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杜甫為何一生坎坷?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

唐代大詩人杜甫為何一生坎坷?

這是“詩聖”杜甫名作《兵車行》中的開頭幾句。單單從這幾句就可以看出,杜甫所生活的時代並非什麼太平盛世,而是充滿了戰亂與離苦。若是再聯繫他的大致生平來看,世間享有“詩聖”之稱的杜甫,其一生盡是難以言說的坎坷。

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陽。其祖上曾做過太守、刺史、縣令等官職。祖父為武則天時的一位有名的詩人。父親雖也曾為官,但終生也是鬱郁不得志。杜甫生於七一二年。在他尚未成年時,母親就撒手人寰,所以他被寄養於洛陽的二姑家。年少時雖然體弱多病,但喜好讀書,涉獵甚廣。可以說他二十歲前的人生中張揚著豪邁與狂傲。此後他開始漫遊各地,這擴展了他的眼界與胸襟。七三五年即開元二十三年,參加進士考試後赴長安應試。但不幸未中,遂又東遊齊趙,行蹤放蕩。

唐代大詩人杜甫為何一生坎坷?

三十一歲時,杜甫終於結束了自己浪跡天涯的生活而回到洛陽。在洛陽和偃師間的首陽山下修築了幾間窯洞居住,生活寂寞困苦。在天寶年初,他與和自己相差十來歲的詩人李白在洛陽見面,兩人相互傾慕,成為知心好友。天寶五年,杜甫到長安赴試。此時的李白準備浪跡天涯,而當時朝廷為李林甫執政,有用的文人才幹皆難有機會報效國家。為此,杜甫感到無限憤懣。此後,雖然經過多次以詩文進諫,也算得到了皇帝的賞識,但終究還是難展抱負。特別是九年後,他趕赴奉先也就是今天的陝西蒲城看望家室的路途中,眼中所見盡是百姓的飢寒悽慘。面對人生的困苦與辛酸,以及世道的冷清與難言,他寫下了“詠懷”的千古名篇。等他後來回到長安不久,安祿山即騎兵造反。自此他便攜帶家眷流離失所,飽受戰亂之苦。

待安史之亂平定後,杜甫回到長安,仍任左拾遺,並與王維等酬唱交遊。不久又因他人連累而被趕出長安,出任華州。而為世傳唱的“三吏”就是在他這段時期創作的。

唐代大詩人杜甫為何一生坎坷?

公元七六零年,杜甫王成都花溪,在朋友幫助下修築草堂,暫居此地,是年他五十歲整。在此處,他得到了好友們物質與精神的多多助益。但人生幾多變故,他後來也在友人舉薦下出任官職,但最終還是出蜀遊歷遣懷。在途中不想疾病纏身,但也促成了他創作的豐收。後陝豫內亂,意欲北歸的計劃只能作罷。於是,只得漂泊於江湘。最終不想,竟然病逝於漂泊的客船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