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環境”影響孩子智商

“子宮環境”影響孩子智商

智商的遺傳性已經在兩種人裡檢驗過了:孿生子和被領養的孩子。不管你怎麼看,研究結果都叫人吃驚。在什麼決定了智力這個題目上,所有研究都發現,遺傳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同卵雙生子有共同的基因、在共同的子宮裡被孕育、生活在同一個家庭裡,他們的智商的區別與一個人做了兩次智商測驗的區別一樣。異卵雙生子雖然是在共同的子宮裡被孕育,他們的基因卻並不比兩個普通兄弟的基因更相似。更讓人目瞪口呆的是,那些有不同的親生父母卻被同一個家庭收養、一起成長的孩子,他們的智商分數之間的相關性是零!住在同一個家庭裡對於智商一點影響也沒有。

子宮的重要性是最近才被人們認識到的。一項研究表明,孿生子在智力方面的相似性,有20%可以歸結到子宮環境上,而對於兩個非孿生的兄弟姐妹來說,子宮環境對智力的影響只佔5%。區別在於,孿生子不僅是在同一個子宮裡被孕育,而且是在同一時間;非孿生的孩子則不是。子宮裡發生的各種事件與變化對於我們智力的影響,比我們出生之後父母對我們的教育所起的作用高兩倍。所以,即便是智力中可以歸結到“後天”因素而不是先天因素的那一部分,也是一種早已成為過去、不可更改的後天因素。但是另一方面,屬於先天因素的那些基因,直到青少年時期都在表達。所以,是先天因素,而不是後天因素,要求我們不要在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對他的智力下定論。

這一點簡直是對基本常識的挑戰:我們孩童時期讀過的書、家庭成員間的對話,肯定對我們的智力有影響吧決沒錯,但問題不在這裡。因為遺傳因素可以決定在一個家庭裡父母和孩子都喜歡智力活動。對孿生子和被領養孩子的研究表明:父母與孩子智力水平之間的相似性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

因此,所有的這些研究得到的一致結論是:你的智商大約有一半是由遺傳決定的,不到五分之一是由你和你的兄弟姐妹們共同的環境——家庭決定的。剩下的是子宮的作用、學校的作用和其他外部影響,比如朋友的影響。

但即使是這個結論,也有點誤導。你的智商不僅隨年齡會有變化,遺傳因素對它的影響也會變化。現在你長大了,積累了很多經驗,遺傳對你智力的影響也增加了。你會說:什麼牽是減小吧牽不是的。在兒童時期,遺傳對智商的影響佔51%。在你長大的過程中,你內在的智力逐漸顯露出來,其他因素對你智力的影響漸漸消失。你會選擇與你的能力、喜好相符的環境,而不是調整你的能力、喜好去適應環境。

這證明了兩個至關重要的觀點:基因的影響並不是從精子和卵子結合的時候起就固定不變了,環境的影響並不是一直不斷地累積的。智力是遺傳的不等於它是不變的。

有證據表明,讓孩子接受更好的、高強度的教育確實可以戲劇般地提高孩子的智商,但這只是暫時的。小學畢業的時候,那些曾在各類早期教育補習班裡受過教育的孩子,與其他沒有上過這些班的孩子已經沒有區別了。

對於這些研究的一種批評,是它們都只研究了社會里一個階層的家庭,因此把遺傳的作用放大了一些。如果你同意這樣的批評,那隨之而來的就是:在一個公平的社會里,遺傳的作用比在一個不公平的社會里大。事實上,一個完美的英才社會的定義,就是一個人的成就取決於他們的基因的社會,因為所有人都有同樣好的環境。在身高方面,我們已經在飛速地接近這樣一個狀態了:在過去,營養不良使得很多孩子在長大之後沒有達到他們應該達到的“遺傳”高度。今天,隨著兒童期營養的普遍提高,個體之間身高的差異主要是由遺傳原因決定的。

所以,我猜想遺傳在身高方面的決定作用是在增加的。同樣的說法還不能用在智力這一方面,因為在有些社會里,環境的變量——例如學校質量、家庭習慣、財富——是在變得越來越不平等,而不是越來越平等。不過,不管怎麼說,在公平社會里,基因的作用反而更大,這聽起來像個悖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