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 ---拿破仑曾经说过 ,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我女儿刚出生不久,就发现她是个容易哭闹的孩子,有时候可以哭一个小时。作为一个新上任的妈妈,焦虑的我带她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后得出结论,一切很正常,父母要有耐心。

她哭闹时有多厉害呢,能折腾一个小时。我看遍育儿书,尽职地观察她,照顾她,安抚她,也不能改变这个情况。有时候就为一点点小事不满足,或者没有照顾到她的情绪,就会发脾气,在地上大哭大闹,我算了算时间,基本要一个小时。后来等她五六岁了,可以表述自己的感觉时,我问她,为什么要哭那么久?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就是要哭才行。”

我这时大概明白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她的情绪上来了,自己也控制不住,隔几天就要闹一次。我就教她,下次再忍不住发脾气时,可以去房间一个人哭,哭累了出来找妈妈。不过每次也没等她来找我,都是等她哭得声音小一些了,就去抱抱她,安慰她。

这个解决方法确实有些效果,仅仅只限于我不那么焦虑地陪着她。她的情绪还是过几天会发作一下,看着她大吵大闹控制不住的样子,我不禁担心,现在她还小,我会无限地包容和宽容她,那么她将来走上社会去工作,谁还会这样对她呢?

如何教她控制好情绪这头怪兽呢?


图片来自网络

由此我学习了不少方法,经过不断的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认识情绪

人有各种各样的情绪。积极的,比如高兴、喜悦、快乐;消极的:伤心、难过、悲伤、愤怒。孩子还小,不会懂得认识情绪,就需要家长慢慢教了。

女儿大一些之后,我就找了许多绘本,其中包括情绪管理。我告诉对着绘本上的图告诉她:这是开心,这是愤怒,这是喜悦。平时也会在她开心或者愤怒的时候告诉她:宝贝,你今天这个样子是很开心哦;你现在很愤怒哦。

经过不断的指导,孩子慢慢就会说出她的情绪:妈妈,我今天很开心、我今天又不开心了......

二、表达情绪

认识情绪之后,要让孩子更清楚地表达他的情绪以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时候家长的引导就很重要了。

我这里有一个小技巧,与大家分享一下。巧用管理学上5W1H分析法,让孩子更清楚地表达他的情绪。

5W1H 分析法:when 时间、where 地点、who人物、what什么事情、why为什么、how怎么样

例:孩子告诉我,妈妈,我很不开心。

我问:发生了什么事情?(what)

--有人抢我东西。

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

--今天上午

在哪里发生的?(where)

--幼儿园

与谁产生了冲突?(who)

--和一个同学

她为什么抢你的东西?(why)

--她说那个东西是她先看到的。

当时你怎么样处理的?(how)

--我不让她抢,她偏要抢。我就很不开心了。

三、接纳情绪

消极的情绪让人痛苦,本能地想逃避,这不是解决情绪的最好方式。积极情绪会带给人快乐,消极情绪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曾经有个同事,讲述他考驾照科目二的故事,教练对他的车技练习程度非常不满,以至于考试时还当众给他难堪,断定他一定过不了考试。他眉飞色舞地说:“当时听完,我真是太愤怒了,内心的小宇宙被点燃,反而很顺利的一次通过。而那个教练所看好的同学却因为紧张没有考过。”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消极情绪转化为正面能量的故事。

愤怒会激发人的力量;失去的悲伤会让人更珍惜当下拥有;后悔能让人做事更加小心;内疚会唤起人的同理心;挫折会让人重新审视自己的选择;沮丧会让人更加努力......

教孩子接纳情绪,不仅仅只是教他看到、正视自己的情绪,还要让他体会到,痛苦的情绪背后,都有一种积极力量,提醒着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我们喜欢积极情绪,也不抵触消极情绪。学会与消极情绪相处,接纳它,体会它带来的深意,让我们以后的人生走得更高,更远。

四、化解情绪

家长看到孩子哭,自己也会感到焦虑,第一反应总是想办法让她不哭。许多儿童心理学家也都讲过,这个时候最好要让孩子哭出来,否则用强制的方式,比如打骂、恐吓让她不哭,只会给她留下不好的记忆,甚至是心理创伤。

Kathryn Mewes是英国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他把孩子情绪爆发的过程称之为“情绪山峰”,而且还分成相当贴切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都是别人的错

  第二个阶段:知道是自己让自己陷入了窘境

  第三个阶段:哭泣并且接受了事实

  第四个阶段:筋疲力尽,回归平静(引自网络)

前三个阶段里,孩子陷入自己的负责情绪感受中,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陪伴,也可以轻声安慰她,不要进行说教,尤其是不能采取暴力方式对待。

每个孩子不同,有些孩子经过家长轻语抚慰,拥抱,哭闹一阵就很快过去了,但我的女儿显然不是这类型。

我给她安排了一个“情绪空间”,告诉她,情绪来时,就呆到房间里,等觉得累了,情绪过去了,再来找妈妈抱。最近这两年都是这样,她发脾气时,自己就进房间关起门来大声地哭闹,有时候爸爸会去问怎么了,为什么哭,我都劝回去。等她哭闹的声音小了些,我再进去安慰她,抱她。

家长也可以根据自家孩子当时情绪的激烈程度,告诉他,可以通过一些动作,比如,跺脚、不说话、出去走走等等转移一下。

等孩子的情绪发泄完了,到第四阶段时,家长这个时候可以跟她理性探讨,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要怎么处理。


五、6步引导孩子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网络上有一个视频,一个爸爸耐心开导自己的女儿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我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以下6个步骤,供家长们参考。

1.告诉孩子正视自己当下的情绪

当孩子生气时,告诉孩子,你现在脸红、焦躁的样子,就是在生气。不必要否认,大家都会有生气的时候,也不要因此责怪自己,让“生气”跑了出来。

2.正确引导,控制情绪

生气会让自己难受,也让其它人感觉难受。所以,我们是不是看看,不要让“生气”一直继续下去?或者考虑一下,给自己定个时间,再给“生气”一点时间,比如5分钟?

3.让孩子学会接纳自己的情绪

生气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都会生气,认真看待“生气",学会与她相处。不用怕爸爸妈妈因此不爱你了,爸爸妈妈会一直爱你,支持你。

4.向孩子表达对他的尊重

宝贝,你生气是想像我们表达你的诉求,我们这样做让你感到不开心了。你做得很对,觉得爸爸妈妈没有尊重到你,做出的事情让你不开心了,你就应该表达出来。

5.转移情绪,给情绪找一个释放口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先放下这个“生气”,出去玩一会,或者跑一跑呢?

6.回归理性,共同讨论刚才发生的事

这个时候才是与孩子讨论事件的时候。可以用画画,或者以第三人的方式让孩子重新回忆一下刚才发生的事情,让他学会从另一角度看待问题,并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