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州农家纳鞋样的垫纸,竟是稀世珍宝《永乐大典》

近日,国家图书馆展出了馆藏的部分《永乐大典》珍本。这份年逾600岁的文化艺术珍品,迅速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永乐大典》是纂修于明成祖永乐年间的大型类书。因为规模宏大、收罗宏富,一直享有“中国古代最大百科全书”的美誉。《永乐大典》成书时,共有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3.7亿字。《永乐大典》是典籍汇聚的渊薮,清代辑佚学者从《永乐大典》中搜寻出多本已绝迹的古书,为古籍文化的保存和流传贡献良多。

但这本鸿篇巨制,自身却因为频繁的火灾和接连的战乱,而不断散失和消亡。时至今日,所知存世者仅余400册左右,还分布在数个国家和地区,其中224册为国家图书馆所收藏。

这次展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当年在山东莱州发现的一本有关“门”的残册。国家典籍博物馆的大门,便是建筑大师朱炳仁依照此册中的“凌花双龟背”图案制造而成。

而这份残册的发现,则更充满了难以言说的神奇色彩。

莱州农家纳鞋样的垫纸,竟是稀世珍宝《永乐大典》

展出的莱州发现的《永乐大典》上的“凌花双龟背”图

1983年的春节过后,国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收到了一封奇怪的来信。这封信是由当时的莱州图书馆副馆长孙洪基所写,他在信中说:“负责同志,我县收到一本《永乐大典》,是卷之三千五百十八(正文缺三页)和卷之三千五百十九(存十四页)。两卷的内容都是讲门……因书的前后都残缺,序、跋、目次全不见,请早日回复,以辩真伪”。

这封信引起了图书馆领导的重视。很快,一个专家鉴定小组便赶往莱州,进行实地调查。

残册被拿出时,专家们无不感到惊讶和错愕:这本书虽已有些残破,但书的边口《永乐大典》四个字依然清晰。书上的文字统一用楷书抄写,端庄而秀美,字迹墨色黝黑,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经过了解,这册书的发现更是让他们唏嘘不已。原来当地有一位叫孙洪林的村民。他某日到自己的表叔邱家去串门。闲谈中,表叔绘声绘色地向他讲起了秦王宫内设置磁石门以防卫刺客的故事。

莱州农家纳鞋样的垫纸,竟是稀世珍宝《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残册部分

孙洪林知道,表叔原本识字不多,也很少讲述历史传说故事,便感兴趣地询问表叔如何知晓此类冷僻的故事。表叔告诉他,这个故事是从一本家藏的古书中看到的。

在多年前,这本古书作为邱家女主人的嫁妆,随着女主人一起“嫁”了过来。书原本是女方家用来压剪纸图样的。当时的农村,流行自己做鞋,而做鞋就要剪纸样,剪好的纸样还要压平。这册《永乐大典》不但书大,而且平整厚实,用它压纸样非常合适。

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是压纸样的垫纸,但邱家人爱字惜纸,绝不剪切有字的部分。所以这册《永乐大典》虽有损坏,但正文部分保存完好。

经过专家的鉴定,这册《永乐大典》是明世宗嘉靖年间的副本,属门制类全帙30卷中的前2卷,非常珍贵。而书所用的纸张,也是中国古代上等的皮纸。但这册《永乐大典》从何而来?连邱家人也说不清楚了。

最终,这册难得的国宝,收藏进了国家图书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