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学习好,规矩少不了。请收藏:一定要给孩子立这些规矩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打、骂、哄、陪、甚至“骗”,父母使出了浑身解数,但学习成绩就是不好;而有的孩子,爸妈好像什么都没管,但成绩优秀。差别咋就这么大呢?究其原因就在于有没有从小给孩子立规矩。

长大容易,成人则不容易。家庭教育中,立规矩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这意味着孩子现在乃至以后的行为基调是按照这些规矩走,是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有的父母以为给孩子立规矩一定要"高大上”,实际上,规矩都体现在细节中。细节之处最能见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立规矩,就要从孩子日常生活的小事开始。

1、准时熄灯睡觉

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观念以及作息习惯就是一个人最初的生存需求,所以父母要努力地让孩子从小就具备这样的生活品质。大多数孩子做事磨蹭的唯一原因,就是父母没有从小培养好孩子的作息习惯,只有让孩子每天早睡早起,他们才能够体会到时间,同时也能够让孩子有严谨有序的生活节奏和更好的适应能力。

2、每天都要自己整理床铺

现在很多的孩子起床后,不是父母给叠被子,就是干脆不叠,这样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懒惰,其实整理好自己的床铺,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还能够让孩子保持好自律,懂得更好地管理自己。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独立自主的能力是人必不可缺的一种能力,比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刷牙、自己吃饭等等。

自立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要求,但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是需要训练的。

曾经有一位“神童”魏永康,父母从小只注重他的学习能力,为了能够让魏永康专注学习,他的妈妈不让他干任何的事、情,等到魏永康考入了中科院后,却因为自理能力太差而被退学,后来他又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学会如何自理、自立。

父母要知道,你能够照顾孩子一时,但是不能够照顾孩子一世,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4、不得说谎话

当第一次发现孩子撒谎时,就要及时告诉孩子,不能撒谎,想要什么、想做什么要明确告知。

一个撒谎成性的孩子,一定是他第一次撒谎时,父母没有制止,导致他认为是正确的。而这样的孩子,也交不到知心朋友。

5、让孩子学会守时

告诉孩子,答应别人几点赴约就要几点到,宁愿自己早到等别人,也不要别人等自己。

守时是一个人诚信的表现,守时会让孩子更加自律,更加出色。

6、不要浪费食物

从小告诫孩子,吃多少盛多少,即使盛多了也要慢慢吃下去,不要轻易浪费食物。

给他立这个规矩,是希望他能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同时也是告诉他,你的选择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这样他才会成为一个懂得珍惜的人。

7、不随地吐痰

平时生活中,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就是吐痰。

不管是谁,只要他随地吐痰,周围人对他的印象一定是厌恶而嫌弃的。为了避免孩子成为别人嫌弃的对象,这个规矩一定要立好。

8、不说脏话

一个满口脏话的孩子,没人会喜欢,别人会说他没家教。吐痰和脏话是生活中的小细节,但最能影响别人对孩子的评价。

一个喜欢说脏话的人,他的趣味也多是低级的。

9、见到年长者要礼貌打招呼

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了,小的时候,父母老师都会说:“见到老师要主动打招呼问好。”当然不仅仅是见到老师打招呼,见到熟悉的阿姨、奶奶们都要礼貌的问候。

问候的意义不止是加深关系,还有一点就是锻炼孩子的社交技能,一个从小就懂礼貌打招呼的孩子,长大肯定不会差到哪里去。当然不能强迫孩子做这件事情,因为有些孩子生性比较慢热,你要给孩子时间来习惯,不然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反感。

10、不得对老人大呼小叫

即使再宠溺孩子,长幼有序,尊老爱幼一定不能忽视。一旦孩子对老人大呼小叫,说明他不尊老,将来就有可能这样对你,对别人。

11、做错事主动认错

要让孩子知道,认错不可怕也不可耻,只有明知道自己错了还不敢承认的人,才会被人看不起。

不少孩子犯了错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逃避错误,这很大程度上是父母的原因,孩子惧怕父母才不敢承认,怕受惩罚。

当遇到孩子做错事不敢承认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认错,而要温和的告诉孩子做错事情不要紧,有可以改正的机会,但是如果不承认,这个错就一直在这里,没有办法改掉了。如果一上来就暴躁地让孩子认错,即使孩子认错了也不会起到好的效果。

12、经常主动的参与家务

孩子对于家庭的参与感,往往是从家务活这些小事儿开始培养的。孩子稍大一点儿的时候,可以让他吃完饭,帮忙收拾桌子、洗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同时也可以减少父母家务繁重的负担。

可以每周或者每个月,组织孩子做一次大扫除。既可以增加亲子互动,学会相互协作,又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