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东西在古代只有贵族才能吃

齐立新

在食物方面,最典型的的想必就是水果了。

在古代,由于运输条件的简陋,古人很难尝到其他地方盛产的水果,在一些偏僻的地方,连苹果、梨子都有可能成为稀罕的食物。举一个典型的也是众所周知的例子——荔枝。唐代玄宗时期的杨贵妃喜食荔枝,但荔枝多产于我国四川、广东等地,与唐都长安相距过远,而荔枝又只有刚采摘下来的时候新鲜味美,时人为了让贵妃能够吃到新鲜的荔枝,就借用驿站更换快马,日夜兼程的将荔枝运往长安,损耗了不少人马,故杜牧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可想而知,这样的美食自然只有贵族才能享用,普通百姓自然是接触不到。除了荔枝,一些闻名于某地的特产或药材,品质最好的往往也只能在皇宫或是贵胄之家才能见到,如人参、燕窝等补品,寻常人家自然是吃不起的。而在今天,这些水果和补品虽然有的价高,但都是常见之物,不像过去那样只在豪门大族之间存在,有钱也很难买到。

在用品上面,最典型的是夏天的用冰和冬天北方地区的地龙。古代贵胄之家往往会在冬季的时候在自家的别院或田庄之中储存大量冰用于夏天的制冷,这项工作需要储冰的地方和人力,普通百姓之家难以负担。

而到了冬天,大家族的地下一般会设有火道,将木炭点燃放入火道口,就会产生热气从而提高室内的温度,除了地龙之外,往往还会设置炭盆,烧上好无烟的银霜炭取暖,不仅暖和,而且室内没有异味,这也是贵族才能享受的生活,穷苦百姓之家只能生柴火或点劣质炭取暖。而在今天,暖气和空调已经成为了家家户户的必备品,比起古人来,现代人还是幸福许多。


国家人文历史

香料

首先,中世纪的东方香料一度作为黄金白银的替代品,充当流通货币使用。1937年英王对康沃尔郡的郡长收取的租金包括一磅胡椒。查尔斯王子1973年渡过泰马河去接受象征意义上的公爵封底时,封地的贡品就包括一磅胡椒。胡椒作为象征性租金支付一直延续到上个世纪。在中世纪,当然就不是象征性的支付了,而是大家喜爱的硬通货。10世纪伦巴第王国的帕维亚是重要港口,政府对每名到来贸易的外国商人,征收的税金为胡椒、桂皮、高良姜、生姜各一磅。

如果说罗马帝国极盛时期平民还有机会享受东方香料的话,中世纪多数时期,香料已成了贵族、富人的专享品。据记载,14世纪初法国国王查理四世的遗孀珍妮的厨房中,共有香料——胡椒6磅,13.5磅桂皮,3.5磅丁香,1.25磅番红花,半磅长胡椒,此外还有少量肉豆蔻皮和多达23.5磅生姜。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这些香料普通人也消受得起,然而这可是当年法国前皇后才能拥有的奢侈品。

蜂蜜

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物体被当做货币来使用。但只有蜂蜜是唯一被当作货币使用的食物。

在凯撒大帝时代,蜂蜜可以代替黄金来缴税。公元1世纪,古罗马统治时期的西西里人向统治者进贡一定数量的蜂蜜就可以从罗马军人手中换取保护。养蜂者携带蜂蜜出行,还可用蜂蜜交纳过桥费(过路费)当作买路钱而获得通行。

甚至到了近代,在美洲殖民地,讲到独立战争所给人民带来的破坏时,都会把蜂蜜的损失提到最前,有一份报告説,13个蜂群被毁,价值45美元。对蜂蜜的评价如此之高,蜂蜜的估值如此之高,使二者享有当地硬通货的地位。1853年,一位美国人在一次蒸汽船爆炸事故中丧生,赔偿他的是两箱蜂蜜,价值200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在人类还没有发现白糖制作方法时,蜂蜜是唯一用来增加甜味的调味剂(当然白糖一度也很珍稀)。

豆腐

据悉,豆腐是在公元前2世纪,由中国汉朝的淮南王发明。日本奈良时代(7世纪),由日本遣唐使带入日本。刚开始时,豆腐只是日本贵族与僧人们的高级食品,并初次记录于1183年的奈良春日大社的库录中。到了18世纪的江户时代,豆腐才开始成为百姓的日常菜肴。

日式居酒屋最耐人寻味的不是串烧或刺身,而是清清白白、简简单单的豆腐。今人寻常可见的豆腐,一度是日本江户初时贵族、武士阶层的奢侈食材,逐渐流行于世后,还有文人为其著书立传。

京都南禅寺的汤豆腐名气也很大,豆腐已经成为了昂贵“怀石料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禅寺在东山脚下,山中水汽氤氲,清泉流泻,汤豆腐的美味,想来大半也因这水的缘故。


谈者无语

好像没有人提到糖?

糖在今天是非常常见了,尤其是白砂糖,几乎是家家必备的非常廉价,方便易得的调味品。

然而在古代可不是这样,中国比较早就有了制糖的技术,这在全世界都是很先进的,其实中国的制糖技术是从印度学习的,但后来中国的技术超过了印度,但不管是中国还是印度,制造都是饴糖,不是砂糖。制作砂糖,尤其是白砂糖的技术还是比较难的,因此砂糖一直到元代还都是非常珍贵的东西。

饴糖,我们小时候还会在街上买着吃



关于廉希宪的故事是最有名的。廉希宪是元代有名的监察官员,非常刚正不阿的。有一次他生了病,医生开的药方里面要用到砂糖,他家没有,也买不起,当时的权臣阿合马听说之后就给他两斤。然而廉希宪拒绝了阿合马的馈赠,因为阿合马是一个经常会贪赃枉法的理财大臣,廉希宪如果收了他的珍贵的砂糖,以后再要弹劾他难免就有点困难,忽必烈听说此事之后非常赞赏廉希宪的风骨,于是赐给他了三斤砂糖。所以这种东西当时就是这么珍贵。清廉一点的高官重臣都买不起,只有权力极大的贪官和皇帝家里才有。


pku小动物

有种水果的名字叫“猕猴桃”,知道吧?

这种水果在每个水果店里都有卖,而且也不贵。走亲访友、饭后水果等等都可以用到它,但猕猴桃在2200年前却是个稀罕东西。

怎么吃到猕猴桃,可愁坏了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终于灭了六国、当上了皇帝,成就了千古伟业。

他把六国的宫殿都在咸阳附近复制了一遍,并用六国美女填充六国宫殿。再没有“复制、粘贴”功能的秦朝,秦始皇成功的完成了这一壮举。

完成了这一系列的操作,他憧憬长生不老,将眼前的小美好长久的保持下去。于是秦始皇陶醉在寻访神仙的活动中,并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带着3000童男童女,还有大批粮食、种子、百工、技师等等,希望他能带着人间的礼物找到神仙,给他带回长生不死药。

数年过去了,徐福并没有带着长生不死药回来见他,甚至再也没有了踪影。

而秦始皇要寻找的长生不死药,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经现代专家查找资料、对比后得出结论,它就是我们经常吃的“猕猴桃。”

不就是想吃个猕猴桃嘛,得费这么大的劲。


温乎

在今天,托了科技进步的福,咱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时候,能享受到更多升级版的体验。

比如,在顿顿饱饭的前提下,夏天有冷饮,冬天有热饮;比如,几乎所有水果,都能在一年四季任何时候吃到。

但是往前数个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咱们常见的东西放到古代,可不是人人能享受到的。

冰块

现代做冰块的花样,简直多的要命,人们在一整个夏天消耗的冰,可能比冬天看见的都多。

回到古代,冰块,这个冬天能要了穷人命的东西,在夏天,却是属于王侯将相的专属奢侈品。

冬天,古代帝王会命令奴隶,挖个四五米深的地窖,往里面搬运巨大的冰块,并用草包起来,封藏在地窖里头。来年夏天,再根据需要运出来,为权贵们解暑。

慢慢的,制冰藏冰甚至成为内务府管辖的机构。唐末时,人们在生产火药开采出大量硝石,发现硝石溶于水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使水降温到结冰,从此人们可以在夏天制冰了。

冰的价值从此开始下降——但历朝历代,夏天的冰,对于底层劳动人民来说,始终是奢侈品。

暖气房

上面说道夏天的冰块,那么这个,说的就是冬天的暖气。

现代北方有暖气片,南方有空调,乃至于地暖,总之,冬天冻不着。

古代有一种类似于今天空调房的设置,在冬天,独为权贵所好。

方法是,将花椒捣碎了,和泥涂在墙壁上,就成了古老的保暖墙壁。汉武帝时,设有“温室殿”,殿内“以椒涂壁”,也就是上面说到的花椒和泥,设有壁炉,挂有大雁羽毛做成的帷幔,地上铺放着来自西域的毛毯。

这可不就是现代的“暖气房”。

学习机会

今天,我们有九年义务教育制,规定了受教育是国民的义务。但是在古代,学习机会永远和穷人无关。那时候识字的人占的比例低的吓人,考出个秀才,都是十里八乡值得庆贺的事情。

早些年,村里出个大学生,那都是值得广播个三天三夜的大喜事。我母亲的那个年代,一年学费只要几块钱,别看数字小,就这,还有无数人家读都读不起。我母亲是家里长女,农活家务自然有很大一部分落到她的肩上,但是她想上学啊,每逢开学,都是又哭又嚷。家里没办法,七拼八凑,咬着牙把她送去。

我母亲只有小学文凭。

在曹文轩《青铜葵花》书中,有一段情节。家里钱不够,只能送一个孩子去上学,兄妹俩抓阄,哥哥特意使了个计谋,把上学的机会让给了妹妹,自己却偷偷掉眼泪。而在几十年前,无数家庭都在上演这场抉择。

更何况古代。

以上是我的回答,抛砖引玉,您若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欢迎评论。


徐大黄

丝绸,公元前30年,罗马人政府了古埃及,在那里,他们获得了从中国运输过来的丝绸,从此对这一神奇的布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丝绸从汉帝国的首都长安出发,越过沙漠、高原、高山,最终出现在罗马境内。几经转手之后,在罗马一磅丝绸约等于一磅黄金。所以能穿的起丝绸的人非富即贵。

胡椒,在中世纪时期,胡椒作为香料受到欧洲人的欢迎。但是,同样因为运输成本过高,让胡椒在欧洲的售价在普通人看来高不可攀。直到中世纪晚期,每年流入欧洲的胡椒也不过只有1000吨。所以,在那时候,胡椒是非常受欢迎的硬通货!

肉,在古代很长时间,肉是很少被百姓吃到的,所以肉食者常被用来形容统治阶级。如肉食者鄙,肉食者谋之!

完!


历史风暴

有一样东西,在几百年前曾经比黄金还珍贵,现在却沦为烂大街的东西,那就是铝。

铝曾经是地球上最难提炼的物质,价格超出黄金数倍。在欧洲,只有最最土豪的人才用的起铝。拿破仑的水杯是无比珍贵的铝做的,而他的大臣只配用金杯。发明元素周期表的门捷列夫,由俄国沙皇亲自颁发了一个屌炸天的铝制奖杯。

时过境迁,人类发明电解铝后,铝的价格以自由落体的速度下跌,现在已经满大街随处可见了。此时真想时光倒流三百年,我拿一块铝合金门窗去欧洲当富豪。


深蓝色的七弦琴

中国有句俗话,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难道大家都没有发现,在中国古代鱼和熊掌居然是并列的?没错,在古代,鱼是一种很稀少很名贵的食物,能跟熊掌并列充分证明了它的地位,那么为什么在今天每个菜场都摆着卖、几乎每个人都吃得起的鱼,在古代确实跟熊掌并列的名贵食材呢?那是因为,我们今天能吃到便宜的鱼,得益于中国几位知名的水产养殖专家(如钟麟、朱洗)攻克了家鱼的人工育种养殖技术,使得家鱼的产量大幅度增加,再加上现代社会先进的运输和储存技术,才可以让每个地方的人都能吃到新鲜的鱼,而在科技落后运输条件差的古代,能吃到新鲜鱼的基本上只有住在海边或是河湖边的居民,而内陆地区离水域远一点的居民,可能一辈子连鱼的样子都见不到,而因为没有人工育种技术,全靠野生的那点产量也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价格自然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即使是今天运输储存条件如此的优越,住在内陆地区的居民,想吃到新鲜的海鲜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且价格昂贵,所以喜欢吃鱼的各位,要珍惜今天能随时随地吃到便宜鱼的生活,因为这真的是来之不易


大象

玻璃,数千年前玻璃还是个稀罕物件,无论东西方都一样,甚至有西方人拿着玻璃珠子骗到一座城市的土地。直到16世纪后期意大利威尼斯泄露的玻璃和镜子的秘密,这些东西才逐渐成为烂大街。

人参以前很金贵,就是富人也没有多少收藏,现在大规模人工种植,虽然还是挺贵的,但随便哪个家里都能找出几两来。


我是常箐

满汉全席。龙。明黄色。传国玉玺。九鼎。金步摇。广袖。某某山的泉水。昆仑山的羊脂白玉,红珊瑚,砗磲。大东珠。登基大典,封疆大典,拜一品,拜大将军。诰命。免死金牌。刑不上士大夫。沉香木。麝香。鹿茸。焚椒兰熏香。胭脂水粉。八宝璎珞。钦天监。国师。三月三五月五的花酒。极品紫笋茶。龙脉之地。顶级工匠。顶级绣娘。礼乐。御厨,御医。御用瓷器。御用水果。御用食材。御用文房用品。御用炭火。这些都是古代奢侈品。

古代平民,温饱而已,一辈子就几身衣服,一辈子吃的品类也少。

贵族,精致、美、舒适、大气,品类繁复,更挑剔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