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也有柄端作“心”形的,用竹、骨、铜、玉制作。讲僧持之记文于上,以备遗忘。

如意是何时从印度传到我国的,无据可考。《晋书·王敦传》记载:孙权曾得如意柄,“每酒后,辄味魏武帝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

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段故事:“梵僧不空,得总持门,能役百神,玄宗敬之。……又与罗公远同在便殿,罗时反手搔背,不空曰:‘借尊师如意’。殿上花石莹滑,遂激窣至其前,罗再三取之不得。上欲取之,不空曰:‘三郎勿起,此影耳。’因举手示罗如意。”

唐代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中有:“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之句。可见晋唐时代,我国已有如意,是用来搔痒的。

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到了明清时期,它就从实用品逐渐转向了一种陈设品,供人们欣赏娱乐。它的长度变短,柄端手指形变为少见的灵芝形、云朵形状等。

主体呈流线形,柄微曲,整体造型优美华丽。质材方面又多了金、玉、水晶、象牙、玛瑙等珍贵材料制作成的工艺精品,并有浮雕、镂空、镶嵌及景泰蓝工艺也用上了,而且装饰上了精细华丽纹饰。

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精品中有汉玉檀柄如意、金镂空嵌珍珠如意、翡翠三镶如意、料石雕漆如意、木柄嵌玉如意、掐丝珐琅如意等,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腕动苕花玉,衫随如意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