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手下的4大猛將,有一人被比作尉遲敬德,差一點殺死吳三桂

《平寇志》記載,明朝末年,陝西延綏鎮有一支駐軍,主將是總兵王威。王威馭下嚴酷,凡有違反軍令者格殺勿論。有一次他準備處決一批犯法的士卒,一共有十八個人,全都押赴法場準備開刀問斬。正好另一個明朝武將陳洪範路過,人犯中有很多人與他熟識,立即跪地哀求陳洪範,請他代為說情。陳洪範心慈面軟,就找到總兵王威,求他網開一面,放過這十幾個人。

張獻忠手下的4大猛將,有一人被比作尉遲敬德,差一點殺死吳三桂

王威卻不肯開恩,表示非殺不可。陳洪範下不了臺,就把人犯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小夥拉了出來,讓王威無論如何放了這一個人算了。也算他張了一回嘴。王威抹不開面子,就把這個小夥打了一百軍棍,然後釋放。然而恐怕他們兩個做夢也沒想到,若干年之後,這個差點被殺頭的囚犯,竟然成為擁兵數十萬、縱橫天下的義軍首領張獻忠,把明朝搞了個地覆天翻。

張獻忠手下的4大猛將,有一人被比作尉遲敬德,差一點殺死吳三桂

張獻忠起義之後,隊伍實力迅速發展壯大,成為當時各路義軍中,只有他一人可與李自成分庭抗禮。但張獻忠的口碑卻極差,由於嗜殺成性、肆意屠戮,他也因此成為明末義軍中,一個惡名昭著的魔頭式的人物。張獻忠雖然名聲不好,遠遜於李自成,但他培養選拔人才的本事,卻遠在李自成之上。從大順軍和大西軍的後期發展軌跡就可看出這一點。

張獻忠手下的4大猛將,有一人被比作尉遲敬德,差一點殺死吳三桂

清軍入關後,李自成的大順軍和張獻忠的大西軍,都遇見了前所未見的強敵,在八旗軍的兇猛攻擊下陸續潰敗,轟轟烈烈的明末農民大起義,崇禎皇帝十幾年都搞不定,清軍一出手卻手到擒來。大順軍就此江河日下,李自成的舊將降的降跑的跑,重新退化成落草為寇的游擊隊,各自為戰不成體系。而張獻忠的大西軍雖然也遭受重創,但憑藉大西軍四大猛將的支撐,居然起死回生,重整旗鼓,成為當時反清勢力的骨幹力量。

張獻忠手下的4大猛將,有一人被比作尉遲敬德,差一點殺死吳三桂

張獻忠一手培養出的四大猛將,是孫可望、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他們既是張獻忠的義子,也是大西軍武將中最為優秀的猛將。張獻忠能夠打出一片江山,皆是倚仗這四個猛將之力。四人之中,論及品行端方、武藝高強、韜略出眾,當首推李定國。《永曆實錄》記載,李定國本是陝西榆林人,十歲時就被張獻忠擄走,成為張獻忠的侍從小廝。

張獻忠手下的4大猛將,有一人被比作尉遲敬德,差一點殺死吳三桂

在艱苦險惡的征戰生涯中,李定國逐漸長大,並且歷練出過人的膽識和武藝,作戰勇猛屢克強敵,成為張獻忠的心腹愛將,在當時各路義軍中聲譽鵲起。《懷陵流寇始終錄》記載,因為李定國驍勇無敵,被人比作唐朝名將尉遲敬德,“名為小尉遲”。不過,尉遲敬德是個一勇之夫,遠不足以表現出李定國的非凡才幹。李定國精通用兵之道,胸懷韜略,是文武雙全的將帥之才。

張獻忠手下的4大猛將,有一人被比作尉遲敬德,差一點殺死吳三桂

在張獻忠手下時,李定國只能奉命行事,當個服從命令聽指揮的武將,沒有參與上層決策的機會,限制了他的能力發揮。到了張獻忠死後,李定國上升為大西軍核心決策層人員,他才得以大展經綸,一試身手,創造了明末清初的許多軍事奇蹟。當時戰鬥力最強的軍隊,莫過於清朝八旗鐵騎,無論是崇禎的明軍,還是李自成的大順軍,張獻忠的大順軍,都曾吃過大虧。但李定國執掌大西軍後,卻能在衡州戰役中大破八旗精銳,斬殺清朝親王,極大打擊了清朝的氣焰,“清君臣聞警,上下震動,聞定國名,股慄戰懼”。

張獻忠手下的4大猛將,有一人被比作尉遲敬德,差一點殺死吳三桂

就連身經百戰、兇悍狡黠的漢奸吳三桂,都險些被李定國給宰了。順治十六年,清軍大部隊攻入雲南,南明的抗清局勢迅速惡化。面對清軍的瘋狂攻勢,李定國臨危不懼,決定打一個防守反擊。當時漢奸吳三桂擔任清軍前鋒,此人曾是明朝邊將,身經百戰臨陣經驗豐富,是個很難對付的強敵。李定國決心幹掉這個無恥的漢奸,滅掉清軍的威風。

李定國在磨盤山選擇險要地勢,精心設下三道重兵埋伏,單等吳三桂進入伏擊圈。《續綏寇紀略》記載,李定國計劃“首尾橫擊之,片甲不令其逃也”。吳三桂不知是計,催動大軍進入磨盤山。前鋒剛剛進入埋伏圈,情況突變。南明有個叫做盧桂生的叛將,臨陣脫逃找到吳三桂,告知他李定國的伏擊計劃。吳三桂大驚失色,急令撤軍。李定國伏擊計劃落空,只得該伏擊為強攻,兩軍在磨盤山下展開一場血戰。結果雙方都傷亡慘重,吳三桂僥倖躲過一劫。此後,李定國又在極端困難的局面下堅持抗清,直至最後在憂憤中病逝,凜凜英風,讓後人千古緬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