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的时候困吗?科学办法教你解决!

准备参加19硕士研究生考试的同学们,正紧张有序的进行复习。然而复习中,大家会经常遭遇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常常一读书就犯困,目光随着字面移动,渐渐惺忪的眼睛时睁时合,思维的运转已经不觉缓慢下来……读书效率大大降低,复习过程中遇到的这种障碍直接影响了同学们备考的精神状态,日益促成一种紧张焦虑的心理。到底有什么方法能够克服呢?

圈圈告诉你!

男生们可以这样

复习的时候困吗?科学办法教你解决!

女生们可以这样

复习的时候困吗?科学办法教你解决!

男声女生都可以这样

复习的时候困吗?科学办法教你解决!

或者养一条能监督的宠物

复习的时候困吗?科学办法教你解决!

哈哈哈,说的都是玩笑,那么还是那个问题:是什么原因叫我们捧起书本就困意来袭呢?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

睡眠本身和读书活动无关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习惯。睡眠本身是与读书活动无关的人的本能行为,但由于与无关刺激建立了联系,就形成了相应的条件反射。比如一个人在大脑疲劳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看书学习。而当拿起书时,又抵制不住疲劳的侵袭,便想抛书睡觉,但又觉得不学不看不行,从而勉强支撑。如此多次反复以后,学习与睡觉两种本来并不相关的活动就联系起来了。经过不断地强化,这种联系逐渐地固定下来,以至于以后看书便成了瞌睡的诱发因素,只要拿起书便想睡觉。当然,有些人的瞌睡并不是因疲劳而引起的,可能对书不感兴趣或对学习反感等,从而形成这种抑制性条件反射。所以,要克服这种毛病,就必须消除抑制性条件反射,建立兴奋性条件反射。

这是心理学中对读书犯困现象的定义。从中不难发现,原来这并不是发生在个别考生身上的个人现象,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心理学意义的。深入地了解它,剖析它,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克服它。那么,广大考生怎样才能有效地克服读书犯困的障碍呢?

两种办法消除抑制性条件反射

量体裁衣,了解个人生物钟,选择科学而个性化的高效率读书时间

普遍来讲,有以下几种时间段不适合高效率地读书:

(一)疲劳困倦时不要看书。人体机能活动具有一定限度,活动超过限度,大脑皮层就会自动进入抑制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保护性抑制。因此,自己感到疲劳困倦时,就不要勉强支撑看书,尤其是不要“开夜车”看书,以避免形成不良习惯。

(二)睡觉前最好不要看书。有些人习惯躺在床上看书,把看书当作催眠,这种习惯最易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

(三)剧烈活动或情绪过于激动后不应马上看书。因为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规律告诉我们,大脑皮层出现兴奋之后,随之就会产生抑制。如果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之后看书,就很容易与抑制反应建立联系,并产生抑制性条件反射。

(四)饭后不要马上看书。人进食后,消化系统的活动量加大,大脑血液流量相对减少,中枢神经主要控制消化系统,而对其他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如果此时看书,不仅效果差,而且易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

顺应个人喜好,找一些令自己愉悦,有助于提高思维运转能力的“小动作。如果你喜欢听音乐的话,尝试着边听音乐边读书,也会收获不错的效果。如果你喜欢运动的话,不妨在一天的开始、间歇与尾声小小地舒展一下筋骨。把心爱的它们搬到你的书桌上!每当紧张、忧郁、压抑时,和它们倾诉下,可能会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舒缓。或者有些同学总喜欢把无论生活还是学习的地方,都布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那么不妨为自己的学习装点一个更美的小平台。

另外流通空气和开放的空间会更容易调动大脑的兴奋,从而能避免犯困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