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北驅匈奴、南征百越、東尋海外,為何不西征?原因就三個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用了十年的時間滅掉六國,建立了大一統的王朝。在統一之後,秦始皇又同意了文字和度量衡,可以說正是文化上的統一使得中國之後雖然也存在多個王朝,但始終想要進行統一。而作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自然要更多的區彰顯自己的功績,開疆拓土,威儀四海。而當時的秦帝國可以說時所向披靡,蒙恬率30萬軍隊北驅匈奴,派50萬軍隊南征百越,組成強大艦隊出東海尋找仙島。

秦始皇北驅匈奴、南征百越、東尋海外,為何不西征?原因就三個字

但是,作為戰國七雄最西邊的國家,秦國為何不西征呢?

第一:和亞歷山大不東征的原因一樣,被沙漠、帕米爾高原無人區阻隔。雖然在100年前秦惠文王時期亞歷山大進行了東征,一直打到現今阿富汗西邊,印度河流域,並建立了強大的亞歷山大帝國,但是在亞歷山大死後,他所建立的帝國就分裂了,到了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亞歷山大帝國的主要繼承者已經是羅馬帝國,中間存在著帕提亞佔據著波斯區域,所以秦始皇即使西征也絕對不會遇到強大的對手,要知道蒙恬能打敗頭曼單于,而匈奴又肆虐中亞、東歐,所以如果秦始皇西征,必然所向披靡。

秦始皇北驅匈奴、南征百越、東尋海外,為何不西征?原因就三個字

第二:秦朝當時在的最西邊在現今的青海東部附近,而再往西就是崑崙山脈和大片的無人區,所以秦始皇根本就不知道西邊還有國家,最多也就以為是非常小的原始部落。而且連義渠這樣的草原民族都不去西邊,說明已經到了沙漠的邊緣,在古代是不可能穿越大片沙漠的,也就是地理和認知限制了秦始皇西征。

秦始皇北驅匈奴、南征百越、東尋海外,為何不西征?原因就三個字

第三:秦始皇時公元前221年死的,只活了49歲,在他有限的生命力已經在無限擴張土地,南征百越、北驅匈奴都取得了勝利,帝國內部雖然有六國貴族,但是秦始皇在的時候還沒人敢大規模作亂,如果他能像秦昭襄王一樣活75歲的話,也就是再活26年,必然會繼續開疆拓土,在東、北、方向都被限制住以後,很可能會繼續像南和西征服,並且秦始皇時期還修了高速公路:“車同軌”,可以支持遠距離作戰,並且以秦人的堅韌,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

秦始皇北驅匈奴、南征百越、東尋海外,為何不西征?原因就三個字

由此可見,秦始皇沒有西征的主要原因是“命太短”,還有就是地理限制了他的認知,否則千古一帝如果知道西邊還有國家,必然會進行西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