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废”的正隆南伐

1149年海陵王完颜亮杀死堂兄金熙宗完颜亶,篡位自立,随后开始了我国少数民族王朝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篡位的头几年,完颜亮杀尽反对自己的宗室对手。1153年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强制女真亲贵迁入中原,发行纸币代替铜钱,1156年颁布正隆官制、在全国范围内消灭了奴隶制、统一了全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半途而废”的正隆南伐

完颜亮有三大执政理想,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统一全国。在正隆官制颁布后他就开始策划南下伐宋,急于取江南统一全国。1159年(正隆四年),令左丞相张浩、参知政事敬嗣晖起军民夫、工匠20万,营建汴京宫室;参知政事李通打造兵器于中都;工部尚书苏保衡等造战船于通州,作南下伐宋统一全国的准备。然后遣使诸路征兵、括马。“诸路猛安谋克军年二十以上、五十以下者,皆籍之,虽亲老丁多亦不许留侍”。督催苛急,四方骚动。翰林承旨翟永固、直学士韩汝嘉等谏阻,不听。太后徒单氏、太医祁宰又以劝谏被杀。

“半途而废”的正隆南伐

完颜亮的一意孤行,首先侵犯了女真亲贵的利益。金朝在建国初期、很快消灭了辽和北宋,但两场灭国战争的目的却有很大不同。灭辽是为了自我立足、生存,而南侵宋朝的目的是掠夺财富、因而在打下杭州后仓促北返、失去了统一全国的最好机会。女真族完颜部是金朝的建立者和最高统治者,但这个部落的人数非常有限,对于亲贵来说,绍兴和议后名义上取得对南宋的宗主权、每年享用南宋进贡的大量白银和布料,已经能够满足他们的欲望。金军的立军根本猛安谋克迁居中原后,不劳而获有了大片肥沃土地、摇身变成地主阶级,并不愿意跟随皇帝南下进行统一战争。

“半途而废”的正隆南伐

此外,天下初定、人心未稳,完颜亮的征兵遭到了金朝境内农牧民的一致反抗,山东、河北和西京、北京、临潢府路地区相继爆发了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由于朝内支持南征的契丹军官和汉族官员是完颜亮在统一战争重计划委以重任的幕僚,这就使得完颜亮不得不依赖女真亲贵前去镇压农牧民起义,重新赋予他们一定的兵权,而皇帝本人在女真亲贵当中早就是“眼中钉肉中刺”,可以说这场战争还没有进行,就已经注定失败了。

“半途而废”的正隆南伐

正隆六年九月,完颜亮亲率百万大军分路南下,大举征宋,由于西路军以5000人牵制了宋军在四川的主力部队,主力军迅速攻下淮南,南宋将领王权一路溃逃,金军直抵长江。十月,南征万户完颜福寿等领兵2万自山东趋辽阳,与东京留守司兵共立东京留守完颜雍(金世宗),随后进驻中都。由于南征将领的家眷都在中都,导致金军均无斗志,所恃者只有精锐五千,号为“硬军”。十一月,完颜亮亲自指挥先锋军渡江,却被南宋文官虞允文击败,不得不移军瓜州渡。

“半途而废”的正隆南伐

采石之战虞允文破金

完颜亮进退两难,仍然坚持先灭宋再北上平叛,并下达了残酷的命令“如不能渡江,杀尽诸将”,金军将领思念完颜雍手中的家眷、不愿执行这样的命令,皇帝的亲信兵部尚书领神武军都总管完颜元宜(本名耶律阿列)、武胜军都总管徒单守素等反叛,率兵围攻完颜亮寝帐,完颜亮突围过程中被乱箭射死。完颜元宜引大军北归,到南京汴梁杀死太子完颜光英。南宋趁机收复了淮南地区。

“半途而废”的正隆南伐

尽管后世将金政权和南宋政权并立为中国古代的正统王朝,但这两个王朝均具有相当的地区政权特点。南宋政权基础是随宋王室南迁的北宋士大夫、经济基础是南方士族,而金朝政权是女真亲贵主导的中原新兴地主阶级的联合。由于北宋末年江南方腊起义和中原宋金战争后果,两个政权都不得不面临经济方面的反战因素。岳飞曾经一路杀到黄河南岸,完颜亮也冲到了长江,但他们在自家朝廷内都是“少数派别”。南迁的士大夫和进驻中原的女真贵族,都满足于现状带来的经济利益,不敢也不愿冲击这个“来之不易”的局面。这两个政权都不具有统一全国的条件。统一全国的重任,只有等待新兴力量的出现。

“半途而废”的正隆南伐

宋金对峙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