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铁骑固然野蛮,但其铸造的东西方和平交往空间令全世界仰望

从太平洋到地中海,蒙古人的铁骑溅起了每一条江河每一个湖泊的水花。

蒙古帝国与元朝的出现,于蒙古人势力大伞下,自然撤废国界的地域范围,较大唐帝国尤为广大,东西交通无论陆上或海上,于中国史上,因之也到达空前的极盛期。大规模东西文化交流、人物相互往来,以及西方诸宗教、诸文化广泛向东亚传入,十三、四世纪间蔚为时潮,亦堪誉为蒙古民族对世界历史的不朽功绩

蒙古帝国或元朝广大领土内健全完备的驿传制度展布,蒙古远至地中海世界与北欧、东欧的当时全世界各地直接携手。同一时期与西方间海上交通,至于唐宋的发达基础上,异常繁荣的景象尤超过陆上交通,西洋人著作提供资料的丰富而精确,也与陆上相埒

蒙古铁骑固然野蛮,但其铸造的东西方和平交往空间令全世界仰望

13世纪中叶的蒙古帝国

十三世纪蒙古勃兴,威名慑西欧,一方面随其西征而敞开东西交通坦途另一方面西欧正值累次十字军出征回教徒劳而无功,蒙古人震荡下愈兴恐惧心理,而对之强烈萌生凭藉基督徒信仰疏解黄祸的希望。所以,现代以前连结东西方的记录以此时期最为丰富与翔实。第一,这些亲身旅行见闻录以中国出发西行的中国人为前导,第二,逆方向西洋人热衷东来的浪潮,又由传教士官方使节带动

耶律楚材以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扈从西征,系十三世纪之际,可考订最早的西方国家风土民情与地理形势资料

收集,只是其《西游录》一书国内原本已佚,仅若干著作中残留引文或据以辑集的节本,反而在日本尚存有完本

全真教主长春真人丘处机奉成吉思汗恳召,率弟子十八人,自山东省登州从事万里山河之旅,与西征期的伟大世界性征服者会见记,乃脍炙人口故事。

蒙古铁骑固然野蛮,但其铸造的东西方和平交往空间令全世界仰望

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

真人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年)首途,经燕京(以后的大都)北行入外蒙古,沿陆局河南岸抵和林,沿途受外蒙古留守者成吉思汗末弟斡赤斤欢待, 护送循天山之北, 经别失八里、阿力麻里渡伊犁河,西南至塔什干,续渡锡尔河达目的地撒马尔罕时,已系翌年。

时成吉思汗正追击花剌子模残势至印度河方面,又翌年,遣使迎真人至大雪山(兴都库什山)南行在所,展开已七十四岁高龄而精神矍铄的神仙中人,与五十五岁的大征服者同欢晤,说成吉思汗以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乃是长生久视之道的一幕。

战争续兴,又翌年,再度畅谈于阿姆河南方的巴里黑后,先成吉思汗一步东归。归程由吹河之南渡伊犁河,东过阿尔泰山而自科布多转向东南行,经内蒙古归化城,过燕京返山东,前后往返四年,历数十国

蒙古铁骑固然野蛮,但其铸造的东西方和平交往空间令全世界仰望

丘处机与成吉思汗雪山论道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 1227年)真人羽化之年或翌年,随行弟子之一李志常(浩然)以万里经历撰成《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详记西域道里风俗,今日已系闻名世界学界,明了十三世纪初东西交涉的贵重文献。

尤堪重视系书中所记汉人之事,谓西辽国“汉民工匠,络绎来迎,悉皆欢呼归礼”;撒马尔罕城“汉人工匠,杂处城中”;高昌之西葡萄园边“侏儒伎乐,皆中州人士”,又是汉族的域外殖民史上好资料。

待亚洲大半与欧洲一部分立于世界史上空前的大蒙古帝国支配之下,拔都大军且已攻入波兰、匈牙利后,以逃亡的匈牙利王于蒙古军撤回时归国,呼吁罗马教皇援助防卫蒙古军再度侵入为契机,欧洲立场的东西接触、交涉乃行展开。

蒙古铁骑固然野蛮,但其铸造的东西方和平交往空间令全世界仰望

蒙古人西征攻城图

欧洲的蒙古恐怖症弥漫声中,1245年,教皇四世在里昂召集宗教会议,决议由教皇派遣正式使节东行,求谒蒙古大汗,试探劝导改宗基督教的可能性,并窥测究竟有无再侵欧洲迹象的实情。此一重大使命落于主持西班牙教区意大利籍的Carpini(与另一教士)身上,Carpini因之也是蒙古帝国时代最早到达和林的欧洲人

他滞留在和林四个月,获贵由汗复教皇书,劝说改宗目的失败,1247年6月返抵里昂,全程费时三年余。Carpini 曾留有《东方旅行记》 ,内一条专叙 “契丹”(指中国),特为贵重的资料,系其报导与俄罗斯诸侯交往与会见基辅的蒙古军驻屯部队

拜谒拔都等当时钦察汗国的内部状态也据而了解。

和林,由仕于大汗朝廷俄罗斯人、匈牙利人翻译拉丁语与法语,贵由汗复书,则作成分别使用蒙古语、拉丁语、萨拉逊语(波斯语)的三份。三份国书中,前两份今已行方不明,仅波斯文于公元1920年在梵蒂冈的档案库中发现。

东西双方人士旅行记、见闻录的丰富资料相互参照,十三、四世纪间,连结当时世界全域的陆上、海上交通动脉固据以明了,蒙古世界大帝国威容,东半球各地区人类接触与文化交流经纬,也都因而充实,由历史界加以整理,昔时面貌重现于今日人眼前。

蒙古铁骑固然野蛮,但其铸造的东西方和平交往空间令全世界仰望

蒙元帝国前中期统治者

公元1246年Carpini抵达和林期间,亲睹隆重而庄严的大集会推选定宗贵由大汗一幕,莅会者诸王、将,汉地、中亚、波斯诸长官之外,史家笔下远地而来参与盛会的藩王

题名便是:

以后为Rum王的Rokn a1-Din Kilij Arslan四世、斡罗思大公Yaroslaw、谷儿只(Ceorgie)的两位David王、小 亚 美 尼 亚 王 Hethum之弟Sempad,以及巴格达哈里发的代表、Alamout的Ismailiyen 派(《元史》木剌夷)教主代表与波斯诸侯们的代表,夹在这些煊赫华贵人物中的仅有朴素人士,便是此位罗马教皇使节与其同行修士Benoit。

公元1254年,法王圣路易使节Rubrouch自和林西归,再谒拔都汗帐时,也正值小亚美尼亚王Hethum一世入朝蒙哥汗宪宗在途。

成吉思汗拔都两度西征,欧洲人蒙古恐惧症的极端,转变为幻想蒙古人也是基督教徒,侵略波斯

与大事杀戮回教徒正与十字军期望符合。传自回教洪流中的亚洲基督教徒,谓蒙古基督教国王大维德(David,指成吉思汗)准备援助十字军讨伐叙利亚、埃及突厥人的谣言,且在西欧不胫而走。圣路易两次遣使东来动机,便建立于此假想之上。

蒙古铁骑固然野蛮,但其铸造的东西方和平交往空间令全世界仰望

蒙古西征军与欧洲骑士之战

Rubrouck曾记蒙哥汗与皇族,对基督教(景教)、回教、佛教任何典礼,不分厚薄,一概参加诸宗教僧侣与教士也平等受优遇,理由则蒙哥汗告 Rubrouck:这些宗教犹如一手之五指

如此同等待遇,无所偏袒的宗教信仰或宗教政策,自成吉思汗时代已然,至元朝世祖一贯蹈袭马可波罗记载世祖忽必烈之言是:“基督教徒谓其天主是耶稣基督,回教徒谓是默罕默德,犹太教徒谓是摩西,偶像教(指佛教)徒谓其第一神是释迦牟尼。我对于兹四人,皆致敬礼。”

蒙古—元朝征服领土的主要内涵,西面是回教世界,东面是中国世界,此两不同形态的文明地域,便以元朝

统一支配与东西交通距离的缩短,而密接关联。

回教文化本质,其独自的教义、思想基调上,思辨形式、理论构成等,原已系蒙受外来文化的结果,广域文化圈成立与展开,尤其是综合摄取伊朗、希腊、印度诸学问后继发展与改良的意味,简言之,总括的代表了西方文化全体

蒙古铁骑固然野蛮,但其铸造的东西方和平交往空间令全世界仰望

蒙古军西征

所以,元朝几乎统一欧亚大陆,意义也代表了东方文明世界与西方文明世界全面展开交涉, 以及展开交涉的最盛大期,而相互刺激彼此文明的再发展也达最高潮。

站于中国立场的了解,此时期西方军人、学者、技术家,甚或职工的前来中国,性质所触及的面既广,人数又多,时间尤为持续,从《元史》诸传记,记载所谓西域出身,自中亚、波斯、阿拉伯方面来仕元朝的知名人士份量之广,为可显见。西方科学技术以及建筑术、工艺等传来中国的线索,因之也以此时期为明晰,相对,中国文明结晶的科学技术与发明传往西方,同样以此时代为高潮期。

元朝为中心的前后时代,上达宋朝,下及明朝,乃是欧亚大陆东西科学技术,抑且日常用品丰富交流的伟大时代,播下了蒙受东方文明刺激后,未来西洋文明的发达种子。中国人于其间的贡献,以及

蒙古西征的历史评估,19世纪法国学者阿贝尔·雷米萨如下之言,虽非完全正确,也已可供为结论:

蒙古铁骑固然野蛮,但其铸造的东西方和平交往空间令全世界仰望

蒙古西征欧洲

其结果如何重大,观于哥伦布

为欲至马可波罗所言之大汗国,不期而得美洲新世界者,即可知矣。中国人发明之航海罗盘针,亦由蒙古人而输入欧洲。中国人及印度人用火药由来已久,而欧洲人则于蒙古西征后,始得知之。其为蒙古人输入,毫无疑义。钞币亦为中国人之发明,由蒙古人而输入波斯。

……戏赌纸牌,中国人于1120年(宋徽宗宣和二年)时已发明之。最初皆以木版印成。欧洲人最初所玩之纸牌,其形状、图式、大小及数目,皆与中国人所用者相同,或亦为蒙古人输入欧洲者也。活字版印刷术,同时亦由远东而输入欧洲。中国人之算盘,亦由蒙古输入欧洲东部,至今俄国及波兰两地不识字之妇女,尚用以计算钱财帐目也。

东西两文明策源地之思想制造,由鞑靼人互相交换,至为有益。中世纪满天黑云,使人不得望见天日。至是乃因蒙古远征而重现光明。当时战争杀人,盈野盈城,似为人间惨祸,而不知实如空天霹雳,将几百年之酣睡懒病(指欧洲黑暗时代),自梦中惊醒。二十帝国之灭亡,乃上帝自欧洲所取之代价, 为今世人享受灿烂文明之福也。

蒙古铁骑固然野蛮,但其铸造的东西方和平交往空间令全世界仰望

姚著中国史 姚大中 著 华夏出版社

中国历史是伟大的,但没落的世家子而尽缅怀昔日荣华,表示的惟是懦弱。知耻庶近乎勇。忘怀历史的民族注定灭亡,顾影自怜或自怨自艾,又或只会自打嘴巴,同样为没出息”。——姚大中

姚著中国史(全五卷)

第一卷·黄河文明之光(汉以前)

第二卷·古代北西中国

第三卷·南方的奋起(魏晋南北朝)

第四卷·中国世界的全盛(隋唐)

第五卷·近代中国的成立(宋以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