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审判制度是怎么一回事?

1.公开审判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公开审判制度,指法院对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和判决结果向群众、向社会公开的制度。我国的宪法、法院组织法、三大诉讼法均对公开审判作了规定。为严格执行这一制度,最高院于1993年3月颁布了《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

公开审判制度是怎么一回事?

施行公开审判制度,首先有利于促进和保障司法公正;其次,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有约束作用,能够促使当事人据实陈述案情和证人如实提供证言;最后,实施公开审判制度也有利于法制宣传教育。

2.公开审判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公开审判制度,既要求向群众公开,允许群众旁听案件的审判活动,又要求向社会公开,允许大众传媒对案件的审理情况进行采访和报道。公开审判的案件,除合议庭评议不公开外,整个审判过程均应当公开。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仅指案件审理的过程不公开,判决必须公开宣告。公开审理的案件,为便于群众参加旁听和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民诉法规定法院应在开庭前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与地点。

公开审判制度是怎么一回事?

公开审理一般是指开庭审理,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公开审理以开庭审理为前提,但开庭审理的案件中包括那些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不公开审理并不是不开庭审理。

为了进一步强化司法公开,使民众了解法院裁判的状况,2012年《民诉法》的修订增设了裁判文书向社会公开,第156条规定“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这是对法院推行司法公开改革的确认。

3.公开审判制度的例外情形

我国民诉法规定的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包括法定不公开与裁量不公开两种情形。对于法定不公开的情形,法官应当主动依职权决定不公开审理。而而对于裁量不公开的情形则要由当事人提出申请后,再由法官决定是否不公开审理。

公开审判制度是怎么一回事?

法定不公开的是:(1)涉及国家机密的案件。国家机密一般是指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安全的秘密事项,包括军事、科技、经济方面的秘密等。(2)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个人隐私是指自然人私生活中不愿向外界公开的内容。为了保障社会成员私生活的安宁与自由,避免私生活受到他人的干扰和窥探,现代各国的法律一般都承认和保护隐私权。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正是保护隐私权在民诉法中的体现。

裁量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包抵离婚案以及商业秘密的案件。离婚案件可能涉及夫妻间的私生活和其他不愿让外人知道的事。商业秘密包括处于秘密状态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这些秘密能够给拥有它们的当事人带来经济上的利益,一旦在诉讼中公开,就会给当事人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失。所以,民诉法允许当事人对这两类案件向法院申请不公开审理,法院接到申请后应对公开审理带来的利益和造成的损失进行考量,然后作出是否公开审理的决定。一般而言,除非有重大理由,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的选择,作出不公开审理的决定。

4.违反公开审理规定的后果

为了保证公开审判的制度在诉讼中得到切实遵守,《公开审判规定》明确规定,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案件事实未经公开调査不能认定;应当公开审理而未公开的案件,当事人提起上诉的,二审法院应当撤销原判、发回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法院可以决定再审,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的,法院应当决定再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