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民族英雄,却被列入奸臣传,连金庸都被蒙蔽

“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此日楼台鼎鼐,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这首辛弃疾的《西江月》,词意雄伟,气魄慷慨,“他时剑履山河,都人齐和大风歌”,画面颇有汉唐之风,然而此词却流传不广,不知为何?

原因是这首词是送给一个人的,这个人被列入《宋史奸臣传》,因此选稼轩词的人,为贤者讳,多不推重此词。

然而,历史的真相是无法掩盖的。

此人是民族英雄,却被列入奸臣传,连金庸都被蒙蔽

辛弃疾这首词是送给韩侘胄的,这个名字在今天也许已经默默无闻,然而在南宋,却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牵动了宋金两国的历史命运。

他到底是不是奸臣呢?

我认为不是,不仅不是奸臣,而且是个大英雄。

韩侘胄,是南宋的外戚,曾祖父是北宋名相韩琦,他的姨妈是宋高宗的老婆吴皇后,到了宁宗朝,吴皇后晋级为吴太皇太后,韩侘胄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开创了宋朝空前绝后的记录——以外戚的身份担任宰相。这其实是违背了太祖太宗的祖宗家法的。

因此,朱熹等理学家纷纷上书,建议罢免韩侘胄,宁宗不为所动,反而晋封韩侂胄为太傅、豫国公,贬斥了程朱理学。

韩侂胄掌握朝政之后,就先干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

此人是民族英雄,却被列入奸臣传,连金庸都被蒙蔽

嘉泰四年(1204),追封岳飞为鄂王,随即削去秦桧的王爵,并把谥号改为缪丑,并且给予秦桧盖棺论定的官方评价:"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

随即,韩侂胄开始整军备战,他拿出自己家里几代收藏的财宝,其中很多都是宋朝历代皇帝御赐的宝物,全部捐献出来,作犒劳将士之用。

你可以说他收买人心,追求虚名,但是,如果南宋的高官都如此“收买人心”,中原岂不是早就恢复了?

开禧二年(1206年)四月,南宋北伐金国,进取中原,双方在泗州遭遇。南宋将领毕再遇率军激战,大呼:“我大宋毕将军也,中原遗民可速降!”也许是这句话的感染,不少汉人官员不顾金兵的截杀,出城反正,泗州收复。金朝边境不少城池的宋朝遗民跃跃欲试,准备开门迎接王师。

此人是民族英雄,却被列入奸臣传,连金庸都被蒙蔽

可惜,正当此际,三代镇守四川的吴曦竟然向金朝投降,以求蜀王之封,并献出阶、成、和、凤四州,在和尚原故意战败,按兵不动,后来又改留金朝女真人的辫发,彻底叛变,导致金军可以倾巢而出、用兵江淮。

而韩侘胄倚重的辛弃疾此时也抱病去世,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开禧三年十一月三日 (1207年11月24日),韩侂胄在上朝途中被主和派暗杀,他的头颅被装进盒子里,送给金国,又增加岁币求和。

连金朝皇帝都觉得南宋做得太过,认为韩侂胄忠于故国,把他的头厚葬在其曾祖父韩琦墓旁。

可是,《宋史》是元朝人修的,元朝人对敢于抵抗北方铁骑的人都很反感,于是把他列入奸臣传。

此人是民族英雄,却被列入奸臣传,连金庸都被蒙蔽

连金庸都这么认为,《射雕英雄传》里,郭靖之父郭啸天道:“昨儿我在众安桥头喜雨阁茶楼,听人谈到韩侘胄这贼宰相的事。”

然而,他真的是奸臣么?

天日昭昭,是非自有公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