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越來越多,到底是誰的錯?「藍雲之鷹機器人」

他還是個孩子

千萬別放過他

還有他的父母

熊孩子越來越多,到底是誰的錯?「藍雲之鷹機器人」

- 1 -

前幾日,有位帶著孩子的母親問了我一個問題:為什麼整個社會對孩子的容忍度越來越低了?

我回答,因為熊孩子的數量確實變得越來越多了。

她追問,貪玩好動,不應該是孩子的天性嗎?如果整個社會都不能包容的話,豈不是會抹殺孩子的天性?

我繼續耐心地給她解釋,人總應該有個底線。在所有場合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毫無顧忌地損害其他人的利益,已經不是一句“貪玩好動”就能解釋的問題了。

這位母親若有所思地“哦”了一聲,似乎是理解了我的意思。

就在我準備結束這個話題時,她接著問了一個讓我瞠目結舌的問題: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變成這樣呢?是社會的問題,還是教育制度的問題?

我的視線在她和孩子之間來回遊移,想確定她並沒有在開玩笑。

在十幾秒的寂靜之後,我忍住了嘆息,微笑著問她,有沒有想過更簡單、更直接的影響因素?

比如...父母自己本身?

熊孩子越來越多,到底是誰的錯?「藍雲之鷹機器人」

- 2 -

經常會有人找到我說,自己或者親戚的孩子心理可能有問題,有沒有專門給孩子做心理輔導的諮詢師推薦。

我回答,很少,這個領域一直停留在理論研究的階段。少數的那麼幾個,與其說是解決心理問題的專家,倒不如說是溝通的專家。

為什麼孩子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市場需求這麼大,專精於此的人才卻那麼少?

不是孩子病入膏肓,也不是諮詢師實力不濟,而是病根除不掉。

比如,很多人和自己的孩子之間存在溝通問題,孩子不聽話。

於是他們就來求助心理學,認為學一些心理學的技術以後,就可以有效溝通了,孩子也會聽話了。

但這些努力往往收效甚微,有時甚至事與願違。

為什麼?

因為很多家長表面雖然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意願”,但心裡想的卻是“我已經表達過尊重了,現在你可以乖乖聽話去做作業了吧?”

如果心術不正,溝通的技術就會淪為騙子的伎倆,是無法長久的

所以,不管學了多少方法和技術,似乎都不管用。

他們沒有明白,要改變的是自己,而不是孩子。

惡性循環到最後,就真的無解。

熊孩子越來越多,到底是誰的錯?「藍雲之鷹機器人」

- 3 -

養育孩子就和婚姻與愛情一樣,要得到好的結果,只能花上時間、精力和心思去經營,缺一不可。

但現在有些父母卻恰恰相反,並不願意在孩子身上花太多的時間。

我見過很多母親不滿意老人帶孩子的方式,抱怨頗多。於是我問她們,既然有這麼多不滿意的地方,為什麼不選擇自己帶孩子。

除了“無法違抗老人意願”這種無聊的理由以外,其中一位母親的回答頗具代表性:我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間啊,婆婆來帶孩子的那幾天,我才可以解放。

這種“少花精力”的需求已經成為了商業上的痛點,催生出了一系列產品,包括一站式遊玩教育、健康維護、品德教育之類,生意蒸蒸日上。

很多父母覺得,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總比一竅不通的自己帶孩子要更好。

但實際上,這只是商家制造的錯覺,給父母的的懶惰找了一個出口。

孩子從中得到的,只不過是一個家庭教育的外包低配版而已

越來越多的朋友問我,某某早教機構好不好,某某情商教育靠不靠譜,暑假有沒有什麼兒童培訓班推薦。

我和他們說,這些事情最好還是不要假借他人之手比較好。如果找不到方向,我也可以提供建議。

他們聽了以後笑笑。

我也笑笑。

熊孩子越來越多,到底是誰的錯?「藍雲之鷹機器人」

- 4 -

很多父母都和我說,李老師,您說的這些我都可以理解。但現實很殘酷,社會壓力這麼大,我必須要先賺錢養家。

沒錯,我們不能拋開實際問題,光談理想論。

但大家應該也都同意,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只是養育孩子的其中一部分。在這之上,我們還要讓孩子獲得良好的心理狀態、不靠物質也能幸福。

要達成這個目的,最好的辦法是在有孩子之前,先讓自己擁有足夠的資本。如果來不及,也可以退而求其次,亡羊補牢一下。

以上,是大多數人可以勉強接受的委婉說法。

接下來,是更簡單易懂、不加修飾的版本:

如果你的能力只能讓你在社會的重壓之下照顧好自己,沒有一點能騰出時間和精力來教育孩子的餘裕,那完全可以選擇不生

曾經有人因為這句話,一下就炸了:你說這話現實嗎?!

我倒是覺得,這才是真正的現實。

以前“有人生沒人養”是一句罵人的話,現在當它變成了一句具有現實意義的諷刺時,真是一點也讓人笑不出來。

熊孩子越來越多,到底是誰的錯?「藍雲之鷹機器人」

- 5 -

最後,給大家一個良心建議。

如果你想當一個負責任的父母,就不要為了結婚而結婚,也不要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

如果你確定這對你來說是一件重要的事,那就請做好為此付出相應代價的覺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