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所說的變態是什麼?

互聯新風暴

各位夥伴,大家好!我是渡仁心理諮詢團隊的CBT君,作為一隻在心理諮詢行業一直勤勤懇懇的心理諮詢師,看到任何關於心理學的話題都是很興奮的,上次和大家討論了從心理學角度講碎片化閱讀的影響,這次看到“變態”二字就更忍不住了。


雖然題主的這個題目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範圍非常的廣,如果僅僅是隻想知道其定義或者包含了哪些心理疾病的話,完全可以翻本變態心理學的書籍或者網上度娘。所以接下來我想從我實際工作中來談談對於變態的理解。



從這段話,我們大概可以瞭解到“變態”基本是偏離了正常的範圍的。從心理統計學專業來說,量化的標準就是±三個標準差之外的,都屬於變態範圍,相當於人群中共有0.6%的人是屬於變態範圍的人,這樣說來概率還是蠻大的,1000個人裡有6個人是屬於變態的範疇


又是統計學角度,每天大街上人來人往,我們一生會遇到大概2920萬人(不知道是不是科學統計),一生按照八十歲來計算的話,平均每天我們要遇到1000多個人,那相當於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大概6個左右的屬於“變態”範疇的人了,可不可怕(反正CBT君已經被自己這波數據成功嚇到了,並且到現在都還健康的活在這個世界上,表示非常的感恩)。這麼大的概率,所以這部分人成了心理學重點關注和研究的對象,這就有了變態心理學這門學科。


變態心理學是以心理與行為異常表現為研究對象的心理學分支,最新的關於變態心理學中對於“變態”的研究來看,“正常”和“異常”之間不再那麼界限分明瞭,如今臨床醫生中越來越多把心理問題視為連續譜的一部分,這個連續譜的範圍從健康、功能正常的行為、思維和感受,到不健康、功能失調的行為、思維和感受。


最新的DSM-5也對變態的進行了重新定義。意思是與傳統的心理學把“正常心理”與“異常心理”作了涇渭分明的劃分(如許又新的病與非病三原則),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覺得這兩者之間有一個“灰色地帶”,也有可能互相轉化。



當然,CBT君也認為,在討論“變態”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不能脫離其文化背景和歷史背景。這裡有幾個例子“一個男人用釘子刺穿自己的手掌,一個女人絕食數日,一個男人學狗叫並在地上爬行,一個生病的女人說自己聽到了上帝和她講話並治癒了她的疾病她就真的痊癒了......”


大家覺得這是正常還是變態呢?從我們現在的這個時代和文化背景來看,這些表現行為絕對是“有病”的,變態的。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關於非洲有個非常有名的摩爾西(Mursi)族,位於非洲(埃塞俄比亞),這裡的女人把下嘴唇拉長透空,用泥做的盤子填充支撐,把嘴唇撐得很大,形成了大盤子嘴的奇景(膽小者慎搜),因此她們又被稱之為唇盤族。


在我們外界人看來這樣的行為絕對屬於變態,那又回想一下咱們清朝的老祖宗些,女人為了好看嫁個好人家,從小把自己的腳趾掰斷裹起來,形成了三寸金蓮、銀蓮、鐵蓮。如果這些行為放到我們現在這個新時代,有人還這樣做是不是完全就是變態了。所以說,在我們瞭解了變態的客觀量化標準之後,我們也不能直接就以這個標準去條條框框遇到的每個人每件事,還需要結合其歷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才不會出現誤判。


最後呢,CBT君想就大眾口中的“變態”來談談,比如我們經常說的“天才、神童、超人”,大家常規的思維裡對於這類人是充滿了崇拜和羨慕的(CBT君還有嫉妒和恨,哈哈哈),畢竟1000個人裡能出一個就不錯了,但是很不幸的告訴大家,這類人在心理學界也被劃到了變態的範疇,因為他們是屬於±三個標準差之外的(估計有些人都不想成為這類人了吧)。人們常說的變態其實都是帶有貶義的,就像是擠個地鐵遇到鹹豬手,上個幼兒園遇到色狼老師,大街上遇到裸奔等,大家看到了就會狠狠罵一句變態,如果遇到抑鬱症、強迫症患者很多人其實不會直接罵其變態的,這就是人們日常觀念和專業定義的差別,事實上這裡說的天才超人、神經症患者或者精神病患者等都是屬於變態心理學研究的對象。


渡仁心理諮詢師團隊

變態是生活中經常使用的一個詞,幾乎在每個人、每種文化中都能夠看到變態心理現象。這些現象有時表現得清楚、明確,有時卻模稜兩可。有專家羅列出幾個元素來判別一個行為或一個人是否變態。這些元素如下:

第一是不合理,當一個人的行為沒有適當的理由時,人們傾向於認為這是變態的行為。思維紊亂就是一種用於揭示變態與否的不合理現象。從一個無關的想法漫遊到另一個想法構成了思維紊亂的心理過程,如果又沒有一個客觀的事實為基礎,這樣的想法明顯是荒謬怪異的。

第二無法預測和失去控制感,如果一個人在不同時間的行為不一致,而且經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那麼可以認為他是不可預測的、失控的。這也是判斷一個人是否變態的一個依據。

第三少見的和非傳統的,一般來說,人們總是傾向於用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別人是否變態:自己願意做的或接受的行為,就認為是合適的、正常的;罕見的和不受歡迎的行為,就認為是變態的;既少見又不受社會歡迎的行為往往容易被視為變態。

第四其他人感到不適,一個人的行為只使自己感到舒適,卻讓別人不舒服,也會被看成變態。如一個人依賴性過強、過分討好或過分敵視都會使他人感到不適。

這些元素出現得越多,越清晰,就越能確定一個人變態。但是沒有哪一個元素是必需的,同樣,也幾乎沒有哪個人包括所有的元素。


鵜鶘心理

心理學上的變態心理學是一門以心理與行為異常表現為研究對象的心理學分支學科。主要是著重研究如何定義心理異常,心理異常的發生、種類、性質和特點、具體表現形式以及心理異常造成的痛苦體驗、認知功能和社會功能的損傷;變態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分支學科,側重研究和說明心理異常的基本性質和特點;變態心理學研究個體心理差異以及生存環境對心理異常發生、發展的影響。

變態並不是真的變態,他是屬於心理異常,屬於精神障礙,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有: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礙、心境障礙、神經症、應激相關障礙、人格障礙、心理生理障礙和癔症。

常見的心理異常的症狀有:

1、認知障礙

1.1、感知障礙

1.1.1、感覺障礙

1.1.2、知覺障礙

1.1.3、感知綜合障礙

1.2、思維障礙

1.2.1、思維形式障礙

1.2.2、思維內容障礙

1.3、注意障礙、記憶障礙和智能障礙

1.3.1、注意障礙

1.3.2、記憶障礙

1.3.3、智能障礙

1.4、自知力障礙

2、情緒障礙

2.1、以程度變化為主的情緒障礙

2.2、以性質改變為主的情緒障礙

2.3、腦器質性損害的情緒障礙

3、意志行為障礙

3.1、意志增強

3.2、意志減弱

3.3、意志缺乏

3.4、精神運動性興奮

3.5、精神運動性抑制


仙女兒本人Sunny

心理學中的變態,主要指人的心理方面的不正常,有一定程度的扭曲,偏離心理學上的相對正常;但也有說法是泛指偏離常規群體的心理機能,包括那些正向的變態。“變態”有3個類別:低能,高才和天才生活中說到變態通常帶有貶義。

一般變態心理學所關注的是那些朝負面的“變態”問題。比如精神分裂症,他可以聽到你聽不到的,看到你看不到的,他所看所聽很多都是非現實的。

強迫症,他們會反覆做一件事或大腦中反覆出現一個想法。儘管自己的覺得沒必要,但是就是控制不住。比如有人出門後反覆檢查門鎖,甚至都走了很遠了,還在擔心們沒有鎖好,回家檢查。有人會反覆的洗手,甚至皮膚都被洗破了,還是在不停的洗手。有人會反覆想象自己把媽媽殺了的場景,越是想抑制越是強烈,最後可能會演化為一種儀式化的動作組合,以此壓制自己的“變態”想法。其實強迫的背後是焦慮。

有人會害怕一條拔河用的繩子。未必是因為被蛇咬了,可能是他小時候拔河受到了傷害,流血了,但是不但沒有人同情他,反而被埋怨表現不出色,輸了比賽,而他的自我心理修復力又較差,所以最後慢慢的演化出對繩子的恐懼。有人會害怕煤氣罐。可能是因為看了太多煤氣爆炸的案例或者是對炸彈的恐懼使得他產生對外形像炸彈的煤氣的恐懼;還可能是他擔心自己的死亡給家人帶來傷害,所以就避開煤氣罐這種“危險”的物品。

總之,心理學上的變態一般就是指這類不適應。


希樸羊

變態顧名思義就是非常態的心理,所以變態心理學也叫非正常心理學。

研究病人的異常心理或病態行為的醫學心理學分支。又稱病理心理學,它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研究異常心理或病態行為的表現形式、發生原因和機制及其發展規律,探討鑑別評定的方法及矯治與預防的措施。變態心理有多種表現形式。按心理過程或症狀,可分為感覺障礙、知覺障礙、注意障礙、記憶障礙、思維障礙、情感障礙、意志障礙、行為障礙、意識障礙、智力障礙、人格障礙等。按臨床精神疾病的表現或症狀可分為神經症性障礙、精神病性障礙、人格障礙、藥物和酒精依賴、性變態、心理生理障礙、適應障礙、兒童行為障礙、智力落後等。

分類方法各個心理學流派和各個時期都不太一樣,不過都大同小異的~

1.心境障礙

1.1抑鬱症

1.2雙相情感障礙

2.焦慮障礙

2.1焦慮症

2.2恐懼症

3.強迫症

4.創傷相關障礙

4.1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5.解離性障礙

5.1解離性失憶症

5.2人格解體

5.3解離性身份障礙

6.精神分裂

7.物質使用障礙

7.1酒精使用障礙

7.2菸草使用障礙

7.3藥物使用障礙

8.進食障礙

8.1神經性厭食症

8.2神經性貪食症

8.3暴食障礙

9.性障礙

9.1戀物癖

9.2戀童癖

9.3亂倫

9.4窺陰癖

9.5露陰癖

9.6摩擦癖

9.7性虐和性被虐

10.兒童期障礙

10.1多動症/注意力障礙

10.2品行障礙

10.3學習障礙

10.4智力發育障礙

10.5自閉症

11.老年期認知神經障礙

11.1痴呆症

11.2譫妄

12.人格與人格障礙

12.1強迫形容呢個障礙

12.2自戀型人格障礙

12.3分離型人格障礙

12.4迴避型人格障礙

12.5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12.6邊緣性人格障礙


Answer.

什麼是變態,變態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很多人其實對於變態都只有籠統的概念,現代詞義對變態是指心理、行為上異於常人而且呈現病態,經常做出常人無法理解或違背現存常理行為的人,能做出超常人的舉動,精神病或者神經不正常的人。

心理學領域將研究心理的不正常狀態的學科命名為變態心理學,所以變態心理學研究的是心理與行為的異常表現,而非人們自定義的“變態”,那究竟什麼是心理異常?心理學上有三個區分心理正常與異常的原則:

1、主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主要表現在是否出現幻覺、妄想,以及是否對自身精神狀態的判斷能力。咱們常說白日做夢,這應該就是輕微的心理異常,有的變態犯罪者甚至會幻想著自己不是在犯罪而是在救贖,這就是典型的心理異常。

2、心理活動的協調性原則。認知、情緒和行為是否協調。比如一個人遇到開心的事情反而陰鬱,遇到痛苦的事情反而非常的開心,這不用說也知道這樣的人不正常。

3、人格的相對穩定性原則。例如在沒有明顯外因的情況下,一個待人熱情的人,突然變得冷漠;一個平時用錢仔細的人,突然揮金如土,有可能是人格穩定性出現了問題。很多人都應該聽說過雙重人格,一個人格受到刺激會轉變到另一個人格上,很多變態犯罪都是雙重人格。曾經看過一部推懸疑小說,最後一案就是三重人格的罪犯,其中一個人格還不知道自己其他人格犯罪,人格的不穩定性也算是變態心理學所要研究的範疇。


娛夫捕娛

所謂變態,變者更,易,超正常,態者形為,認識體現。就是認識事物偏執一端而所產生的一糸例非正常人的言形與思維邏輯。而變態的形成大都由,生活環境突變,遭遇不側意外事件,或遭受一種難以承受打擊,不能自撥,不願發洩,久而久之形成的一種心理認識錯誤知覺。


一塵158359203

用20世紀最重耍的精神分析思想家之一卡倫.霍爾奈(1885-1952)的話說,人類心理上健康的東西在性質上不同於不健康的東西。我們每個人心中病態的東西根據不同的心理規律和動力進行活動,並按照不同於健康東西的方向發展。埃裡希.弗洛姆(1900-1980)也有類似的論述-病人才是最健康的人的極端定論。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都認為自己是健康的,如果誰提出了異議,那等待著他的就是眾多的嘖子。當然,事實上我們之中很多人患了或輕或重的心理疾病,但是,這不足以讓人們懷疑自己的精神是否正常。

誰能有把握地說,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們不是在自欺欺人。許多在精神病院的病人都確信除了自己是正常,別人個個是病子。心理分析研究表明,眾多的嚴重神經症患者的強迫性固定行為,或是竭斯底裡的發作,都是對多少有點不正常的環境做出的正常反映。用理論講,病態的東西如果不是正常東西的誇大,就是正常東西的歪曲,由於量的不同而導致質的轉變。例如,一些惡性的強奸案例。眾所週知,sexual assault(性暴力)實施者多半是相識者、約會的對象、其他親戚朋友,陌生人有,但屬少數。據美國犯罪防控專家拉娜.桑普森說,強奷的性行為的溝通是非語言的、含糊的。事實上,人們通常並不對性行為作出語言的同意,這說明瞭非語言提示的重要性。然而,非語言的溝通是不精確的,而且具備如果沒有明確的語言來強化它,就容易被誤解,產生暴力的危害性。或者換言之,男性通常把女性的友善當作是性興趣,所以女性應切記用語言清楚自己的界限,男人則耍避免誤會異性的舉止。

還有就是postrefusal sexual persistence(遭拒後反覆性要求),由犯罪心理學辛迪.斯特拉克曼-約翰遜指出的。他認為所有的反覆型行為都是性強迫,因為對方已經表示不同意發生性行為。而男人則可能感覺他應該繼續,因為他認為他的角色就是去征服,即使他不一定對性行為有興趣。

總之,變態的變化過程是人的發展的一種特殊形式,而且由於它所引起的建築性精力的浪費,因此它是一種特別不幸的形式。正如霍爾奈所指出的,某一特定的態度或衝動能誘導人的人性成長,還是阻礙了人的人性成長?如各種神經症的發病率所顯示的,任何壓力都可能很容易地把人們的建築性精力引向非建築性的渠道。但如果相信有一種主動的、爭取實現自我的奮鬥精神,人們就既不需耍禁錮我們的自發性的內心約束性措施,也不需耍內心指令的鞭子來逼迫我們達到完美的境地~


填格

什麼是變態?就是和常態不一樣的。

通俗來說就是,如果99%的人都喜歡答主,那喜歡答主的人就是常態。而你是那1%不喜歡答主的人,所以你就是變態。

其實,變態的標準取決於社會,也就是那些行為上偏離了社會普遍認可準則的人被稱為變態,這是人們主觀上的一種判斷。也就是說,變態的心理及行為方式是大眾所不能理解的東西。變態或接近變態的心理有很多種,如幻覺、催眠狀態、夢遊、性變態以及各種精神病和神經病。

一般情況下,在聽到變態這個詞時,我們頭腦中第一感受到的只可能會是恐怖,害怕,邪惡這樣的感覺,但其實這只是其中極少數的一部分。而大部分心理變態者都並非是自己主觀意願上想要這樣做的,而是他們的行為根本不受自己控制,比如戀物癖或異裝癖。甚至一些心理變態者剛開始的時候還是受害者,根據數據顯示,大部分心理變態的人在小時候或多或少的都遭受過虐待或是一定的刺激,給他們心裡留下了陰影和抹不去的傷痕。

一般心理變態者在不發作時與常人無異,心理變態通常是因為心理扭曲而形成的(或精神分裂)。最明顯一個案例,2006年一群不良少年敲詐勒索一名少年。這名少年被敲詐之後心理很不平衡。心理嚴重的扭曲後,這名少年最終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而版主要是想繼續深入細緻的瞭解心理學上的變態的話,可以看看類似於《重口味心理學》《變態心理學》

這樣的書。

其實,對於變態,我們關注點應該在於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了他們變態的行為,從而找到降低產生變態的方法,學習變態心理學的最大功效也是在於此。


我是甜甜甜,一枚心理學愛好者|情感解憂達人|科幻懸疑狗|綠色小軍迷


糖甜甜小姑娘

有七項標準來標識變態。

1、痛苦或功能不良。

即個體經歷痛苦或功能不良,進而產生造成身體或心理衰退或喪失自由行動能力的風險。

2、適應不良。

個體的行為方式妨礙了目標的達到,不利於個人的幸福,或者嚴重擾亂了他人的目標和社會的需要。

3、非理性。

個體的行為或言語方式是非理性的或不能被他人所理解。

4、不可預測性。

個體的行為不可預測或者不具有跨情境的穩定性,如同失去了控制一般。

5、非慣常性和統計的極端性。

個體的行為方式在統計學上處於極端位置且違反了公認的可接受或讚許性的標準。

6、令觀察者不適。

個體通過令他人感到威脅或痛苦而給他人造成不適。

7、對道德或理想標準的違反。

個體違反了社會規範對其行為的期望。

這裡有些指標並不是顯而易見的。但當某種行為符合以上列舉的多條指標時,我們就更能判斷出來。但是,沒有哪一條是必要條件,也沒有哪一條標準可以單獨作為充分條件來區分正常和異常的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