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時間都在不停地買與賣,韭菜被割還不服?

告別沉寂的谷底,近期的區塊鏈世界可謂夏風得意,雖然整體距離上個波峰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但幣圈隊伍的壯大,正在醞釀新的小機會。從身邊的玩家來看,所謂牛熊,其實很大程度上還是受制於社區情緒的。就像一個賺到錢的人,為了維護其賺錢的面子,他是很難忍受長期賺不到錢的,所以就會打腫臉充胖子,而這種“

打臉充胖子效應”一旦被當做集體行為、齊刷刷地投射在二級市場上,就可能真的會吃到肉、長成胖子。而當下的這波起伏不定的小牛市,很大程度上跟此心理有關。

有時候必須得感謝熊市,一方面通過盤整,擠出價格泡沫,另一方面也給市場以真相,讓更多的價值項目浮出水面。結合最近的觀察和走訪,區塊鏈呈現出了以下7個感受——

第一,公鏈競爭白熱化

當下區塊鏈之所以被古典投資人和企業家詬病,就是因為沒有出現一個killer app(殺手級應用),再往下說就是公鏈不成熟,還沒有哪條公鏈通過競賽而成為普通認可的基礎設施,安全性、去中心化和可擴展性的“不可能三角”,就像一個魔咒,困頓著公鏈玩家。尤其是10tps的平均吞吐量,限制了玩家的想象力。圍繞擴容而掀起的閃電網絡、側鏈和分片技術,成為了公鏈創業者的主要話題。

在我看來,優質的公鏈未必浮在水面,無數個程咬金埋伏在半路,普通玩家儘量不要all in某條公鏈,如果你把公鏈當成價值投資的主賽道,還是要積累更多的公鏈知識和團隊熟悉度,有選擇的撒撒胡椒麵。

第二,社區成為聯盟鏈的晴雨表

目前來看,聯盟鏈是較容易形成基本面的,即有運營數據做支撐。目前,無數個評級模型,都無一例外的把社區當成高權重因素,所以,這類項目就看數字資產的註冊地址數量,以及token在業務流程中的流轉速率。

這裡需要糾正一個錯誤認識,大部分人把電報群當成了社區,這其實是一個很荒謬的認知。牛市的時候,電報群是綠綠的韭菜地;熊市的時候,電報群是紅紅的屠宰場。

真正的社區,一定是涵蓋了項目上下游和服務商的相關性群組織,“項目相關性”這個指標,直接決定了項目社區的純度,而社區純度將決定幣價的穩定性。

第三,次級市場一片哀鴻

二三四線城市的資金盤很嚇人,近期西部某城市已經曝出近億元的詐騙,甚至該城市被冠以“傳銷盤之都”,這是一個可怕而又可憐的圈層,空氣幣大量充斥,莊家高度控盤,而求財心切卻又缺乏辨識力的百姓,成了待宰羔羊。這種事兒有利有弊,弊大於利。利是,通過賺錢效應把大量資金捲入數字資產市場,能助推區塊鏈經濟發展,弊端是,大量非合格投資人的進入,可能會毀了這個行業,傳銷詐騙橫行,社會事件這隻黑天鵝,隨時可能會飛出來製造禍端。

所以,如果有一條通道,能鏈接一線及海外優質項目和二三四線市場的投資者,這將會是“良幣驅逐劣幣”的最好踐行,畢竟次級市場的莊家和投資者,並非主觀地通過作惡來謀取利益,很多時候是因為缺乏通達優質項目的路徑。

第四,認知體系空前成熟

全行業的區塊鏈認知體系研究,暫時告一段落,關於區塊鏈的知識體系、研究體系,進入了成熟期,但各區塊鏈媒體的深度並未好轉,反而是分析師、經濟學家、財經作家等,開始成為新意見領袖,專業性支撐起了其權威的傳播地位,在這一點上,純媒體從業者的市場在龜縮,僅靠報道幾個事件兒和黑料,已經沒啥建設性意義了。

相比於區塊鏈技術的風起雲湧,區塊鏈理論體系的搭建,需要更多的高知人士參與,這畢竟涉及到行業話語權或者標準的爭奪。

第五,交易環節可能會變天

傳統幣圈的好日子,越來越短,如果沒有頭部交易所的護佑,目前幣圈的勢力不堪一擊。另外,現在交易所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主要是數字錢包這個超級入口,正在血口大開,交易功能也越來越成為數字錢包的標配。隨著大流量玩家的進來,交易環節可能正在醞釀大事件。

目前各大交易所不斷橫向豐富自己的生態,來構建自己的護城河,旨在挽救業已形成的地位,而流量不錯的項目則聯合起來打造自己的交易平臺,與主流交易所形成了對峙。

第六,通證經濟給了新幣騰飛的機會

在中心化的細分領域(如交易所、遊戲、博彩、數字銀行等),通證經濟已經很深入的應用了,它們的幣價甚至一度領漲市場。而且,這些項目一旦藉助某個外力因素,可能會衝進市值前列,未來一年,這個可能性越來越大,從我參與的一個項目來看,傳統經濟體的加入,會把原本弱小的區塊鏈項目會撐得很大很大,不得不感嘆:

傳統經濟體才是主流,個個都是大塊頭

區塊鏈技術的成熟需要時間醞釀,而短期內,區塊鏈經濟則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token制度”來過渡,當然,為了高tps,暫時犧牲了一定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這也值得參與者警惕。

七,靠譜的投資策略

散戶投資者要注意了,爛項目越來越多,保險起見,就押注主流幣吧,投資最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不虧錢,目前來看,沒有確鑿消息面的情況下,唯一讓你能安安穩穩不虧的,就是長期拿點主流幣。但越是散戶,越是人性脆弱,越喜歡貪婪,所以,大部分註定會虧錢,甚至血虧,要不然頭部的莊家就沒有存在價值了。

做投資,要學會與時間做朋友,掌握“70/29/1法則”:即70%的時間放在選擇上,即要思考要投資標的,搞懂項目本質,解決的痛點,及競爭優勢;29%的時間放在學習上,學習投資知識、項目所在的行業知識,自己能給項目帶來的幫助;1%的時間放在交易上,即使交易,也儘量摸索交易模型,儘量找到交易點。

我們現在的時間比例搞反了,大家90%的時間是買買買、賣賣賣,不割你割誰啊。

90%的時間都在不停地買與賣,韭菜被割還不服?

學習吧,如果是專注搞這行的,每天不看個100篇文章,100條訊息,做幾個項目模型的推演,是沒資格混到頭部的,當然,除了日常做功課,又得積累自己的籌碼。雖然玩幣的朋友近期恨死巴菲特了,但巴菲特的策略卻值得大家思考:找到高價值區,做自己擅長的事兒,等待機會,持續迭代。當然,你最好像他擁有伯克希爾哈撒韋一樣,也有一個低成本獲取自由現金流的血庫,哪怕是你每月工資的10%

最後,還是少參會、少扎堆,這些大都是浪費時間,來來去去還是那些人,真正的高手,哪有時間跑場子,造神運動最後的結果大都是造孽,也儘量別去蹭合影,十分不好玩,拯救我們的只有自己。一個人,從主動熱臉貼冷屁股的一剎那起,就給自己默默貼了個標籤:韭菜。希望這條辛辣的道理,能讓大家迴歸價值創造,如此,才不枉這個不眠之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