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不足,專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會得大利益,開大智慧

老陽按:中國有一句古話,家家觀世音,戶戶阿彌陀。可見觀世音菩薩在我們民間的影響力之大,而觀世音法門,也是最適合我們學習的一個法門,本篇文章為宣化上人開示。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智慧不足,專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會得大利益,開大智慧

  二十五位菩薩,一一起來報告心得,現在輪到觀世音菩薩起立自述。先向佛頂禮,然後向佛報告說:「我現在回想過去無量數劫以前,那時有一位觀世音佛出現世間,我就在佛前發起求證自性正覺的菩提心。觀世音佛就教我:從聞、思、修(聞聲、思惟、修證)三個階段去修持,證入如來的正定三昧,(三昧就是三摩地音聲縮短的翻譯)。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他說我一上坐,耳根清淨自然聽到外界一切音聲,乃至呼吸的聲音。對於這些音聲不討厭它,也不用心去聽它,第六意識不起分別,慢慢靜下來,自然聽到自己內在生理血液循環流動的音聲,再靜下來,忘記了所聽的聲音,就入於能聞的自性之流,忘去所聞的聲音之相。「入流亡所」,忘掉所聽的音聲,乃至於唸佛的音聲都沒有了,內在的聲音也沒有了,外面的音聲也沒有,完全清淨到極點,再由這了無所聞的寂滅中進修,有聲與無聲動靜兩種境象,都瞭然無礙,卻一念不生。我們耳朵聽到有聲音是動相;注意!聽到「沒有聽到的」,叫做靜相,動相與靜相都是生滅相對法,道不在動相與靜相上。所謂「動靜二相瞭然不生」,聲音來聽見動相,聲音沒有了聽到靜相,有時當我們很靜的時候,忽然又來聲音,馬上又聽到動相,動靜只是現象的不同。我們能聽動相與能聽靜相的,不在聲音本身,更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無所不在,而心理卻明明白白,沒有動過。動來知道動,靜來知道靜,能知道動與靜的這個沒有動過,生而不生,用而不用。如此再加以精進,能聞與所聞的作用功能,都渙然冰釋淨盡!能聽聲音的本體功能,以及所聞聲音的作用,不管動與靜,都渙然釋然,「盡聞不住」,你甚至於覺得超越跳出宇宙觀念的範圍,如此,再進一步就可以澈底明心見性,與形而上的道體渾合為一。

  「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我們聽聲音後面還有能感覺到自己在聽的,那個覺性與所覺的聲音,能覺與所覺都空掉了,空的境界與自己大澈大悟覺的境界都沒有了,能所雙亡,盡聞無相的境界也無所住,空與覺性就渾然一體,至極於圓明之境。「空所空滅」,能空與所空的現象也沒有;「生滅既滅」,自然就滅盡生滅的作用,於是絕對真空的寂滅自性就當下現前。空去能生能滅的,達到渾然一體圓明道體,所以到此時,呼吸也停了。(呼吸法是練氣修脈的方法,它本身是生滅法。凡是生滅法都是現象,不是道體。在此告訴你們一個重要道理,我們念頭思想先動,還是呼吸氣先動?念頭動了氣就動了。一個人如果念頭完全不動,呼吸自然停止;呼吸停止的時候,身體本能也就完全充電貫滿。所以練氣功修九節佛風種種呼吸往來的修法是很笨的事,不能完全充電;真正充電的時候,念頭完全不動,不呼也不吸,就充電了。)

智慧不足,專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會得大利益,開大智慧

  那麼,你把握觀音法門,慢慢向內聽聲音,達到一念不生,身體氣脈自然起變化,定力也增加了。因念頭完全靜止,呼吸不往不來,自然腿就容易打通。坐著舒服極了,不想下座,動也不想動了,坐上七天七夜又有何困難?到此時,形而上的道體自然完全呈現了,突然超越世間出世間所有的境界。十方世界立即洞澈圓明,(十方代表整個虛空宇宙)豈止是天人合一,完全圓滿清淨一體了。這時,獲得兩種特殊勝妙的功能:上合十方一切諸佛,本元自性的妙覺真心,與過去一切所有成就的聖賢諸佛,心心相印,同具有大慈大悲的願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天、魔、人、畜生、餓鬼、地獄),與眾生的心慮同體。故與一切眾生同樣具有悲天憫人的行止,不分上下。所以說,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莊嚴累劫修……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智慧不足,專念觀世音菩薩名號,會得大利益,開大智慧

  我常希望女性的道友們,尤其用功不上路,智慧不開、福報不具足,求求最同情女性的觀世音菩薩。男性也一樣。古代禪宗很多位祖師,就以專心稱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而大澈大悟。有這些先輩作榜樣,我們更應效法學習觀世音耳根圓通的修法。佛當時教導弟子,一般聲聞眾也都是聽佛的聲音而入道、證果。因為東方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為靈利,一切修法皆靠耳根而傳導,不管禪宗,淨土,密宗任何法門,都離不開觀音法門。尤其初學靜坐,必需由此入手。佛經叫「預流向」,準備證果向此方修;修成功了就叫「預流果」。不由此修想成就道果,無有是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