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军有多少次和胜利女神擦肩而过?

盗墓空间161286466

二战期间,德军在胜券在握的情况下错失了胜利的战役共有六个:

1. 敦克尔克大撤退

失败原因: 痴心妄想!

德军闪击法国后,挥师比上,将英法联军逼退至英吉利海峡,眼看就要将其赶入大海,未一鼓作气顺势围歼,错误判断时势,痴想对手前来媾和,下令停止进攻,结果让濒临灭顶的英法联军用了48小时逃出生天,典型的放虎归山!

2. 大不列颠空战

失败原因: 战略目标转移。

德国空军自开战以来,实施空袭的目标是皇家空军的机场,雷达站,地勤设施,用突袭地面目标的方式诱使皇家空军前来决战,从而达到消灭皇家空军获得制空权的目的。战役初期进展顺利,曾令皇家空军疲于奔命,损失的飞机及飞行员都未能及时补充,皇家空军眼看快要损失殆尽。即便如此,皇家空军还是作出了壮举——夜袭柏林,德国空战转而将目标转向伦敦,疯狂轰炸伦敦以作报复,从而使濒临崩溃的皇家空军获得喘息之机,迅速补充人员及飞机,最终击溃德国空军。

3. 兵临莫斯科

失败原因: 错误地轻视对手!

在苏德战争初期,德军一路催枯拉朽,所向披靡,希特勒自负地认为凭借德军的闪电攻势,苏俄势必崩溃,从而并未作全面战争总动员,军工企业也未作加班赶工,以至前线部队的人员与装备的损失未能及时得到补充。在战役发起前,古德里安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才勉强凑够一次大型战役所需的装备,台风计划才得以实施,但此攻势只能一鼓气,所以,在苏军顽强的抵抗下,德军很快便成强弩之末。(在此有必要说明一下,许多人都认为德军兵败莫斯科很重要的原因是天气,其实苏俄的寒冷天气只是次因,古德里安的《失去的胜利》阐明了上述观点)。

4. 阿拉曼战役

失败原因: 忽视补给线,轻视马耳他岛的战略重要性。

非洲军团攻占托布鲁克,进至阿拉曼,但补给线路延绵千里,地中海补给线及北非陆路补给线被马耳他岛上的皇家空军频频骚扰,损失惨重,装备与人员未能及时补充到前线。隆美尔建议部队后撤,缩短补给线,两栖夹攻马耳他岛,然后蓄势反攻尼罗河三角洲,但遭希特勒反对。非洲军团最后被英军击溃,而且一溃千里,从埃及退到突尼斯。

5. 斯大林格勒战役

失败原因: 固执己见,分兵冒进!

德军战役目标有两个~~斯大林格勒,高加索油田。德军当时的作战力量其实是不足以达到这两个战役目标,但希特勒固执己见,坚持分兵进攻,虽然初期进展顺利,德军旗帜已插上高加索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第六集团军前峰进抵伏尔加河畔,但斯大林格勒尚未完全失陷,苏军仍在瓦砾中坚持抵抗,苏军大兵团集结,向德军两翼迂回,德军侧翼暴露,面临合围。德军总参谋长库尔特·蔡茨勒多次建议希特勒撤回第六集团军,均遭拒绝,但却成功地获准撤回前出高加索的部队。希特勒固执己见,认为德军必定能功占斯大林格勒,誓不撤军,令第六集团军被合围。曼斯坦因曾挥兵前往解围,但第六集团军司令保卢斯愚忠于希特勒,并未作出突围行动,两军相距25公里,第六集团军始终没有向曼斯坦因靠拢,最终被团灭。德军损失第六集团军25万人,德国陆军精锐几乎损失殆尽,东线德军的脊梁被彻底打折了!

6. 阿登反击战

失败原因: 目标太高,力所不及。

德军作战目标——前出阿登山区,突破美军防线,进抵安特卫普港,切断盟军补给,迫使盟军退回英伦。为达此目的,德军拼凑出约30个师的兵力参与作战,但此时的德军无论是人员及装备都大不如前,后勤保障更无法把握。开战之初尚算顺利,战役发起的突然性,隐敝性较强,盟军被打个措手不及,突破美国防线后迅速北上比利时,并包围了巴斯托尼的美军。但盟军很快作出反应,增兵前线,隐固防御,美军101空降师死守巴斯托尼,巴顿将军亲自领兵前往解围,盟军分南北两路夹击德军。几天后,德军南翼便显现危机,再加上盟军装备精良,德军后勤深度不够,巴斯托尼久攻不下,为免部队被合围,不得不撤退,于是在开战一个月后,德军退回原出发阵地,人员及装备的损失已无法弥补,西线的主动权从此丧失。此战役,战略目标太远,德国兵力明显不足,即便达成突破,也无力防御漫长的战线,一旦盟军实施反击,德军亦将溃败。


辉哥141739753

这其中我必须谈到的有两个战役。敦刻尔克大撤退,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如果有假如的话?那么这两场战役恐怕是最能扭转乾坤的战役了。

1,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个我们都很熟悉,30万英法军队被德军追着屁股打,几十万人挤在海边,就连英法人自己都觉得这难逃一死,可是希特勒突然下令,停止进军。德国的装甲部队三天之后才继续推进,而英法利用这三天时间,把绝大多数的军人运回英国本土。

正是希特勒这个莫名其妙的命令,挽救了英国,为英国本土防御留下了宝贵的有生力量。英国是一个全球性的殖民大帝国,它的军队、武器装备散布于全球,本土只有很少量的部队,如果没有这30万部队幸存下来,希特勒趁机猛攻英国本土,英国是否能守得住?恐怕真的很难确定。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个是二战苏德战场的决定性一战,此战之后,德国失去的进攻能力,苏军开始反攻,盟军胜利之势越来越明朗。

斯大林格勒战役最危机的关头,德军把苏军分割成几小块,整个城市,几乎都被占领,可是苏联还是挺了过来。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整个战役持续199天。由于战役规模太大,伤亡者人数始终无法得到准确统计。

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苏联的天气,苏联冬季极其严寒,德国人根本无法阻止有效的进攻,而这有利于防守。而春季,冰雪消融,苏联的地表冻土开化,根本不适合德国重型坦克的进攻,所以德军开战的条件很苛刻,几乎只能在初夏到秋季,才能组织最有效的进攻。而战役开始之初,德国人占尽上风,但是随着冬季的到来,德国的劣势越来越明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以一己之力直接面对法国、英国、苏联、美国四大强国,各方面数据对比都处于劣势,在人口,工业总产值、武器的生产能力等方面,肯定不能与焖锅相比。

但是德国并非没有机会,敦刻尔克基友可能彻底击溃英法两国;斯大林格勒,苏联也是打的也很艰苦。但最终,还是盟军取得了最终胜利。


寰球视角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不是全面了解二战,尤其是熟悉苏德战场的情况,是无法做出准确回答的。从整个二战的战场大局来看,无论是从国力对比还是军力对比来看,德军几乎是不可能赢得二战的胜利的。我们作为事后诸葛亮,反推二战的战况,可以发现,当德军闪击波兰的那一刻开始,就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必败。在希特勒决定进攻波兰时,就有德军将领反对这个进攻计划,理由是,用波兰作为德国和苏联的缓冲区,对于德国来说更合适。因为,如果德国不进攻波兰,而波兰和苏联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所以苏联也不会轻易进攻波兰,那么德国就不会和苏联发生直接冲突。德军闪击波兰后,波兰政府流亡国外,苏联才以此为理由认为互不侵犯条约失效,出兵波兰,和德国一起瓜分了波兰。

当苏德两国接壤后,彼此都能够更明显地感觉到对方威胁,苏德战争几乎不可避免。现在公认希特勒在二战犯下的最大错误是进攻苏联,那么,希特勒为什么会犯下这种错误?当时的德军是比较准确地评估了苏军的实力,包括军队数量,装备情况,部队战斗力等情况,认为德军可以凭借质量优势消灭这些苏军,所以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而德军在开战的半年时间里,完成了作战计划,将应该消灭的苏军都消灭了,但是,德军发现,苏联的军队不仅没有减少,而且还比开战之初更多了。德军最大的误判,是没有估计到苏联惊人的战争动员能力,苏军除了一线部队,还有大量部队只有军官没有士兵,一旦开战,这些部队补充了新兵,就变成一支完整的部队。苏军的坦克、大炮、飞机等重装备都有所谓的“猴版”,就是简化版,简化版坦克省掉大部分辅助设备,降低坦克质量要求,目的就是在战时可以大规模快速生产,苏军就是用这种快速生产、快速补充兵员的方法,生生用数量将德军堆死。而战前德军情报部门对苏军这种动员方法一无所知。至于说德军不进攻苏联,专心执行海狮计划就可以占领英国,这是错误的,希特勒一开始就没有准备登陆英国,而是希望用不列颠空中和准备登陆英国的动作,逼迫英国和谈。因为德军的最大优势是精良的陆军,而英国在海军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德国陆军也没有大型两栖登陆的作战经验,登陆英国其实有心无力。因此,德国要取得二战胜利,从战略上看,唯一的机会就是坚定地和苏联结盟,当苏德两国背靠背相互支援时,英美各国就没有机会了。


麻辣战争

老铁也来诌几句。德军为什么该胜而未胜?冠冕堂皇地说他是发动了一场非正义的战争,所以必败!这一点任何人都可以脱口而出。

但是,就具体到战役层面来讲,确如问题的提法,与战争女神擦肩而过!例如英法联军战败,敦克尔克三十万部队全身而退,这是德军一次很小的该胜不胜。

那么不列颠空战,难道德军就没有胜利的希望吗?答案是否定的!德军有把握取胜,进而有把握打败英国的!败了,败在其战术思想和战争理论!

就双方空军实力来讲,初其对比,德军是英军的两倍以上。然而德军忽视了制空权的重要意义,自始至终以消灭摧毁英军海军部署于英吉利海峡抗登陆舰艇部队,海军基地空军机场为目标,而置英空军的制空战力于不顾,至使自己大量的轰炸机、护航战斗机被英空军有限的制空力量无数次的绞杀。却一往无前,不改初衷。甚至最后去轰炸英国伦敦等城市,却仍然置制空权而不顾,最终没有一项目标达成,海狮计划被希特勒自己堕胎!这是德国最明显的该胜而不胜。

二. 闪击波兰、瓜分捷克和斯洛伐克,占领欧陆,这本已是德军力所能及的最大的胜利。但它与大陆另一端的轴心国盟友日本一样,野心膨胀,在西线做了一锅夹生饭之后,顾头不顾腚的又想灭掉苏联!

希特勒忘了当年的拿破伦是再怎么败给库图佐夫的,同时他错误地评估了自己的实力,更关键的是他忽视了当年苏联国家体制所决定的国家行动力!再附以俄罗斯人的民族特性,这一点在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战役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斯大林格勒的冬天,是德军的地狱,他们摧毁了整座城市,自己用库图佐夫的战术,让自己陷入了比之当年拿破伦部队更悲摧的境地!而苏军则是物资补给不断,兵源补充不断。越部队越多,整军整师的生力军不断投入战场,保卢斯既便他是神仙转世,焉有不败之理?

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德军百万,围困三年多,苏联方面军民协力,拚死抵抗,到该城解放生还人口不足战前十分之一,这种民族精神力量,这种社会制度的凝聚力和行动力量,德国人千算万算,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计算的,德军焉有不败之理,苏联国情国力远非法国能比,更非德国自身可比。

所以德军宁愿已胜而不胜,只有彻底失败!


铁岭锋

二战德军有3次和胜利女神插肩而过,第一次是敦刻尔克,如果德军高层能按照当时古德里安元帅的指导思想,继续使用装甲部队把英法联军歼灭在滩头,那么盟军 ,特别是英国起码在2年内无法恢复元气,就起到完全摧毁英国陆军的基本目的,可以打击盟军的士气,也就减轻了接下来登陆英国作战的压力,说不好英军扛不住后 会单方面向德国投降,统一西欧后,就算美国的战争机器动员起来,德国对美国也是4-6开。

第二次就是德国空军对英国皇家空军机场发动的空袭,德军当时和英国皇家空军在伦敦上空的空战,其实双方都损失惨重,德国更多一些,但是当时的美国还在犹豫,没有全力参战,这个时候如果德军能咬牙坚持住,继续摧毁英国皇家空军而不是对英国的首都进行报复性轰炸,杀伤皇家空军的有生力量,一旦皇家空军崩溃,其海军和打残的陆军就是德国空军的靶子,而且英国的战斗意识也将崩溃。

第三次是莫斯科战役,如果德军能够一鼓作气不要分兵进攻什么斯大林格勒和巴库的油田,快进快出,不要等着冬季的来临,苏军不会有机会反击。在莫斯科投入全部的兵力,在短时间打垮苏军。可惜历史不能假设。这些失败希特勒和戈林有很大的责任。


跑调歌王309

看完楼上几位答案,补充一下。二战德国怎么算都几难获胜,更不谈擦肩而过了。德国人为何输?答案肯定不是什么正义不正义的,那是中小学教科书上的说辞。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他挑起的是一场世界大战,惹上了英美。如果说局部战争还有搞头,那么世界大战对德国来说是致命的。

为何致命?德国之所以会发动战争跟他他失败的主要原因一样,就是资源。而挑起了世界大战,就等于将自己的出海口和海上贸易亲手掐断。

二战前的世界格局跟今天不同,今天我们说有200多个国家,世界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国名。但翻开二战前的地图,偌大的非洲、东南亚没有标注马来西亚,缅甸,索马里这些今天耳熟能详的国名,而是满眼的英属殖民地,法属殖民地和荷属殖民地。

(用钢铁雄心的世界地图最直观,挑起世界大战的德国,就相当于自己将自己闭锁在北海和地中海之内,海外资源全无)

而很不幸,德国不管是占领了波兰还是法国,还是挪威、丹麦,都没法解决资源匮乏的问题,因为德国缺乏的资源,这些国家本土同样缺乏。

对德国人来说,很不幸,战争所必需的资源、石油、橡胶、钨大部分都在这些同盟国殖民地。德国人本来就捞不着,更不说跟这些殖民地的宗主国开战了。

德国能占领波兰,占领法国本来就含有大量运气成分。经过残酷的一战,英法人民厌战情绪严重,对和平抱有一厢情愿,且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德国人不过是想多要写土地,同时期待德国牵制共产主义的苏联作为他们的缓冲,这是德国人能赢得初期波兰、法国战争的条件。

法国斗志全无,高层想的是如何与德国媾和,而不是战直一砖一瓦。“法国的复兴不可能通过军事上的胜利来取得,而应是祖国及其子孙承受苦难”——贝当元帅。曾经的法国英雄,后来的傀儡政府首脑。只能说,一战恐怖的堑壕战,一天十几万人死亡的战争,接近一代人的灰飞烟灭,二十年后仍让大部分法国人心有余悸。

但对和平抱有幻想,并不代表英国的民众没有坚决抵抗的意志。而德国,恰恰打不起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有限的资源,掐断了资源进口的可能,让德国没有能在短短几年内发展出能摧毁英国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力量的可能。不能逼迫英国媾和,不能打开海上封锁,就没有资源,没有资源,就不能继续旷日持久的战争。

德国人支持希特勒的战争,一方面是因一战输得太苦涩,有一部分复仇心理。但主要还是希特勒给他们带来的安逸,承诺。

波兰战役,法国战役,并没有太多德国父母失去了儿子,德国妇女失去了丈夫,就让德国民众享受到了波兰的牛奶和法国的黄油。这种抢占而来的安逸,恰是德国人所需要的。

很多人都说德国动员晚,但如果希特勒42年就动员,对国内实行更严苛的配给,征兵和工作劳动,都不用不等盟军毛子打过来。战争43年就差不多结束了,因为这种战争不是德国人想看到的。

但历史是,等德国实行了配给制,工人开始日以继夜劳作的战争动员时,德国人已经没有选择的权利了,等待他们的,是东边越来越近的复仇和暴行。

对德国来说,局部战争,能挣。世界大战就是赌国运了。


骑士与长弓

我看到有不少回答说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德军的决策失误,我想能说出这话的人,一般是没怎么看过二战史,总是站在上帝视觉,总是站在信息平等透明的角度,可实际情况呢?

首先,希特勒并不清楚敦刻尔克海滩上有30万英法联军,甚至于连英法联军自己都不清楚,大部队到底在哪,可以看看《敦刻尔克》这本书,里面用了大量的史实来描述英法联军和德军在战场的混乱,记住,战争不是在一个沙滩,而是方圆几十甚至几百英里,军队都错综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其次,当时德国面对的情况并不是敦刻尔克,而是另外一个战略目标,当时德军的高级将领们目光全都集中在那个战略目标上,就好比老板和你说,我们明年公司上市,所有人都在冲业绩,没有人会关注某一个体量极小的竞争对手,希特勒让军队停下来,就是为了集结力量,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无线电大家都加密,希特勒根本不知道敦刻尔克还有30万联军。

希望大家不要偏信偏听,尊重史实。


天机破军

我认为德军从闪击波兰那天起,就注定失败了,因为德国在二战时几乎是一挑三,哪有胜利可能啊。

在二战时,德军打了很多漂亮仗,但那都是战术胜利,战术上的胜利改变不了整体战略失败。后世很多人说德军要是在敦刻尔克全歼英军就不会有后来的诺曼底登陆,这是是胡说八道。

我认为敦刻尔克就是英国往自己脸上贴金,想想看明明是英军丟盔弃甲的逃回本土,可英国人却把它宣传成胜利,还说什么从敦刻尔克撤退的英军是诺曼底登陆的主力,还有比这脸皮厚的吗?用邱吉尔的话说胜利不是靠撤退打赢的。全世界都知道美军才是诺曼底登陆的绝对主力,就是当时英军一兵不发,美军也能成功登陆,所以说德军就是在敦刻尔克全歼英军,也改不变了战争结局。

还有苏德战争初期,也有很多人说德军要是攻占了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就会取得战争胜利,我认为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斯大林已经准备放弃莫斯科迁都到外高加索一带,就是希特勒能在莫斯科阅兵,也不意味着苏联屈服投降,只要斯大林活着,苏德战争就不会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就是比拼综合国力,就是看谁人多枪多,看谁能挺到最后,德国几乎同时挑战英国苏联美国,和这几个国家比起来,德国就是弹丸之地,而战争不是靠一时之勇,尽管德国在二战时把英美苏打的落花流水,一度还占据上风,但终究难逃失败命运。


天宇的文史情怀

它唯一的一次机会就是要求英国和谈签订条约,英国没答应,只要英国抵抗到底,德国就没有胜利的希望,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只要英国还在坚持,美国人就一定会干涉,德国的欧洲霸权就注定是昙花一现,不能持久,而这一次美国人就不会像二十年前那样放过德国了,一定会把德国彻底摧毁,夷为平地!但是英国一旦投降,美国就彻底没咒念了,只能承认德国的欧洲霸主地位,因为罗斯福无法说服选民同意参战了!


帝国历史观察者

次数不算太多,但要是抓住了机会,翻盘的机会绝对不小。

1.海狮计划。

1940年,德国开始了对英国的空袭,如果说德国能够将高频率的空袭保持下来,集中空军进攻英国机场而不是轰炸大城市,并且海军一如既往的在大西洋阻拦美国援助,英国很快就会成为孤岛,不列颠空战绝对胜利,英国海军虽威胁大,但旷日持久的封锁打下来,再进行登陆。英国肯定会投降,英国一旦投降,西边的威胁解除,德军就可以放下心来全面进攻苏联了,北非的战事也会轻松很多。

2.列宁格勒围城战

德军进攻苏联是分为三路军,中路军负责进攻莫斯科,南路军基辅,而北路军则是进攻列宁格勒,当时希特勒声称要把列宁格勒从地图上抹去,但却是采用了围城这种方法,逼得城内人吃人,一旦列宁格勒真的被攻下,那可是十月革命的摇篮呀,攻下苏联人肯定士气大减。

3.斯大林格勒战役

这场战役是二战转折点,但是要看战争结果的话,苏联是惨胜,如果德军攻下斯大林格勒,首先苏联军工会受到一定冲击,其次伤亡会更大,短中期内苏联将无法组织较大规模的会战,德军可借此喘息或一鼓作气,且苏军士气大降,再南下就可获得高加索油田,苏联将进一步陷入困境,胜利的希望会更加渺茫……

看完关注一下(确信)

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