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武器装备秀

可能是肯定有的。总结起来,德国战术上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战略上有很多问题。总结起来,第一,德国首先要尽量避免两线作战,第二,尽可能晚的把美国拖入战局。第三,德国作战指挥部协调性应该做调整。第四,核武器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来逐一分析其可能性。

德国避免两线作战的可能性

事实上德国在占领波兰后,苏联希望德国继续进攻法国,以至于决战英伦三岛。而英,法所希望的是牺牲波兰,然后祸水东移。令人遗憾的是,无论英,法还是苏联他们的愿望都达到了。德国居然两线开战了。

蜜月期的德国和苏联


如果德国和英,法单独媾和,未必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当时英,法,美甚至认为苏联是比德国更可怕的怪物。美国甚至曾在支持德国还是苏联的问题上进行过讨论。但是随着法国的迅速沦陷,这个讨论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而苏联也非善类,苏德在瓜分了波兰时,苏德完成会师,苏联还检阅了德国军队。双方还处于蜜月期。他们也有媾和的可能,而且可能性非常大。以英,法,美对苏联的仇视,德国如果能拉拢一番,未必不能进行合作。

所以德国有很大的可能避免两线作战,但是很遗憾它错过了。

尽量晚的把美国拖入战局

有人说这是日本的问题,也不尽然。日本主动挑起的事端,但是美国却把欧洲战场作为重中之重。美国几乎把所有资源都用于了欧洲战场,这个德国也是有可能避免的。当时德国外交部长也提醒希特勒,德国没有对日本的义务,劝希特勒不要对美国宣战。但是此时狂热的希特勒不愿听任何意见,一意孤行的对美宣战。


如果德国不对美国宣战,美国的重心也没有理由放在欧洲战场。日本虽然和美国差距更大,但是日本牵制美国的能力还是非常大的。特别二战后期,若非原子弹的威胁,日本甚至都要实施玉碎计划了。

德国各个军种配合有问题

空军有纳粹二号人物戈林统辖,但是戈林和陆军的配合实在是不够好。敦克尔克就是戈林信誓旦旦地保证空军有能力消灭包围圈里面的英法联军。而在空袭伦敦还是军事重地还是登陆海滩的问题上,戈林选择了空袭伦敦,给英国人带来恐慌,迫使其投降。结果英国非但没有投降,德国空军反而损失惨重,而伦敦的惨案反而刺激了英国人斗志。


曼因斯坦曾向希特勒建议:“德国出动同时,实施登陆计划,迫使英国空军在英吉利海峡和英国沿岸的上空与德国空军交战。英国空军将完全丧失完善的防空体系和本土作战的优势。”但是这个方案被希特勒和戈林拒绝了。

核武器研究出来的可能性

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几乎可以决定战局的走向。德国是最早研制核武器的国家,德国又占领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铀矿在捷克斯洛伐克。德国还有不逊于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研究团队,即便他们赶走了不少犹太人。原子的裂变现象就是两个德国人——奥托•哈恩和弗里兹•斯特拉斯曼发现的。德国还有在原子能领域最有权威的海森堡,而且也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

所以说,在研制核武器的道路上,纳粹是和整个同盟国在竞赛争取时间。但是美国却集中了除了纳粹德国的所有国家的精英,进行这一场竞赛。所以这也是个未知数。


渔耕樵读



德国要打赢二战,就必须先征服欧洲,同时把亚洲让出来。所以德国首先要做的就是离间英法的关系。法国是陆上王国,英国是海上霸主,事实上,英法在海外殖民地瓜分问题上矛盾重重,只是迫于德国的强大才不得不联手,如果德国给予法国在征服英国后的大部分海外利益,法国就会和德国结盟,法德两国联手足以征服英国,扫平欧洲。



其次,不要和日本,意大利结盟。事实证明,日本和意大利真的是德国的猪队友,帮不上忙还尽添乱。如果德国不和日本结盟,日本在亚洲和美国利益发生冲突后,德国就可以和美国结盟,帮着美国踩死日本,把亚洲太平洋让给美国。美日战争期间,苏联很可能支援日本,形成苏日同盟,以确保远东地区的安全,这样美苏就会敌对,这就为德国击败苏联提供了条件。



第三,不要急于进攻苏联。《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说明苏联很虚,斯大林拼命推迟苏德战争爆发时间,就是担心打不过德国。事实上,苏联的综合国力要比德国强大,所以德国在联合法国击败英国,扫平欧洲后,不要急于进攻苏联,要充分吸收占领区资源。而且要巩固和法国的联盟,把战争所得利益大量分给法国,用利益捆住法国。苏联其实侵略成性,周边国家大都对其不满,德国可以利用这种矛盾,把苏联得敌对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发起对苏战争,有法国联手,又没有英国拖后腿,而苏联得不到美国的援助,德法联军足以击败苏联。



第四,闪击法国。德法联手,击败欧洲所有对手后,两国势力范围肯定犬牙交错,军队部署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样的情况是最适合闪电战的,有闪电伯爵曼施坦因谋划,强悍的德军是可以突然撕毁盟约,击败法国的,毕竟法国和德国接壤,德国陆军的优势可以发挥出来。


毒刺剑客

这个可能当然是有的!



但是应该来说还是很大的,我们看看轴心国集团只有三个国家,德国、日本和意大利,而看看盟军有多少同盟。


中国、美国、欧洲各国、苏联等国家,要面对的敌人太多,导致陷入多线作战,而如果德国能在1941年底美国正式参战前,或者是最晚在1942年通过占领马耳他控制住整个地中海前击败并占领苏联,德国还是有可能打赢二战的。


德国其实深知将多个国家拖入战争后多面作战的不利性,所以在战争初期通过闪电战攻占了波兰等多个国家,虽然其中也有使用外交策略使苏联置身于战争之外的原因。



而之后希特勒没能够沉的住气,被闪电战的胜利蒙蔽的一部分理性,他对国防军的军事能力过于迷信,而对两线作战的危险不再忌惮。


在 1941年决定发动对苏联的战争。但是,这其实也是德国转向失败的一个转折点,又重蹈了一战初期的覆辙,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境地。


德国是一个地域并不辽阔的国家,资源也是十分有限的,如果其能在战争初期专注于单线作战,迅速控制大部分地区,其资源能够足以确保轴心国的自给自足。


真正具有重要意义的是1942年初德军受挫于莫斯科城下,这标志着纳粹德国通过“快速战役”征服苏联的企图彻底破产


而且,在二战时德国的原子弹研发是世界最先进的,领先于美国许多,如果不是之后的种种因素,最先制造出原子弹的将很可能是的德国,拥有了原子弹这种bug级的武器,


所以说在很多的方面,德国其实是有可能打赢二战的!


侃侃谈动漫

德国打赢二战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首先,德国失败的原因在于竖敌太多。最终,最强大的海军帝国英国,生产力最强的美国,几乎无限陆军资源和广袤领土的苏联,联合围剿了德国。

所以按照二战的进程,即便某些战役德国获得胜利,也终究免不了被消耗干净。

有人说,如果不去两面作战呢?

比如说,在与英国和平解决之前,不去进攻苏联。

事实上,这个假设并不成立。1940年6月,法国投降之后英国拒绝承认失败,德国只能发起不列颠战役,试图歼灭英国空军,再以空军压制英国海军,最后登陆英国。而恰恰就是这场战役令美国改变了对德政策,租借法案出台,海量的物资已经确保英国不再可能失败。

那末,在不能战胜英国的情况下,德国不向苏联进攻,苏联的战争准备只会越来越强。英国和腾出手来的美国最终依旧会联合苏联围剿德国,那样的局面比德国主动进攻苏联更糟糕。

对德国来说,这是一个死局。

毕竟,在美英特殊关系的局面下,只要英国愿意让出一部分利益,美国必定参加战争。还不要说日本作为德国盟友起到的负面作用。

又有人要问,如果德日意不签署反国际协定呢?

也不可能。不签署反CP协议,英美更不会放纵德国了。

德国的地理环境和政治军事条件太差。想要突破一战后的和约限制,柏林方面就必须在最初以反CP形象(对内)出现,做出将来要向苏联进攻的面目,以逐步武装起来,否则德国一开始就会遭到英法的打击,波兰战争时更就不会看着波兰陷落。

这是一个链条。

德国最初反CP,英法放纵,德国逐步武装,扩张。等到突击波兰,英法困于条约宣战,又在放纵德国,试图等德国去进攻苏联。德国才不会那末傻,我现在和英法处于战争状态,再去打苏联,就算获得胜利,你英法再来轻松收拾局面?

还是一个难题。

不歼灭法国,就无法向苏联进攻。而歼灭了法国,英国又拒绝停战。到了这,德国又打不下英国,只能回身去摧毁苏联。


张勇達州

知道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集团的对手是些谁吗?



一、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苏联

这么大的战术纵深,需要多少军队和装备来往里填?那几百万军队往里一洒,十平方公里都凑不出一个人来。那是什么感觉?



二、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

轴心国合起来的工业能力能顶上美国一半不?你击毁的速度都赶不上他制造的速度,(二战结束时,美国光航母就造了一百多艘!)敌人的装备越打越多,你受得了?



三、世界上殖民地最广阔的国家――英国

他可以随时从任何一个地方发起军事行动,他可以从任何一个地获得战争需要的资源,可以随便建设军工厂和基地,要想拔除这些据点,需要多少人马啊!



四、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四亿人口,可以培训成战士的适龄人员能武装起来两千多万!轴心国所有军队加起来有这么多不?



这么多的人,这么广阔的战略空间,这么丰富的资源,这么发达的工业制造能力,德意日还有赢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打得算不错了,能撑到1945年才投降,纯属超常发挥。


馋嘴肥猫1

30%以下!

德国在东边需要面对苏联,在西边需要面对大英帝国,两线作战非常艰难,唯一的机会是日本和德国夹击苏联,先把苏联消灭。

问题是,英国过于强大,苏联也过于强大。现在大家提起英国,不过是面积比德国还小的英伦三岛,但在当时英国拥有世界上大片殖民地,可调动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和南非等国兵力,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大英帝国!英国皇家海空军比德国海空军强大得多,而德军唯一的优势陆军被英吉利海峡无情地阻挡了,不能马上消灭英国,反而被英国封锁在欧洲大陆。


有人会说,要是德国不去惹苏联,可能不会输。事实上,在德国闪电战偷袭苏联之前,苏联也计划以闪电战偷袭德国,只是德国的行动比苏联早了6天!先把苏联打残了,否则二战会更早结束。

德国唯一的希望,是东方的日本在东方夹击苏联,先把苏联消灭。可惜的是,小日本尝试北上夹击苏联的行动被朱可夫一炮打懵,诺门坎战役日军死伤无数,自知和苏军差距太大,不敢再打!


况且,别忘了还有一个美国。有人说日本若不偷袭珍珠港,美军就不会出动?——我认为不对!美国向来是在战争前半段做交战双方的生意,战争后半段参战进行收割!一战时便是活生生的例子,而二战时进入1941年后美国早有参战打算,已经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只是迫于国内反战压力才不行动,美军的参战只是迟早的事情。


因而,德国走的路并没有错误,唯一的希望是在美国参战之前拿下苏联。而当日本决定南下而不是北上时,轴心国已经输了,可怜德国战争的命运最终是掌握在小日本这个猪队友的手里。(意大利忽略不利,别问我为什么)


数说社会

枫叔很少跨界,这个可能实际很大,但是都是过去式了所以没什么可以YY的价值。但是推荐对这个话题好奇的朋友,看下《高堡奇人》这部亚马逊投资的美剧,是著名科幻小说改编,讲述的就是另一个维度里德日取胜后的世界,也算是美国版的谍战片吧。


枫评游戏

如果德国没有挑战俄罗斯的话,而是拉拢俄罗斯的话,应该能形成大陆国家和海洋国家(不含日本)的对峙格局。俄罗斯可以提供所有德国所需战争资源。希特勒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但他觉得苏联做盟友太不可靠,占领才比较保险。他输给了苏联辽阔的土地和寒冷的天气。


一个经济学者的独白

没有可能,以一国之力挑战世界几大强国,这种史诗级副本拼的是实力,不是战术层面的几场胜仗能扭转局面的,也不是有几个名将就能如何的。实际上在东线战场高歌猛进的德军已露颓像,后勤已经不堪重负了,更不要说美国参战后建立了全球反法西斯同盟,彻底断了德国的奶,光是在西线修工事就耗尽了德国的建材,德国战败是早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