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年过35岁,职场就要走下坡了?我不同意

前不久,小巴难得抽空参加了同学会,同学小A拉住我就是一通倒苦水。

小A是一名标准的80后“大龄”互联网从业者,进入职场将近10年,从底层基础员工,到现在大型公司的中层,这样的发展可以说顺风顺水,但小A却开始整夜失眠。

每天睡不着时,脑子里总是想着:前有年轻同事不断涌现,后有资深老领导压着,想要跳槽又觉得自己没啥竞争力,是不是35岁后,自己的事业真的要停滞不前了?自己是不是进入了传说中的“职场中年危机”了?

从“职场半坡”到“互联网公司没有中年人”,朋友圈里不断刷屏的文章仿佛都在告诉小A:35岁后,你的职场要走下坡路了。

今天,小巴就来打个假,决定你是否进入职场中年危机的,并不是年龄,而是心态。35岁,并不意味着你就进入了职场中年危机。




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在2018年发布的“职场心态洞察”显示,心态成为职场人“年轻观”第一定律。超七成职场人将“心态年轻”评为年轻首选标准,而年龄则排在了最不重要的位置。

纵观很多互联网企业的高层都是40岁以上,但他们的状态看起来可能比你还年轻,他们对年轻人的打法、对新事物的拥抱、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他们比年轻人还懂年轻人,那他们是职场中年吗?显然不是。

01

既然年龄不是决定你是否陷入中年危机的因素,那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危机之中?来,尝试问下自己这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的职业能力有多久没有进步了?

如果你一直在从事着已经很熟练的工作,半年以上没有参加各种培训、没有接触新生事物、没有在自己的职业技能list上增加新的一两项……那么,你就是那个第一批被裁掉的人。现在绝大多数的工作都是创造性的,需要我们不断吸收新的信息,持续创新,而基层工作者中有源源不断有想法有创意有干劲的人,他们随时可能替换你。

第二个问题:你有没有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包括了专业能力,你在公司中的人脉、管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处理难题的能力、企业忠诚度,以及对企业战略的解读等,你可以比照下自己目前在公司处于什么位置。如果你在公司的地位可以排在前30%,那么,不用太担心自己陷入了危机。

第三个问题:你能不能做到沉得下身段?

当遇到难题时,你是否愿意去做比现在低一级的工作?当高管岗位空缺时,你是否有能力顶上?如果下面的活你也愿意干,上面的活你也能干,那么你不需要过多忧虑中年危机这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你有没有不断在接触新的企业、新的行业、新的老板。

换句话说你有没有了解过那些潜在的工作机会?小巴并不鼓励大家盲目跳槽,但在你与不同的潜在机会接触过程中,你可以看到自己的适应能力和被需要程度。假如你从来没有接触到任何新的机会,或者没有什么样的机会看起来适合你,那么你的中年危机可能会比较严重。

02

如果你不小心中枪,小巴这里介绍一种有效摆脱中年危机心态的方法:对标法。

对标法的内在逻辑是你遇到的问题,早有人解决过,找到你认为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人,研究他,模仿他,然后结合自己的情况去实施,最后解决自己的问题。

那么,对标法具体该如何做?

第一步:找到对标的人第二步:分析你与对标人物的差异第三步:制订缩小差距的计划第四步:实施计划并调整优化


另外,在对标法中,确定对标人物至关重要,这里提供给大家三种标准:

1.对标和你有相似性的人,越相似的人越有可参考性

最常见的是目标相似,他的生活状态、职场发展是你想要成为的样子;

另一种是背景相似,你们有同样的成长经历、专业背景……

最后一种是性格、优势等相似,你可以看到类似这样性格或优势的人在职场上是如何发展成功的。

2.对标能查到详细资料的人

现代科技发展,让我们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媒体报道、名人演讲等各种渠道,收集到人物信息,了解对标人物的成长轨迹,职场发展的关键事件。

在收集中,如果你发现,你想要对标的这个人找不到太多资料,而另一个人不是那么有名但是能找到详细信息,甚至有机会跟他打电话或者面聊,那么,最好选择能找到详细信息的人。


3.对标你能借鉴的东西

很多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在找借口,而不是方法。比如看到别人年纪轻轻,就做到高管的人,就认为这只不过是对方家里有资源有背景而已。这类借口找多了,很容易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悲观。

而那些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找机会的人,对于上面这个情况,他们倾向于理性地去分析他们成功分为哪些因素,哪些重要的因素又是可以学习的。

在对标时,只有学习可借鉴的成功因素,才能让我们获得成功。

03

总结,保持职场年轻心态,需要我们保持学习,看懂变化,看懂年轻人……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叫对标法,它会像指引灯一样给我们照亮职场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