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肥胖日:如何來降低體重?這些你須知!


  肥胖已經成為全球日益嚴重的健康問題。根據WHO的調查,在歐美國家,超重或肥胖的比例在50%-60%左右,而中國預防科學院近幾年的營養調查發現,近十年中,我國超重肥胖的患者人數急劇上升,達到了26%左右。

中國人的腰圍增長速度竟是世界之最!肥胖人口達3.25億人,這個數字在未來20年還可能增加一倍。

肥胖不僅給人的心理帶來自卑感,還可能引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併發症,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

  一、肥胖的定義及其標準

  肥胖是指人體中脂肪積聚過多,或分佈不均勻,導致體重的異常增加。

一般以體質指數(即BMI)來進行評判。其計算公式是:BMI = 體重(kg)/[身高(m)]2。中國人的體質指數在18.5—23.9之間為正常,24—28之間為超重,≥28為肥胖。中國男性正常腰圍應在85cm內,80—85cm之間為超重,85cm及其以上為肥胖;女性的腰圍則應控制在80cm以內,75—80cm之間為超重,80cm及其以上為肥胖。

近年來,中國人的超重與肥胖的比例急劇上升,據保守估計,目前中國成人中超重與肥胖的比例已經達到20%-30%,城市居民已經達到30%-40%;兒童肥胖的比例也在急劇攀升,超重12%,肥胖11%。肥胖已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肥胖的特點和西方人不同: 腹型肥胖,即蘋果形身材。體形小,指數小,肚皮大,危害大。研究顯示:體質指數升高患病危險性加大。當BMI≥24時,相關疾病患病率:高血壓39.1%、糖尿病6.7%、血清總膽固醇32.5%、甘油三酯21.3%。當BMI≥28時,高血壓52.6%、糖尿病10.2%、血清總膽固醇35.8%、甘油三酯26.4%。

  二、肥胖的危害

 肥胖者易發生高血壓、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高血脂、痛風及膽石症等。單純性肥胖患者通過臨床化驗,絕大多數患者出現內分泌紊亂,尤其是高胰島素血癥、糖耐量實驗異常、性激素水平紊亂、腎上腺皮質激素偏高、瘦素增高等,青少年肥胖還易導致肥胖性生殖無能症等。

  1、降低生活質量

  肥胖的人,怕熱、多汗易疲勞,下肢浮腫,易患皮炎,靜脈曲張等。嚴重肥胖者,行動困難,心慌氣短,以致影響正常的生活。體脂過多,影響到體內性激素的平衡。男性性功能低下、陽萎等。女性月經不調、不孕等。由於肥胖者行動及反應遲緩,也易遭受各種外傷,從而引起骨折或扭傷。

  2、易發冠心病、高血壓甚至死亡五重奏

  肥胖者脂肪組織增多,耗氧量加大,心臟負擔加重,久之發生高血壓。在40—50歲的肥胖者中,高血壓的發生率要比非肥胖者高50%。一箇中度肥胖的人,發生高血壓的機會是體重正常者的5倍多,是輕度肥胖者的2倍多。脂肪沉積在動脈壁內,致使管腔狹窄、硬化,易發生冠心病和中風。肥胖是發生糖尿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如果一位肥胖者同時伴有冠心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腦血管意外則稱為"死亡五重奏"。

  3、對肺功能的影響。

  肥胖者因體重增加,需要更多的O2,但肺功能不能隨之增加。同時肥胖者腹部脂肪的堆積,腹內壓升高,橫膈抬高又使胸腔壓力增高,限制了肺的呼吸功能,故可造成缺氧。表現為嗜睡、紫紺、呼吸困難、紅細胞增多、右心肥大,最後導致心肺功能衰竭。

  4、導致血脂異常

  腹型肥胖者更容易表現為高膽固醇血癥、高甘油三酯血癥、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異常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反而降低。

  5、增加腦血管病變

  肥胖者易患高血壓、血脂紊亂及糖尿病,這種人大腦更容易出問題。首先,易發生大腦動脈粥樣硬化,腦血管又硬又脆,易在高血壓的作用下發生破裂,引起危險的腦出血,甚至危及生命。其次,肥胖者血液中的組織纖溶激活抑制因子也比普通人高,這種因子使血栓一旦生成,難以溶解,所以肥胖者易發生腦梗死。

  6、增加心臟負荷

  有人發現,肥胖者心絞痛和猝死的發生率提高了4倍。這說明肥胖肯定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心肌肥厚,造成心臟損害。重者甚至出現心功能衰竭。

  7、引起肝膽疾病。

  肥胖者的高胰島素血癥是其內因性甘油三酯合成亢進,從而形成脂肪肝。大約50%肥胖者有肝內脂肪浸潤。與正常人相比,膽汁酸中的膽固醇含量增多,超過了膽汁中的溶解度,因此肥胖者易併發膽固醇結石。

  8、肥胖者易患癌症

  據流行病學調查,肥胖婦女更易患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肥胖男性則更易患前列腺癌;而且只要是肥胖者,無論男女都更容易患結腸癌及直腸癌。

  9、縮短壽命,引起早亡

  美國生命保險協會調查發現:超重20%的肥胖者死亡率為128%,超重35%~40%的死亡率為151%,表明隨著肥胖程度的增加死亡率也相應增加。

  三、控制肥胖的飲食方法

  專家認為,國人由偏素食向偏肉食及快餐方向傾斜,吃的多、吃的不合理,運動及體力勞動減少,是肥胖率猛增的主要原因。

  控制體重最有效的措施是節制飲食,合理營養,遵循健康科學的飲食習慣。管住嘴,邁開腿,就成了減肥瘦身的必然選擇。主要採取如下措施

  1、控制主食、限制甜食。食量大者,採用遞減法。一日三餐減去50~100克,逐步將主食控制在200~250克左右。細嚼慢嚥,養成吃七八分飽的習慣,對含澱粉過多和極甜的食物,如馬鈴薯、果醬、糖果等儘量少用或不用。主食最好粗雜糧混用,如玉米、燕麥、黑米和雜豆等。

  2、適當提高蛋白質的攝入量。為保護體內組織的蛋白質不被消耗,維持正常生理功能,食物中的蛋白質要適當提高。可採用含蛋白質高脂肪少的肉類,如魚、蝦、雞肉、牛肉、兔肉等。少油的豆製品對降低血脂很有益。

  3、 嚴格限制動物脂肪。在我國,油脂攝入過多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因素。不吃含脂肪高的食物,如黃油、奶油、油炸食物。30年來,我國居民吃的豬肉、牛肉等增加了10倍!

  4、改變烹調方法少用鹽。在限制脂肪的同時烹調方法儘量採用蒸、煮、燉、拌等少油的方法。同時要少放鹽,減少肥胖患者常有的水瀦留,還可減低食慾。

  5、多食用新鮮果蔬和藻類。為減少飲食控制帶來的飢餓感,可在正餐中增加蔬菜量,或者兩餐之間加含水分多糖分少的水果或生菜(如西紅柿、黃瓜),以增加飽腹感。

  6、戒酒,限食含嘌呤高的食物。酒精熱量高(7千卡/克)能促進脂肪在體內沉積,所以減肥時應禁酒。胖人如採用高蛋白食物,可使嘌呤代謝紊亂,代謝產物尿酸會加重肝腎負擔。當體內尿酸過多,可在關節結締組織沉積而成痛風。

  總的來說,肥胖本身並不致命,由肥胖所帶來的、易併發的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等卻真正會減少壽命。因此,我們應當保持肥瘦適中。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推算出自己的理想體重,然後通過飲食、運動等措施,將自己的體重控制在理想範圍,才能保證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也才能真正地健康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