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料材泡製一方風味~

如果想認識一座城,往往是從喜歡吃當地的特色風味小吃開始。這就是“風味”的魅力所在,根本移植不了。所以我認識的廣州就是從喜歡上第一碗

牛雜開始的...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吃牛雜,是老廣的一種情懷。原本是不值錢,上不了檯面,處理起來又複雜的牛內臟,在智慧的廣州人的巧手之下,變幻出讓人念念不忘的美味。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小學、初中、高中,無論學校有幾多個校門,校門口都會有一個“牛雜阿姨”或者“牛雜阿伯”。他們推著一部“走鬼車”(或單車),每逢放學就會到校門口擺檔。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說起牛雜,你也許會想到

芳村的阿婆牛雜、建設大馬路的阿叔牛雜、東山口的肥叔牛雜...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牛雜好不好吃,並沒有一個多數人認可的標準。有人喜歡牛筋入口即化,有人喜歡牛筋軟糯帶勁;有人喜歡蘿蔔爽口清甜,有人喜歡蘿蔔煮爛入味。今天,吃貨妹要推薦一家我偷偷私藏的牛雜店。

01 | 位於北京路,竟然完全“蹭”不到人潮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北京路一帶的牛雜店少說也有10+間。隱藏在一條鮮少人走的小巷子裡面,有家叫“阿姨”的店,名氣沒有很大,兩位掌門阿姨默默無聞地賣了牛雜30年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一條巷子裡,兩煲牛雜,三四張桌子椅子,兩位阿姨,就是這麼多了,如果不是熟客,根本不會留意這條小巷子。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但這裡,不用依靠北京路的人潮也能時常滿座!

02 | 一碗煮了30年的牛雜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阿姨”已經開了30年了,從年輕時的少女做到現在的阿姨,門口小小一眼就能看完,主打老廣最經典的三種食物:“缽仔糕、豬腳姜、牛雜”

小小几平米,露天的桌椅,毫無環境而言。但實在的吃貨們也不在意排場,反正有好吃的就行。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這一大鍋牛雜,還沒進到巷子裡頭,就已經聞到牛雜香味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牛蒡、牛肺、牛腸、牛筋丸通通都是2-3元一串,麵筋和蘿蔔1元都有3件,在消費稍高的北京路,這個價格真的挺良心~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吃貨妹每次來都是“麵筋牛雜”,其實牛雜已經是煮得很入味了,可是不加醬總覺得差點什麼。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阿姨給我裝了滿滿的一碗,每樣都十分都入味,也沒有花椒、八角的味道掩蓋牛雜的原味。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牛肚

阿姨燜煮的技術剛剛好,使到牛肚爽而有韌勁,加上阿姨的獨門醬汁燜煮,更加和味。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牛腸

牛腸清洗得很乾淨,完全

沒有異味,鹹甜適中,真正的老廣味道~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麵筋

麵筋是最能檢驗煮牛雜的材料,麵筋吸收湯汁,入口的那一刻,你就知道這碗牛雜是否美味!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除了牛雜,這裡有很多種選擇,“一鍋燉”式地煮

,滿足不同人的要求。可惜當天吃飽了,不然還要來個缽仔糕和豬腳姜。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食在廣州:一碗煮了三十年的牛雜,藏匿北京路深巷裡!

替換高清大圖

沿著窄窄長長的麻石地板通向西湖路

沿途的民居窄小、侷促

似乎很難想象她曾經輝煌的過去

看著周圍的建築慢慢高起來

幾乎要掩蓋這片土地

忍不住為阿姨牛雜有絲絲擔憂

希望這碗牛雜能一直開下去

還有更多的30年

阿姨牛雜

地址:越秀區北京街道西湖路小馬站23號(北京路廣百大廈以西、中山五路以南(即五月花廣場對面)的小巷)

交通指引:地鐵1&2號線 公園前站D出口

人均:15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