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失憶症

文章轉自網絡

很多中國父母把希望都寄託在下一代身上,從孩子出生那天起就不惜一切代價加以培養,希望他將來能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於是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帶著他東奔西跑,今天帶他去內蒙古騎馬,明天帶他去香港海洋公園看鯨,希望他從小就多見世面,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見多識廣的人。

童年失憶症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小時候的經歷還記得多少?忘得差不多了吧?這不是偶然的,事實上,絕大多數成年人都不記得小時候的事情了,心理學裡有個專門的詞描述這一現象,叫作“童年失憶症”(Childhood Amnesia)。大意是說,一個成年人會忘掉自己2—4歲前的絕大部分經歷,青春期之前的記憶也會遺忘得很多。這裡所說的記憶特指“情景記憶”(Episodic Memories),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那些點滴記憶,知識型記憶似乎不受年齡的影響。

童年失憶症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兒童沒有記憶功能嗎?不是。很多證據表明兒童從1歲起開始就有記憶了,他們會記得誰對自己特別好,或者某個玩具弄丟了,只是當他們長大後這些記憶就都消失了,一點痕跡也沒有留下。

  關於童年失憶症的原因,曾經有兩個理論頗為流行。一種理論認為是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沒有發育完全導致的,這個部分負責整合所有的信息,包括一些看似不那麼重要的信息,比如你第一次學會走路的時候是在哪裡、周圍有哪些人在看著,等等。但是,讓你試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這些次要的信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這些信息幫助的話,你對於第一次學會走路這件事的回憶就會支離破碎,無法整合成一個完整的回憶。人剛出生時前額葉皮質尚未發育完畢,這個發育過程會一直持續到青春期結束之後才會告一段落,這就是為什麼兒童的記憶都是不完整的原因。

  另一種理論認為,一個人對於情景的記憶方式取決於他是否使用了語言。當一個孩子逐漸學會說話後,他對於周圍世界的記憶便換了一套編碼。於是,在語言技能尚未成熟之前形成的記憶就逐漸被遺忘了。

  15年5月9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篇論文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新的解釋。一個來自加拿大的研究小組通過對小鼠的研究,發現腦神經細胞數量的增加是導致童年記憶喪失的原因之一。

童年失憶症

  直到2000年之前,科學家們還認為人的腦細胞數量從出生之日起就不再增加了。後來的研究發現這個假說大錯特錯,人的腦細胞數量一直在增加,這個過程可以一直持續到成年。人腦中負責記憶和情感的海馬區(Hippocampi)的細胞數量增長得尤其顯著,這部分細胞的增長速度在出生後的頭幾年裡最快,此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迅速遞減。有人認為正是這些新增加的腦細胞覆蓋了原來的細胞,導致了童年記憶的喪失。

  加拿大科學家們在小鼠身上驗證了這一假說。小鼠也有童年失憶症,它們對出生頭幾個月的記憶消失得特別快。科學家們用一種藥阻止了小鼠腦細胞的分裂,然後再進行測試,發現這些被處理過的小鼠對於童年的記憶力比對照組有了顯著增強。

  那麼,人類為什麼會有童年失憶症呢?難道記住童年往事有什麼不好的副作用嗎?答案是否定的。一些人認為,童年失憶症是大腦發育的副產品,人類之所以進化出如此複雜的大腦,必須付出很多代價,對童年記憶的覆蓋就是代價之一。

  既然如此,也許那些望子成龍的父母們可以不必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花那麼多精力帶他遊山玩水了,無論當時多麼開心,長大後他都記不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