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上這兩條線,是痰氣鬱結的表現!

舌上這兩條線,是痰氣鬱結的表現!

朱良春對“舌邊白涎”診法的經驗

作者/俞淦琪

舌邊白涎,是在舌之兩側邊緣約5毫米處,各有一條由涎之泡沫聚凝而成的線索狀泡沫帶,由舌尖的兩側向內伸延可達寸許,清晰可見,不難辨認。

有因患者言語、飲食頓可消失者,但靜候片刻,即可復出。朱良春老師曰:“舌邊白涎乃痰溼凝阻,氣機鬱結之徵也,雖見之於舌,若審其內,證自可見。”臨床上朱師常以此為痰氣鬱結之證,以豁痰滲溼,調氣開鬱之法辨證論治,屢建殊功。茲將朱師醫案舉例如下:

【例1】痰氣凝結案

徐XX,女性,32歲。

喉中如炙臠,咽之不下,咯之不出,檢視無異常。苔白,舌邊有白涎兩條,脈細。此梅核氣也,起於痰氣凝結。治擬理氣化痰。

制厚朴3克,姜半夏6克,化橘紅5克,旋覆花9克,玫瑰花10克,生白芍9克,合歡皮12克,甘草3克。

上方服5劑,並囑患者怡性悅情。喉中炙臠之物與舌邊白涎消失。

【例2】痰溼中阻案

周XX,女性,22歲。

瘧疾後1周,痰溼未化,中宮不和,頭眩神疲,納呆,腸鳴洩瀉,苔白膩,舌邊有白涎兩條,脈濡細。法當化痰溼,和中宮。

藿、佩梗各6克,蒼朮皮5克,廣木香5克,山楂炭12克,車前子9克,姜半夏5克,熟苡仁12克,六一散9克。

服3劑,舌邊白涎消失,症情趨愈。

【例3】脾虛痰蘊案

劉XX,男性,25歲。

頭暈神疲,四肢倦怠,口粘時滲涎沫,納呆,嗜睡,苔白膩,舌邊有白涎兩條。此脾虛溼困,痰濁蘊中,運化失司。治擬燥溼運脾,以化痰濁。

焦白朮6克,淮山藥15克,姜半夏6克,制川樸3克,陳皮6克,熟苡仁12克,白蔻仁3克,香櫞皮6克。

服3劑,脾虛漸復,舌邊白涎消失,仍予健脾化溼法調治而愈。

【例4】痰阻清竅案

任XX,男性,50歲。

眩暈宿疾,作則視物旋轉,耳鳴嘔吐,苔白膩而厚,舌邊有白涎兩條,脈弦滑。蓋無痰不作眩,而痰溼逗留,阻遏清竅。法當滲化痰溼,以利清竅。

代赭石15克,旋覆花10克,焦白朮10克,澤瀉15克,杭白芍10克,靈磁石15克,姜半夏9克,黃菊花5克,車前子15克。

進上方3劑,症情獲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