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歌未止,薪火相传——以《古神话选释》,致敬袁珂先生!

弦歌未止,薪火相传——以《古神话选释》,致敬袁珂先生!

人类了解几千年前的文明,大多数是通过确凿的史料来考量。但在没有历史记载的史前文明中,主要途径是通过祖辈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来印证先辈们生产生活的足迹。

通过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观念:比如他们怎样设想世界的构成,怎样歌颂人民英雄,怎样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怎样赞美劳动和斗争等等,尤其是从神话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移山填海的英雄气概和前仆后继薪火相传的精神。

但遗憾的是,中国神话虽然产生的时间较早,但文字记录却比较晚,散佚也比较多。先秦神话古籍中资料最为丰富和完整的要数《山海经》了,但它是图以为文,记叙很短,中间又经过以讹传讹,有些已经很难解释。连鲁迅先生都把它称之为古之巫书。和古希腊神话相比,中国神话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且诸神是相互独立,彼此之间的联系也比较模糊。

大体说来,中国神话散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民族重实际而轻玄想,所用文字繁难,记录不便;

第二、文化层面以儒学为独尊,孔子本人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儒学更多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神话并未发扬光大,反而有散亡;

第三、“神话历史化”,把神话里的神们都化作古代帝王,又经过历史学家的删改,实际上它们已经既非历史,又非真神话了。

不得不说,中国上古神话的散亡是我们作为华夏子孙的一大损失。但不幸中的万幸,也有很多神话传说在流亡的过程中得以用“只言片语”的残片保存下来,并且和以后的文学艺术相交融。

今天,手捧着这本袁珂先生用毕生心血所著《古神话选释》,不仅学术性与趣味性兼备,让我们清晰看到了中国古代神话的的发展脉络,从盘古开天辟地到杜宇开明李冰,而且也让我们看到了神话背后恢弘瑰丽的古代社会生活的全貌以及神话英雄们自强不息、孜孜以求勇于斗争的博大精神。

《古神话选释》这本书是袁珂老先生凭借一己之力,从浩繁的典籍中一个个地筛选收集、整理、梳理、分析、研究和最终的面世。难能可贵的是,袁珂先生把中国神话传说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提出并论证了广义神话的概念,扩展了神话学研究的视觉和领域,毫无功利地鼓励指导年轻学者从事神话学的研究。从这一点来说,袁老踏实的做学问的态度,不得不让我们这一代浮躁的年轻人感到汗颜。

《古神话选释》这本书选取了从从盘古开天辟地到杜宇开明李冰的故事,结构上主要包括三部分:选文、注释和解说。

从选文来看,在《中国古代神话》的基础之上,采取夹叙夹议的方式,尽量连贯地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引用资料时,袁老先生特别注重引用第一手资料,即“最初的出现者”;在所引古书中,也特别注意文字的字形、字音、用语和地名的校勘和考证,尽量选用善本,是的文字的误、脱、倒、注均在最小范围内。

从注解上来看,因为很多小说笔记早已散佚,所以袁老先生在注释时采取以注词汇为主,个别情况才整句注释。

从解说上来看,主要解释一章一节的涵义,补充相应的材料空白,不同版本之间对同一内容也做了相应的比较,还有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也做出了进一步的说明。

弦歌未止,薪火相传——以《古神话选释》,致敬袁珂先生!

插画:曙合

透过《古神话选释》这本书,原来中国上古的神话故事是如此的绚丽多彩,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佐证当时的历史,而且也赋予古代劳动人民古老而神秘的力量,既有上天赐予的神弓神箭相助,又有人类自身的技艺和智慧,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工具和器械,与自然斗争,反对暴君专制,为理想而战斗,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谁说神话只是希腊的产物?谁说宙斯是统领宇宙的至高无上的天神?关于天地人的故事,中国不乏有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治洪水、神农尝百草、王亥驯养动物、后羿射日除害等; 关于创造发明的故事,比如黄帝创制了衣裳,伯益发明了捕兽的陷阱,舜制作了箫,少昊的儿子发明了弓箭;关于英雄主义的传说,鲧被天帝压杀在羽山,死了三年尸身都不腐烂,不仅如此,还从肚子里化生出他的儿子禹,继续代替他完成治水的事业。你看,在西方神话中的同命相连的普罗米修斯被锁在奥林帕斯山,由宙斯派遣的崖鹰日夜啄食他的心肝,这就是故事的结局了。但在中国的神话结局却不止如此,鲧不但全力抗击死亡,还用全部精力孕育了后代。“鲧腹生禹”——这是一种怎样的生生不息的博大精神啊!

和西方神话中丘比特与普绪喀的爱情波折相比,中国的爱情传说就更显得惊心动魄:牛郎织女、七仙女和董永、华岳三娘和沉香、白娘子和许仙、梁山伯与祝英台,里面蕴含着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情怀,虽然与当时的社会主流格格不入,但其中包含的民主思想穿越几千年时空,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中国的神话中更多的是强调人的力量,赋予人更多喜怒哀乐的情感,无论结局或喜或悲,都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面对自然灾害和阶级压迫下,人类寻找的自我救赎之路。

经典的东西,不管多少年以后,再次将这本书捧于心间,那些激扬的文字能够重新跃然纸上,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我们正在努力使“弦歌未绝,薪火相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沉寂许久之后,依然能够冲破重重迷障,超越自身的生命力再次绽放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