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时空」民俗节庆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河池、南丹、都安等地的山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民族。过去几乎家家都有木纱车和织布机,并自种蓝靛草,自纺、自织、自染土布,以制作各种衣饰。毛南族姑娘从小就要学习纺线织布,织布技术的高低、织成布匹的多少,是衡量她们智慧和才干的标准。


基本特点

毛南族的服饰,根据性别、年龄、季节用途和社会地位的不同,形成各种类型和模式,通常分为外衣(毛南语称“骨勤班”)、女衣(骨勒别),青年服装(骨勒作)、儿童服装(骨勒洁)和老人服装(骨勒老)。根据季节与用法区分,冬季穿的衣服称“骨年香”、夏季穿的衣服称“骨年突”。喜事、走亲访友穿的称“骨拜板”,在家做工和下地劳动穿的称“骨费工”,各种称谓五花八门。


男装特点

男装称为五扣衣,也同女装一样开右襟,但不镶花边,它的特点是有五颗晶亮的铜扣,毛南语称“骨娥妮”,意即五颗扣的衣服。领扣一颗,右襟三颗,和领扣垂直相对,安在肚脐位置一颗,下面开襟,衣服口袋和女装一样,缝在右衣襟里不外露。



盛装时戴的头巾长约八尺,从左到右有规律地缠在头上,头巾一端有布须,露出头缠黑头巾顶,毛南话叫“挂爪“。腰缠八尺长的黑色腰带,腰带两头用红、黄、蓝、白绒线镶或锯齿形的布须,缠腰时两头有颜色的布须外露,下面穿宽筒裤子,脚穿白底黑面的布鞋。


女装特点

女装最大的特点是镶有三道黄色花边的右开襟上衣和滚边裤子,从衣领到衣襟镶有黑色花边,花边有大和小之分。



大有筷头那么大,镶大条花边也费工少,缝制较容易,小条花边有火柴梗那样细小,缝制手工精细,穿起来也显得精致、美观。女装的裤脚也镶三条黑色花边,花边大小要和上衣一样。盛装的头缠巾,发髻插银簪或玉簪,衣襟挂银牌,手戴银镯或玉镯,脚穿绣花鞋,肩背精致的“顶布花”(花竹帽)。


服饰色彩

男女衣服颜色为蓝青定自染的青色和蓝色,很少穿黄色和白色,只有孝服用白布缝制,忌穿白色衣服串门。服孝男女穿白衣,要进别家时,要把白衣、白巾脱于门外才能进屋,否则主家认为兆头不好。

毛南族对自己穿的衣服(特别是贴身衣)很珍视,叫作“本身”,汉意是“灵魂”,因此自己穿的衣服不乱丢,怕别人拿去灵魂,带来病灾。


制作材料

毛南锦的织锦工艺品,被面、背带心、挂袋等,流传于广西环江一带。这些工艺品用棉线和各色丝绒线、土机编织。图案纹样有八角花、香炉花、畦蝼花、凤凰花等。锦面图案呈几何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