一片市場有多少需求量,通常會做市場調研報告,從人口數量、消費能力進行判斷,雖然不是很準確,但是卻能大致推測出自己所開店能有多少需求量,進而根據現有的實體店判斷是否有投資前途。

2.租金成本。隨著商業地產不斷髮展,商鋪租金從開發商手中轉移到業主中來,幾經轉手後商鋪租金自然有所提高,業主希望有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報的租金價格自然高開低走。例如年前一位餐飲店老闆租了一間商鋪,租金單價為60元/平方米,而周邊經開發商直接出租的單價只有45元/平方米,並且還有免租期,相比之下,後者在租金方面更具優勢性,商家在後續經營中也能遊刃有餘的提升市場份額。

3.員工保障方面。對大公司則不存在這樣的情況,一般都有五險一金,而大多數實體店卻沒有,有人說小店利潤薄弱,承擔不起這份保障,經過這次疫情,許多老闆深刻體會到保險的重要性,對實體店老闆來講,員工的健康保障其實也是自身店面的保障,建立這道防火牆更能有效降低自身的投資風險!

這三個要素,前兩者是從商家利益角度思考,後者則是降低自身風險的保護措施。在過去2010年左右,房地產快速發展,不少勞務老闆沒有保險意識,往往在發生突發事件時自掏腰包,有時候一年的酬勞還趕不上一場事故的賠償損失,好在這些年中小型企業都逐漸重視防範問題,現如今個體戶也應該應該高度重視。

除此之外,實體店投資關乎於決策者的綜合能力,在實體店多如牛毛的當下,追求利益固然重要,抗風險類的保障也同樣需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