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為什麼被叫做公公?原來是一種敬稱

在各種古裝劇中,我們都會看見這樣的情形:後宮的妃子或者一些大臣,想要知道知道朝廷上的一些消息,往往會想方設法賄賂在皇帝身邊伺候的太監公公。那麼,為什麼太監會被叫做公公呢?下面,就來跟大家聊一聊。

有人說,皇帝最親近的人不應該是自己的寵妃嗎?其實,這是一種誤區,皇帝之所以用太監而不用宮女,就是為了一種平衡,防止外戚干政。
太監為什麼被叫做公公?原來是一種敬稱

太監一詞最早是一個官職的名稱,並不是現在通常理解的閹人。直到明朝的時候太監成了高級宦官的稱呼。

宦官雖是幹雜活的民工,但他們服侍卻是皇室貴族,這就是狐假虎威,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所以古代存在著宦官專權的情況。
太監為什麼被叫做公公?原來是一種敬稱

至於太監為什麼被稱作公公,這其實是一種誤讀。太監原來應該叫做“宮公”,意思是被閹了以後才進宮做事的。因為兩個字的讀音都一樣,所以後來常常叫做公公,就一直延續了下來。

這種稱呼實際上有一個名字,叫做反義。因為公公都是閹人,已經是不是公了,喚作公公,就表示你雖然已經不是一個男人了,但我還是會像對待男人一樣尊敬你。

古人雖有尊敬之意,在現在看來卻充滿了諷刺。本來不再是男人,已經很傷心了,但你還要叫我公公,這不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嗎?

十一月花,有趣,有料,有用的歷史,點關注,不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