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党导致明朝灭亡?

对于大明王朝最终走向灭亡,盛传东林党误国是其灭亡原因,那么东林党到底是什么样的组织,它又是如何“误国”的呢?



先来说说东林党是如何出现的吧。

明神宗年间,著名首辅张居正去世,明神宗亲政时期将张居正的一些政治措施废除,又有宦官王公权臣操纵朝廷,导致政治黑暗军事衰败,就连国家的财政收入都开始出现大量问题,面对国家开始出现衰落的局面,不少知识分子本着忧国忧民的想法发出改革弊政的呼声。

此时又有朝廷重臣顾宪成因为政见问题与神宗皇帝逐渐产生君臣矛盾,最终被神宗废除官位革职回家。

顾宪成回到家乡并没有闲着,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开始从事讲学的活动。而在他的老家恰好又有一所宋朝时期留下的一所被荒废掉的书院——东林书院。

这东林书院就成了顾宪成讲学最好的去处,再加上顾宪成原本在文人之中就颇有威望,于是得到不少资助将这所书院修复。

顾宪成开始在书院中讲学,吸引了大量对朝政有所见解的文人志士,逐渐有了“东林大会”,东林大会在此后每年举行一到两次,每个月还有小会一次。

东林书院并不是严格的组织,往往是个人“就事论事、以求改革弊政等”为主,但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东林书院不仅仅在顾宪成的老家开设,全国各地也开设有类似的书院,逐渐形成在朝廷中也有一席之地的“党派”。

东林党的活动首先触动的便是当时把持朝政的宦官魏忠贤,魏忠贤利用权柄打击东林党人,大量的东林党人遭到杀害、烧毁全国书院。



到崇祯皇帝时,以为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覆灭,崇祯下诏下令为遭到迫害的东林党人恢复名誉,下诏修复东林书院。不过东林党在崇祯皇帝后期也逐渐地失去话语权。

为何后世有“东林党误国”的说法?

萌言认为原因还得是从“党争”说起。

东林学院影响的朝臣人文甚广,逐渐地形成一股不可忽视并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政治集团“东林党”,为了与东林党抗衡,一批官僚也开始逐渐以籍贯来形成组织以图对抗东林集团,比如有老家山东的就弄个齐党,湖北人就搞个楚党,安徽管领还有宣党,浙江地区的还有浙党。

这些党派之中都有官居要职的成员,为了维护自身或者集团的利益,党派之间有的互相攻击,但大多将火力集中在东林党集团的身上。

东林党集团当然也不能示弱,揭露官员纰漏加以弹劾,整个朝廷因为党争一片乌烟瘴气,朝令夕改,最后苦的是大明百姓。

尤其在“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中以及关于朱常洛继承皇位问题上东林党是最为活跃的时期。

东林人士原本的出发点是敢于谏言直指弊政,但最后却演变成党同伐异,从客观上也是引得不少官员不得已投奔到魏忠贤羽下以至于朝廷内外大权逐渐落在魏忠贤手中。

因为党争,即便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政策也开始被东林人士抨击,东林一派中有人提出的不利于朝廷的政策却被东林集团大肆吹捧。



东林人士中有君子,但更多的是没有实干的文生,纸上谈兵也是他们最大的弊端,最后崇祯皇帝言“诸臣误朕”,虽然不是特指东林,却也是说那些没有实干的大臣指指画画导致江山不保。

崇祯皇帝覆灭魏忠贤集团后,因为不喜旁人评议朝政,东林人士逐渐失去在内阁的地位,随着不久后明朝灭亡东林人士也跟着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所以说“东林误国”应该是明朝灭亡的诸多原因之一,但不能说是唯一的原因。

读者朋友们觉得东林党是否应该对明朝灭亡负责、或者明朝灭亡又与哪些因素有关?不妨在下边评论区讨论下吧。

----

关注“萌言”,带你体会更有趣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