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玉米为什么涨跌两难?

5月中旬以来,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止跌企稳,部分地区甚至反弹。一些市场人士表示,目前国内玉米现货市场价格走势主要跟随拍卖结果,在2014年产陈粮数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临储玉米拍卖隐形成本提高,2015年产粮源底价较2014年产粮源高50元/吨,汽车运输成本提高是下游企业考虑的重要因素。

国内玉米为什么涨跌两难?

考虑到我国终止对美国高粱“双反”调查,加之新季玉米春播受阻、种植成本抬升、下游需求疲弱等其他因素影响,后期玉米价格涨跌两难,波动幅度有限。

近期,受临储玉米拍卖高成交率和溢价成交的支撑,国内玉米市场价格稳中有涨。目前,拍卖已连续进行6周,累计成交玉米超过3000万吨,后期需关注出库进度。

  当前市场人士的关注点除了临储拍卖和中美贸易,还有东北局部地区的干旱天气,另外还出现了拍卖投放缩减的传闻,“旱情+传闻”能否成为影响玉米市场走势的炒作题材?玉米后市又能否出现新的转机呢?

国内玉米为什么涨跌两难?

近期东北地区新粮见底,企业开始以底价成交拍卖粮,但运费上涨导致成本增加,企业小幅上涨收购价;华北地区本地粮源少,贸易商和种植户挺价意愿强,但随着东北粮运输得到缓解,部分企业选择调低收购价;销区东北临储拍卖玉米到货,供应市场,拍卖玉米成本较低,抑制现货价格,下游饲企持续亏损,采购心态依旧偏弱;北港陈粮陆续到港,物流成本增加且拍卖粮尚未集中到港支撑港口价格;南港近期船期到货偏少,饲料企业采购意愿有所增强,成交量增加,拍卖粮到货成本高企支撑,贸易商报价心态坚挺。

针对两大炒作题材来看,一方面东北部分地区干旱不代表东北整体干旱,加之辽宁玉米产量在东北四省中占比有限,有关调研甚至预计今年干旱面积小于去年,当然具体看降雨情况。另一方面,即使拍卖缩减传闻为真,出库困难问题只需时日解决,况且前期拍卖粮已陆续到货,后期放慢节奏也改变不了陈粮大量入市对玉米现货价格的影响。总之,无论出现怎样的炒作话题,临储玉米的拍卖数量、成交情况及价格始终是影响玉米价格的重要因素,建议持粮人锁定利润,防范于未然。

从需求方面来看,尽管生猪养殖近期还处于亏损,生猪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但整个存栏下降幅度并不大,而且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和集中化,再加上蛋禽肉禽养殖收益还可以,总体上对饲料玉米的需求仍是刚性增加的,只是幅度上将缩小。另外,玉米的深加工消费需求随着深加工产能的扩张仍将呈现增长趋势,淀粉工业协会预计今年深加工产能还将增加800万吨,再加上国家估计燃料乙醇添加汽油,都会增加玉米的消耗量。

国内玉米为什么涨跌两难?

  临储玉米拍卖进入第7周,优质玉米供应偏紧,拍卖成交维持偏高水平,产地运力紧张问题已有缓解,持续大量的投放将保证市场粮源的供应充足,生猪养殖需求和深加工企业对于玉米的需求相对疲软,预计后期整体成交率仍有下滑空间,玉米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动力不足,同时拍卖粮源投放节奏仍将保持稳定,价格底部区间已逐渐形成,拍卖成交情况主导市场价格走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