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息,多國貨幣暴跌,人民幣會怎麼走?

北京時間5月23日凌晨,美聯儲發佈5月份會議紀要,會議預計很快再次加息,在6月份的議息會議當中,美聯儲加息幾乎板上釘釘。得益於美國國內資金價格提高,美國國債收益率也創出了年內新高。

而17年以來持續走弱的美元指數自4月下屆開始也出現了止跌回升,至此美元指數與美債收益率出現久違的雙雙齊漲!

下面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勢

美國加息,多國貨幣暴跌,人民幣會怎麼走?

下面是近期美元指數走勢圖

美國加息,多國貨幣暴跌,人民幣會怎麼走?

美債收益率上升或者美元指數上升並不意外,但是兩者同步往往就像一把剪刀開始剪全世界羊毛,比如2016年的多國貨幣暴跌。近期我們也發現這一現象重演,年初至今,阿根廷比索貶值超20%,土耳其里拉下跌17%,而且週三土耳其里拉兌美元最深跌5.2%,刷新史上最低,為了應付不斷走低的匯率,土耳其央行在週三召開非例行會議,隨後突然宣佈上調後期流動性窗口(LLW)貸款利率300個基點,從13.5%上調至16.5%。

我們來看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暴跌的邏輯!

毋庸置疑,這場危機的導火線肯定是美元升值。首先是美聯儲加息改變了金融市場的生態環境,在2015年底美國啟動本輪加息週期以來,美國國內的貨幣環境總體偏寬鬆,低利率下相對便宜的資金開始追逐高回報率資產,恰恰在這時,新興市場國家處於加槓桿的週期,政府大量的舉債、大量的印鈔,頓時讓經濟過熱,通脹高企,人們開始用手上的閒錢買入房子、股票等資產。

房價、股市的上漲也讓國際熱錢看到了機遇,無獨有偶,在那時歐洲爆發了債務危機,資金出於避險開始流向高回報率的新興市場國家,導致本幣升值。

但是進入2018年後一切都變了,美聯儲加息以及縮表的累積效應在2018年開始顯現,低利率的資金不再,熱錢的套利需要承擔更高的成本,而美元的升值以及歐洲逐漸走出債務危機的陰影讓發達國家再一次成為資金的吸鐵石,資金的譁變無疑容易導致新興市場出現股債匯三殺。

當然上面的邏輯主要是表面原因,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國家的經濟結構不合理,債務高企、政局動盪。

以阿根延為例,國內產業結構以農產品和低端工業為主,對外出口三分之二與農業有關,農業創匯佔外匯來源的一半左右,今年3月份開始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急劇升值,全球關稅率顯著提高,過於單一的經濟結構在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往往難以招架。

與此同時,原本債務就非常高的情況下,外債比重過高也讓這個國家在面對匯率風險時變得蒼白無力,去年阿根廷外債規模在GDP當中的比重幾乎佔到了一半,遠高於20%的警戒線。有數據顯示,目前阿根廷外債務總量比外儲還要高,其實就是在告訴我們戰爭未開始時,槍裡的子彈已經被打光!你想啊,應對貨幣貶值其他國家常規的做法是買入本幣,賣出外幣,其次就是加息,加息可能嗎?當然可以,但是負作用也不少。

前段時間,阿根廷央行8天3度升息,利率從27.25%三連升到40%,但是國內經濟環境卻不支持,2017年阿根廷GDP增速僅回升至2.9%,低於3%,加息過於密集很容易引起經濟滑坡,失業率上升,限制了他們加息的空間。

對於加息另一個國家更有意思,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在5月接受採訪時重申對低利率政策的支持,如果在6月大選中獲勝,更大程度地插手貨幣政策,央行須聽命於他。換句話說如果成功當選那麼不大可能通過加息來應對貨幣貶值。

那麼接下來怎麼辦?當然是繼續貶值,直到美元升值結束,這可能嗎?這種情況是存在的,未來美元可能會升值,但升值的空間不會太大,美國現在要做的是促進出口,這需要美元指數不能走得太高。

對人民幣來說,未來可能是緩慢升值,一是中國有鉅額外儲,有能力應付現在美元指數+美債上升局面。二是中國存在匯率管制,內外資金沒那麼容易流通。與此同時,人民幣緩慢升值也有利於增加進口,與今年的政策定位相符。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