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暴富,前三十年靠买房,后三十年靠啥?

还按照有才君以往的风格:用数据说话。

(数据不能代表一切,仅提供一个思考的逻辑)

先来看看当前个人房贷和居民储蓄存款的对比:

想暴富,前三十年靠买房,后三十年靠啥?

注意,图中是双轴排列,从对比上来看,我们会发现个人房贷增长速度确实超过了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房贷的增长确实在吞噬居民的存款。

但是,从占比上来看,还达不到"透支"的地步。

所以,我们把眼光放开,观察一下其他方面的"负债"和"消费":

想暴富,前三十年靠买房,后三十年靠啥?

现在是单轴对比,所有刻度对比相同,这下子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点什么了。所有的贷款增速都超过了居民储蓄的增速,而房贷增长在里面并不是最快的。

由于新的会计准则的使用,2015年之后的数据没有显示,但是内容是负债,还是消费性贷款、经营性贷款和房贷,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居民杠杆率和非金融杠杆比率(反应社会负债水平)来弥补:

想暴富,前三十年靠买房,后三十年靠啥?

想暴富,前三十年靠买房,后三十年靠啥?

可以看得出来,几项负债在随后的几年都没有遏制的迹象,反而都在有明显的加速增长的势头,结合上图走势来看,中国过去几年来负债虽然都在不同程度上吞噬着居民的储蓄,而且大有吞噬而尽的迹象,而且这几年来都远远超过了居民储蓄的增长速度。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①当下居民储蓄增长速度<负债增长速度,居民的消费能力确实在被"透支";

②中国人还具有购买力,还没有完全被"透支",仍有发挥和操作的空间(但问题已经很明显了);

③将居民储蓄"透支"的房贷仅仅是一部分,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更多的在于金融负债(日常信用卡、消费贷、小额信贷、现金贷等)的快速增长,在消耗着居民储蓄。

那么到底是什么在"透支"着中国人"未来几十年"的购买力?

首先要清楚的一点,就是财富还在不断增长,这一个事实的确是真的,但是新增的财富都被吃到了,所以市场上才开始涌现出了"购买力"被"透支"的言论。

我们还是主要来拿"房贷"说事情,虽然不能绝对,但是房贷很能说明问题。

还是来看数据:

想暴富,前三十年靠买房,后三十年靠啥?

蓝色的是个人房贷新增速度,绿色是个人新增存款。

很明显:蓝色的线长时间运行在绿颜色的线之上,即:房贷增长额>居民存款额。

再来看看红色的线,也就是住房贷款累计值,我们和新增存款累计值做个对比:

想暴富,前三十年靠买房,后三十年靠啥?

不用有才君说什么了吧。

居民存款被透支了?还有呢!但是,常年保持稳定,几乎没有明显增长,可以说过去10年来,新增居民存款几乎没有增长,要知道我们所在的市场是一个货币每年增速超过10%的市场(甚至一度超过20%)。

什么涨最快,钱就跑到哪里去了,很简单的道理

当然,上面也说了,房贷只是很具有代表性,不能说明全部。

想暴富,前三十年靠买房,后三十年靠啥?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来,每次大幅度的回调和房贷回调保持同步,但是房贷的下降速度远远小于整体存款的下降速度,证明肯定是除了房贷以外有其他很多的东西在"透支"着居民存款。

在这里就不展开表述了,因为就题目的"透支了未来几十年中国人的购买力"而言,房钱房贷的总量和存款的增速,确实已经构成了透支。而且按照中国人"爱好储蓄"的传统而言,更多的是依靠新增存款来偿还新增贷款,从前面的数据来看:

房贷余额近24万亿元

新增储蓄时而为正,时而为负。有才君计算了从2008年4月至2018年4月,10年时间的月平均余额存款新增额:4000亿元

那么就简单算一下,在房贷不增加的情况下,依靠每个月新增存款来偿还所有房贷:

240000/4000=60个月=5年

注意,上面的结果有两个特殊因素:

①仅仅考虑的房贷的偿还;

②没有考虑到未来房贷增长和收入增长的情况;

所以,可以得到一个比较局限的结论:当前房贷额,已经"透支了"未来5年居民的新增贷款。这还是在没有考虑其他消费贷、现金贷、小额信贷等等

房价是否已经透支了未来几十年中国人的购买力?这个问题片面了一点,但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如果考虑到了其他所有的负债,不说几十年,十几年肯定是有的了……(按照当前收入水平来算)

金融圈里无小事,风里雨里,有才等你,老板,点个关注再走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