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藥酒的四條金標準,不要一不小心製成了毒藥

5月3日中午,重慶市璧山區發生一起居民飲用自配藥酒中毒事件,僅一場生日宴會就導致5人死亡。根據有關職能部門對現場殘留物進行檢驗,這些自配藥酒中含有雪上一枝蒿甲素、烏頭鹼等毒性成分,最終判定是由這些毒性成分導致的藥酒中毒。

自制藥酒的四條金標準,不要一不小心製成了毒藥

一時之間,在家自制藥酒的老爺子都人人自危,咱辛辛苦苦泡的藥酒還能喝不?那藥酒到底是保健品還是藥品?自制藥酒要注意什麼?

今天超哥就聊聊藥酒的這些知識點。

答案搶先看:

當今消費者所謂“藥酒”大抵可分為藥酒劑(藥品)、保健酒(保健品)和自制藥酒;

自制藥酒中藥原料必須把關、基酒要合理選擇,貯藏要注意安全性,當然也要聽聽醫生的建議;

不同藥酒具有不同功效和適用範圍、禁忌等,不能隨便喝;

其實不要喝最安全,最省心。

自制藥酒的四條金標準,不要一不小心製成了毒藥

什麼是藥酒?

藥酒就是把中藥泡入酒中,試圖通過飲用或外塗達到治病或養生目的產品[1]。在過去缺醫少藥的歷史中,中藥藥酒扮演著非常重要的治病救人角色。有文字記載的最早“藥酒”是殷商時期的“鬯”,“鬯”是以黑黍為釀酒原料,加入鬱金草釀成的[2],傳言具有活血止痛、涼血清心等功效。

自制藥酒的四條金標準,不要一不小心製成了毒藥

張仲景的《金匱要略》中也有收載紅藍花酒、麻黃醇酒湯,傳言具有利溼退黃的功效。隨著古人進一步瞭解中藥材的功效,藥酒在唐宋時期得到了快速發展,該時期發明了很多複方類的藥酒(即幾種藥材一起泡),製備和使用藥酒的水平也得到提升,當然,也和酒的純度得到提升有關係 [3]。元明清時期的藥酒發展,在整理前人經驗、創制新配方、開發配製法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使藥酒的製備達到了更高的水平[4]。

自制藥酒的四條金標準,不要一不小心製成了毒藥

自制藥酒的四條金標準,不要一不小心製成了毒藥

保健品標誌

自制藥酒為什麼會喝出人命?

除了文章開頭提到的例子,自制藥酒喝出問題的新聞還有很多。

自制藥酒的四條金標準,不要一不小心製成了毒藥

自制藥酒的四條金標準,不要一不小心製成了毒藥

酒精有危害自不必多說,但是喝個小二兩就中毒身亡的原因還不在酒精,而是泡在酒精中的中草藥。

剛才我們說了,如果泡的是食藥兩用的中藥材,這些中藥材的安全性是經過評估的,不管是直接吃,還是泡水吃,還是泡酒吃,也不會有安全問題(酒精毒性除外)。最怕的是泡有一定毒性的中藥材,經過酒精的提取,毒性物質充分滲出到酒中。再加上酒精引起身體代謝加入,毒性更快。過量飲用,酒精和毒性物質的危害大於藥效。

當然,還有人傻乎乎地泡“有毒植物”,例如文中開頭例子中的居民飲用自配藥酒中毒事件,就是泡了有毒的雪上一枝蒿甲素、烏頭鹼等而引起藥酒中毒身亡。

自制藥酒的四條金標準,不要一不小心製成了毒藥

那平時家裡應該如何自制藥酒呢?

首先超哥還是想提醒大家,藥酒是用來治病的,身體健康的人根本沒有必要喝,而且酒精緻癌也是不爭的事實。

如果還是想泡藥酒,請注意以下四點金標準:

1. 中藥原料必須把關

中藥材作為藥酒的主要原料,其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藥酒的療效。因此要控制藥酒的質量,必須先從中藥原料的質量把關。同時,要能認清中藥材,很多中藥材長的很像,一不留神,可能就用了有毒植物代替了食藥兩用的材料。

2. 基酒要合理選擇

目前藥酒所使用的基酒主要為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食用酒或食用酒精,如白酒、黃酒、果酒、啤酒。不同類別的藥酒,製備時基酒的選擇需與用途、功效和適用人群結合考慮。此外,不同的基酒乙醇濃度不同,對有效成分的提取率也存在差異[6-7],應針對不同的藥用成分及功效進行合理選擇。但實際上,只要基酒的安全性有保障,後面都不太重要,無非就是活性成分溶出的多少。

3. 貯藏注意安全性

從貯藏安全性來講,藥酒一定要密封保存,以防止酒精揮發和細菌滋生,而且藥酒不是泡得越久越好,如果泡製的時間太長,酒精揮發後抑菌作用反而會降低,而且泡太久的藥材也可能黴變。

4. 最好聽從醫生建議

由於藥酒所含的藥物成分不同,具有不同的功效和適用範圍、禁忌等,因此必須認清自己的體質與身體狀況後,根據醫囑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宜的藥酒,而對於自制藥酒,需要謹慎飲用。

自制藥酒的四條金標準,不要一不小心製成了毒藥

總結

最後超哥再次提醒酒友:

藥酒是用來治病的,身體健康的人根本沒有必要喝,而且酒精緻癌也是不爭的事實。生病了應該及時看醫生,遵循醫囑服藥,想要靠藥酒起到養生的效果是沒必要的,日常生活中只要做到膳食均衡、適當運動就可以了,千萬不要依賴自制藥酒來大補身體!

實在要自制藥酒,就一定要遵守上面的四個金標準,不要拿生命開玩笑。

參考文獻

[1] 賀新懷,席孝賢,蔡國良.中醫養生保健技術規範-藥酒[C]北京:中華中醫藥學會,2009.

[2] 陳衛東.漫談藥酒的歷史和功能[J].亞太傳統中醫藥,2007,(3):52-56.

[3] 羅建輝,王添生.中藥藥酒的歷史前沿[C].全國中藥研究裡中藥房普理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1998:14-15.

[4] 黃書聲,韓娜.中國保健酒的歷史、現狀和發展[J].釀酒,2008,(7)35:16-21.

[5] 彭銘泉.中國藥膳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5:1.

[6] 易筠千.甘草酸提取工藝的優化[J].醫學信息,2014,3(27):334-335.

[7] 劉蘭英,曹有龍,趙友誼.枸杞黃酮提取工藝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0):18 490-18 491.

圖源網絡,不妥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