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字有什么文化渊源?

艺屿EYESVOT

“闽”最早见于《山海经》:

“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

《说文解字》里对“闽”的解释是这样的:

“闽,东南越,蛇种,从虫,门声” 。

所谓蛇种,其实就是信奉蛇神的氏族。“虫”,通“蛇”解,指的闽越人家门供奉蛇,以蛇为图腾。



福建自古称为“闽”,最早是因为古代闽越族生活在闽江流域、东南丘陵和沿海之地,皆是多蛇地区,于是以蛇为图腾顶礼膜拜,更有纹蛇形纹身的习惯。

福建还有“七闽”和“八闽”的古称。

《周礼·夏官·职方氏》中记载:

“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郫、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这里的“七闽”起初就是指周朝时居住在福建浙江一带的七个以蛇为图腾的闽越部落,后来慢慢的演变成了泛指福建。

而“八闽”,也来自于宋朝将福建路置福州、建州、泉 州、漳 州、汀州、南剑六个州及邵武、兴化二个军,加起来八个行政单位,因此得名“八闽”。



大量的考古发掘表明,早在三千年前的青铜时代,福建地区出土的陶器、石刻便有了蛇形图案。

《吴越春秋》、《越绝书》等文献资料也记录了闽越人以蛇为图腾。从那时起,福建船只船帮上必画有一蛇,以期护佑。

清朝的《海上纪略》说:

“凡闽船中,必有一蛇,名曰‘木龙’。”

福建至今还保留了很多关于蛇的风俗,比如一种蛇形发簪,是以古代飞蛇图腾为原型,广泛的被福建妇女佩戴。



还有许多关于蛇的美丽传说,比如蛇郎君,后来被改编成闽剧《花鸟记》,深受福建人民的喜爱。

由此可见,“闽”字极其闽文化,都是从福建人民千百年来与蛇的不解之缘中诞生出来的。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