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赏析之二: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之一》

《青青河畔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二首。此诗运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写出了少妇渴望爱情,渴望夫妻相依相偎,甚至举案齐眉的平凡生活。此诗结构直中有婉,虚实相映;描写细腻,突出细节;运用叠词,富有情韵。

这首诗,和《冉冉孤生竹》《迢迢牵牛星》两篇用意略同。大胆的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一年一度的春色,燃起了女主人公思夫的情愫,也撩拔着她那青春的欲望。

《古诗十九首》赏析之二: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然而希望,在盼望中又一次归于失望;情思,在等待中化成了悲怨。她不禁回想起生活的拨弄。

她,一个倡家女,好不容易挣脱了欢场泪歌的羁绊,找到了惬心的郎君,希望过上正常的人的生活;然而造化竟如此弄人,她不禁在心中呐喊:“远行的荡子,为何还不归来,这冰凉的空床,叫我如何独守!”

这首诗把贞洁和真情放在一起,制造出冲突。也唯因其几近无告的孤苦呐喊,才与其明艳的丽质,形成极强烈的对比,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结尾的五个字,似乎展示出怨妇在封建社会对于女性压迫的抗争,此诗堪称是千百年来闺怨诗的绝唱。

《古诗十九首》赏析之二: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虽然是平凡的生活片断,用的也只是即景抒情的平凡章法、“秀才说家常话”(谢榛语)式的平凡语言;然而韵味却不平凡。能于平凡中见出不平凡的境界来,就是此诗——也是《古诗十九首》那后人刻意雕镌所不能到的精妙。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赏析之二: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语言皆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张锋编撰 戊戌春写于成都翠彧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