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对五胡乱华的历史知之甚少?

paocai

五胡乱华时期,是指西晋灭亡后,中原及西北、草原地区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部落进入汉地,烧杀掳掠,并建立胡人政权。但是乱华的不仅仅是这五个胡人部落,只是这五支胡人作乱最大,危害最深。



匈奴、羯等族军队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他们把中原汉人视为“两脚羊”,不仅仅把汉人视为奴隶,更是令人发指的当做食物,率兽食人。《晋书》中记录了永嘉丧乱,中原的汉人十不存一。“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就是当时活生生的现实。建立后赵的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石勒公然规定胡人劫掠汉族不会受罚,而胡人但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汉人的东西。同时又禁止汉人称游牧民族作胡人,而称“国人”,违者斩首。 石勒的侄子石虎更加残暴,派五十万人造甲,十七万人造船,死亡超过三分之二;抢夺汉人女子五万人入后宫肆意变态凌杀污辱之行。以下是史书中明确记载的胡族屠杀的明证:


于是数十万众,勒以骑围而射之,相践如山,王公士庶死者十余万。——《晋书·列传第二十九》

宣阳门陷,弥、晏入于南宫,升太极前殿,纵兵大掠,悉收宫人、珍宝。曜于是害诸王公及百官已下三万余人,于洛水北筑为京观。——《晋书·载记第二》

勒并统其众,潜自石桥济河,攻陷白马,坑男女三千余口。——《晋书·载记第四》

五胡乱华给北方汉人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伤害,汉人一度被屠杀至灭亡的边缘。可以说,这是是汉族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处于灭亡灭族边缘的时期。


但是,为什么我们对五胡乱华的历史知悉甚少,一个是历史书上只是轻描淡写的用民族大融合来开脱,写的太少。另一个是因为五胡乱华时期屠杀,史书记载很少。最后一个原因则是乱华的胡人部落均已灭亡,时间上距今已过千年,时间太久,也逐渐被人淡忘。

汉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是唯一一个传续千年从未断代的民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们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勿忘历史!


鸢飞九天2018

很难说,是因为写“五胡乱华”这段历史,真的很难下笔。就算后人能根据历史上的片段记载略知一二,已经足以触目伤怀了。

不想说还要说,是因为在以匈奴、鲜卑、羯、氐、羌为主“五胡”外族残暴入侵中原后,其本身也遭到了因果报应,甚至更惨。在汉族的反抗中,以冉闵为代表的汉族反抗,也对胡人进行了血洗,最残暴的羯族几乎被冉闵杀光。“五胡”之间本来就是豺狼虎豹共入一室,更是相互倾轧,而且手段之残酷更是目不忍睹。其中只有几十万的氐族,让鲜卑人在洛阳一次就杀了十多万。就算是力量相对强大的匈奴和鲜卑,也同样没有逃过灭亡的命运,其中匈奴的一部分在汉族为主的力量打击下,还跑到欧洲继续残害欧洲人,甚至还改写了欧洲历史。另一部分则归化到汉族。强大的鲜卑族因内部争斗力量削弱,最终融入了汉族。至此,经过一百多年的血雨腥风,最终的结果是一场民族的大融合。

经过这段难以回首的历史,中华民族实际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融合体。民族的称呼只是个历史概念而已,已经没有血缘依据了。就像今天的中华民族完全是以文化基因连接起来一样,久远以前那种血缘关系来做民族分割的界限被逐步弱化,甚至最终融为一体。历史的长河不是随着哪个人或哪一部分人的情怀所流淌,流到哪里就是哪里,但终究要向前流淌。幸运的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基因,有着文明的传承,无论是怎样的曲折和苦难,最终都能化险为夷。中华民族自有天佑,命运使然。


Kant孟

科普一下

五胡乱华,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他们早在汉朝就已经有少部分胡人南迁到中原,随着西晋八王之乱,导致晋朝国力空虚,皇权争斗,百姓苦不堪言,在这样的西晋其实已经名存实亡,胡人开始组织军队对西晋发起了攻击。



为什么我们对“五胡乱华”知之甚少?

一.直接原因

那就是我们读书的时候历史书上并没有提到过,很多人都是通过互联网才知晓的,就连历史老师也闭口不谈?


二.文字记载甚少,当时胡人烧杀抢掠,焚烧书籍,文人雅士很多都招到屠杀,都在逃亡,哪里还有心思写这些,导致后期关于这段历史记载相当少,之前我在图书馆都没找到几本关于这方面的书。

三.太过血腥残暴

来自蛮荒之域的野蛮胡族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习性,饮血吃肉跟常见,其中以羯族,白种匈奴,鲜卑族三族最为凶恶。




史书记载羯族军队行军作战从不携带粮草,专门掳掠汉族女子作为军粮,羯族称之为“双脚羊”,意思是用两只脚走路像绵羊一样驱赶的性奴隶和牲畜,夜间供士兵奸淫,白天则宰杀烹食。


说有一次在行军打战途中掳掠了数万汉族少女,一路强暴,还把她们充当粮食,到河北易水还剩下八千名,又吃不掉就把她们淹死了,易水为之断流。

四.冉闵的“杀胡令”,这个杀胡令大家可以在字面上理解,当时西晋有2000万人口,五胡乱华之后汉族人口只有400万,什么概念?冉闵大帝力挽狂澜,也差点把羯族灭绝了。

但是在现在中华名族团结的年代,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显然这个是不能提的,所以也导致很多人不了解。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欢迎补充,如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教!别吝啬您的赞👍🏻


羽评历史

宫廷内斗是八王之乱的导火索,八王之乱是宫廷内斗的延续,也促成了五胡乱华。西晋到隋朝这段历史存在感很低,较少有人去关注。我们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为了掌握权力,召唤司马玮杀了外戚杨骏并废了杨太后,八王之乱就此开始。之后贾南风废了太子司马遹,给了司马伦起兵的理由,司马伦先后废了皇后贾南风和晋惠帝司马衷,自己掌权,这种情况下其他诸侯岂肯罢休,八王之乱因此达到了高潮。内斗的同时带来的是胡族趁虚而入,趁势崛起,也就有了“五胡乱华”。


“五胡乱华”,北方一片动荡,不仅胡族攻击北方汉族,以至于不得不“衣冠南渡”,连胡族自己也相互残杀,可以说是民不聊生,文明倒退,只能说血腥味十足,对于当时的汉人无疑是灾难性的。北方先后建立的后赵和前秦两个比较统一的政权也在内斗和阴谋中最终瓦解,并没有带来和平(最终铺垫大一统的是后来北朝的北魏政权)。那个时代不同于任何一个时代,堪称是中国最混乱的时刻。



混乱的社会环境带来的是畸形的文化,这些让我们现代人难以接受,争议非常大,不少汉族男人以女性化为美,而且服用“五石散”,清谈(大话连篇,不务实)盛行。儒家人伦也崩塌了,臣不为君而只为己,就比如东晋的桓温说过不能流芳千古,遗臭万年也是可以的,这种价值观就只能出现在乱世,只为了生存。同室操戈者也比比皆是,什么子杀父,弟杀兄很常见,皇帝也有荒淫无度者,那个时代的皇帝善终者甚少,实在是不能作为某种典范让人学习。政治上的混乱让书的记载都变得非常困难(除了胡族十六国和东晋还有冉魏等政权),一般人看了那段历史甚至连谁和谁同一时期存在都很难搞清楚,难梳理的就难传播,看不太懂大家也就不爱看。

而且五胡十六国加上南北朝时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民族融合,也就是杀戮同融合并存,史学家对这段历史是见仁见智。还得是那句话,争议很大,研究起来很复杂。有些问题并不能形成特别统一的观点,这段说不上光荣的历史因此就不能让所有人向对汉唐文明那样所熟知。


大眼大世界


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的大灾难,先看一组数据,就知道为什么我怎么说了,

 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户口调查全国有一千八百万人 西晋的统一局面只维持了十一年,就发生了八王之乱和紧接着历史上著名的导致华北地区人口在八年之内消失90%的五胡乱华。所谓的十室九空, 后赵灭亡时(351年)华北地区汉族不到30万人加上南迁的近百万人,在这几十年里,死了一千多万人啊,可想而知当时的惨状,胡人大肆屠杀,奸淫甚至食用汉人,战乱,疾病也带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可谓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啊

为什么这么大的灾难,反而历史记载如此之少呢?


第一,汉人都消失了,大多数人都死在了这场大灾难当中,能够撰写史书的文人大都被杀,而胡人又大都不识字如何记载?而且当时过于混乱,就算有人写了史书,也很可能在在战火中毁坏了。



第二,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了解历史知识,都是来自与历史教材,不过历史教材对于这样的内容实在是言之甚少,而且五胡乱华这个词语都要改为“少数民族南下”,可见正好应了那句话“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前文思沿

首先因为我们是多民族的国家,中国能够走到今天,就是多民族融合的结果。

在历史上,这些民族不仅仅是进行融合过,相互之间更是爆发过持续上千年的战争。

为了维护多民族团结和谐的局面,现代的媒体和课本都有意无意,在淡化历史上民族之间的冲突和战争。

然而历史是不能被忘记和篡改的,甚至我们可以这样说,只有当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历史上比较血腥的一幕的时候,我们才会更加珍惜目前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多民族团结局面。

因此我们应该尽量还原历史最真实的一面,而不是粉饰太平,更不能让历史成为任人打扮的婊子。

回到五胡乱华问题上来,这要从西汉说起。

汉武帝年间,汉朝政府和匈奴展开了几十年的大战。匈奴的一支南下归顺了汉朝,从这时期,就不断有北方的少数民族南迁和汉人进行杂居。

东汉时,这种局面仍在继续。到了三国的时候,由于战乱的原因,中原汉人口数量大量减少。更多的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陕西山西河北,逐渐形成了对中原的长安和洛阳的包围态势。

到了晋朝,八王之乱再次削弱了汉人的力量。这时,北方的少数民族趁势消灭了西晋。中原汉人被迫大批南迁,进入长江和珠江流域,和当地的百越、三苗部族进行了融合,史称衣冠南渡。

说是五胡乱华,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氏,实际上远远不止五个民族。他们在中原和华北地区相继建立了十个政权,对于中原汉人进行疯狂屠杀。

西晋时中国北方约有两千四百万人口,到了隋朝,只剩下了一千万左右。野蛮的少数民族,采取了对汉人的野蛮屠杀政策,企图灭种灭族。

在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汉人野蛮屠杀的过程中,勤劳勇敢的汉人也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涌现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比如冉闵。公元349年,冉闵率领赵人诛杀胡羯,颁布法令,凡汉人斩杀胡羯人者,不论文武,都可升官。一天之内,就斩杀数万胡人。数月之内,基本上把胡羯人杀尽,总数达到二十几万,全部扔到城外,给野狗野狼当口粮。只要长的不像汉人,不会说汉语者,格杀勿论。这就是传说中的灭胡令,从此胡羯族一蹶不振,基本上被灭族。汉人的强烈反抗沉重打击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嚣张气焰。

远在健康的东晋王朝,也组织了数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由祖逖领导。他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练习武功,人称闻鸡起舞。他带兵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域。后来因朝廷内部的争斗,被迫中止。

第二次北伐,由庾亮指挥。他指挥军队最远曾经打到琅琊的费县。因为内部配合的问题被迫退回。

之后还有殷浩、桓温、刘裕等人组织的多次北伐,数次北方虽然没有能够成功的收复国土。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打击了北方的胡族,延缓了他们向南进攻的步伐。完整的保护了南方的华人政权,然后换人不至于被他们杀光,汉文化也得到了传承和保存。


新知传习阁

五胡乱华这段历史对于汉民族来说,是一段非常屈辱的历史,几近亡种灭族,这也许是历史教科书回避不谈的原因之一吧,其惨烈程度不输给日本侵华战争。

在西晋八王之乱后,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先后占领了中国北方地区,他们来到华北地区建立了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其中名气最大的是五胡十六国。但是这其中没有特别强大的国家,王朝更替非常快,一个国家就是一二代国君。

北方连年的杀戮使得人口锐减,在公元300年,通过前期三国时代的修养生息,中国人口增长到3379万。在公元304年冬天,氐族领袖李雄建立前汉国,匈奴贵族刘渊建立前赵国开始,中华民族的灾难就降临了,北方汉人被大量屠杀,或死于战火,从2400万锐减到不到400万,大量的汉族人口为了活命,逃难来到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生活在东晋的政权下。

史书记载,最残暴的羯族皇帝石勒一次就屠杀汉族百姓数十万。石勒的祖先是匈奴别部羌渠部落的后裔,他是奴隶出身,后来建立了后赵政权,这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人,犯下了堪比日本侵略者的恶行,在攻破邺城后屠杀数万余人,并且将妇女珍宝掠走。他最大的恶性在宁平城一战,屠杀已经投降的10余万晋军,但凡有活着逃出去的人,被石勒手下屠杀后焚烧时吃光。

最让人发指的是,羯族这个少数民族似乎与汉族人天生有仇,他们喜欢将汉人头颅挂在城墙上,这样的惨状被它们叫做 “尸观”。以石勒为首的羯族人还喜欢疯狂残害汉族妇女,他和手下把汉族妇女称“两脚羊”,晚上供他们在军营里取乐,白天把汉族妇女杀掉当做军粮食用。

幸运地是诞生了冉闵这样的汉族英雄,他的祖上汉朝的重臣,后被石勒堂侄石虎收为养子。在控制了局面后,冉闵建立了冉魏政权,他果断颁发了“杀胡令”,将石氏家族彻底扫除干净,羯族这个残暴少数民族的几乎所有人也被冉闵彻底诛杀。后世的很多学者认为,冉闵在危急时刻拯救了北方的汉族,避免了汉族的灭族之灾。

2012年,冉闵的后裔在河南安阳建立了中华武魂园,每年海内外炎黄子孙都会自发来祭拜这位汉族的英雄人物。


科坛春秋精选

我们需要知道,现在大部分人的历史知识都是从影视作品,书籍和中学的历史教育中获取的,但为什么我们对五胡乱华这段历史其知之甚少?

因为这段历史太复杂了,五胡十六国时期,涉及民族众多,胡人名字又怪,像什么“刘阏陋头”、“乞伏傉大寒”、“拓跋猗仓”。这些名字你能读下来吗,就算能读下来,记得住吗?





如果有兴趣可以去查一查那些君王的名字,绝对会让生无可恋。

还有就是民族问题。

但就这一点就已经不符合当今的政策了,更何况五胡乱华的历史又是血腥残暴的历史。

《晋阳秋》中记载“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杀百姓数十万,诸晋史中也有大量屠杀记录,石勒其侄石虎更加残暴。不仅如此,五胡乱华时期,政治极其不稳定,经常导致频繁的战争。
东晋十六国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战争,连年不断,持续近150年之久。北魏“孝昌之际,乱里尤甚。恒代而北,尽为丘墟,崤潼已西,烟火断绝。齐方全赵,死于乱麻,于是民生耗减,且将大半”。
这种毁灭性战争的结果,便是“人皆相食”,“白骨遍野”,“千里无烟爨之气,华夏无冠带之人”。统治阶级之间的争权夺利,加上对人民的残酷剥削,使得“民尽流离,邑皆荒毁,由是劫抄蜂起,盗窃群行”,贫民起义层出不穷。

这样的历史有编剧愿意将它做成影视作品吗,即使愿意做成了影视作品,广电会过审吗?

我们学习通史是在初中时期,初中的历史教科书会介绍这么血腥阴暗的历史吗,即使介绍,也会一笔带过,更何况现在的历史课本已经把五胡乱华这段历史给删除了。


明白历史

对于五胡乱华这段历史确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催的一段时期。在知识,文化,经济,人口等等的方面都出现了一次极大的断层,至于说为什么我们对五胡十六国时代的了解很少。其实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人们在知道那个时代的悲催后,主观上并不愿意去了解那个时代。人们都是喜欢荣誉多悲惨的。

五胡乱华也并非人们所理解的那样仅仅是五个少数民族对中原大地的祸乱。“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五胡是西晋末各乱华胡人的代表,数目远非五个。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在华北地区建立的国家达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其中存在时间较长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有五胡十六国。也因为建国的时间不等,很多所谓的国家并没有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下运转多长时间。所以对国家的记载也就少之又少。而长年动乱也导致了文人很难了解全国发生的事情。也许今天某个人打算去写一个国家,结果还没等准备好。这个国家已经改朝换代了。资料无法收集,在整理上也就做不到有多么详细。

虽然史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当代掌权者派人编纂的,但是往往都是后一个朝代才对前一个朝进行详细,系统的总结。众所周知,唐朝无论是李渊还是李世民在皇位上都有些纰漏。以至于对篡位者的司马家很是抵触。李世民更是公开的表达过自己对司马懿以及司马家的不友好态度。所以在对于两晋的历史,唐朝虽然修纂了。但是在语言上并不是很友好。即使如此,关于五胡乱华和南北朝并立的那一段时间中,相关的史料也是有一些的。.《晋书》;《资治通鉴》 ;《十六国春秋》;《魏晋南北朝史纲》等等都是记载的那一段时间的历史。其中二十四史《宋书》(此宋非赵宋)、《北齐书》、《梁书》、《南齐书》,《陈书》、《魏书》(此魏非曹魏)、《周书》、《南史》等等是记载的南北朝那一段时间的历史。因为时间相距不远,所以对五胡乱华时候的事情也多有提及。只不过后世去研究的人并不多而已。我们接触的也不多。

五胡乱华之际是胡人对中原地区人口大肆屠戮是造成的人才凋零的主要原因之一。请注意,是主要原因之一!在这个原因之外其实也有很多是汉人中野心家造成的。还有就是在东晋后期频繁的农民起义也造成很大程度上的人口流失。但绝不能忘记的是,正式五胡乱华中的胡人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当时各个政权正乱不休,世家大族中除了一些移居南方的以外。很多的也相继成立自己的国家。而他们之间的相互征伐也造成了很大的原因。想想多则十几年,少则三五年就会经历过一次政权交割。对于熟知历史的人来说,应该明白每一次政权交割都意味着大量的官吏和世家的灭亡。而且三国后期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就是夷三族。这使得五胡乱华之际掌权者对下属动辄夷三族。要知道能被当权者夷三族的大多都是官宦人家。而他们掌握的大量知识和书籍。他们的死也造成了家族性质的记载缺失(就是家谱)。

复旦历史学者葛剑雄认为,由于五胡十六国时期的人口损失仅比东汉末年小一些,谷底时期大约仅剩下三成多的人口 。
北方汉人南迁
根据《十六国春秋》的记载,370年,前秦灭前燕时,从前燕得到245.87万户,998.79万口,而前燕的辖区仅仅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和山西的一部分,加上之前属于前燕管辖的秦陇地区和前凉管辖的河西地区,当时北方实际人口至少也有1300万了。东晋方面,由于西晋末南方已经有近千万人口,虽然东晋建立后尚在境内有一些战争,人口有一定损失,但这些损失都被北方南下的流民补充,所以人口仍然维持在千万以上

杨宇佳

第一,与国家的政策有所抵触,不被历史教科书大规模记录。

我们从初中开始学历史,从未在历史上听到说五胡乱华这四个字。小时候,我历史老师讲到这一段,永远都是一句话,这是我们中国历史上一个民族大融合时代。

却从不告诉我们,这民族大融合五个字背后,是多少血淋淋的尸骨。

第二,历史的遗忘。

教科书不记录还算正常。但是有关这一段的资料也在不断的遗失。就像很多历史老师,就算她知道这件事,他也不会跟你说。因为这跟考试没关系,说了有啥用?久而久之,折断历史就被掩埋了。同样的道理还有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也一样的,我到现在记得,除了一个七七事变,一个台儿庄。就没有了。抗日战争的教科书记录上,百分之八十的记录都是跟敌后战场有关。平型关,百团大战,潘家峪惨案,左权将军,老师也不说,反正考试不考,说了也米用。

第三,咳咳,主流媒体的故意遗忘。你看过任何一部有关五胡乱华的电影电视嘛?没有把,主流媒体根本不宣传这些东西。而且不止不宣传,任何跟少数民族战争的东西,现在都很少宣传,霍去病卫青的汉武大帝,多久没上过电视了?明朝抗日的李如松,不看那些事儿,我到现在还不知道。郑成功的电视剧这些年也没人拍了。近几年都是些什么破烂电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