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哲学起步》的相遇,读懂自欺结构——人与自我意识的本质

与《哲学起步》的相遇,读懂自欺结构——人与自我意识的本质

我们都知道,哲学是人类思想发展的一个精华,哲学同时也要走向大众。哲学有一些基本的问题,就是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邓晓芒先生的这部著作,就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解析了这三个问题。

与《哲学起步》的相遇,读懂自欺结构——人与自我意识的本质

《哲学起步》作者邓晓芒先生

我们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就是人的本质的问题,我们是谁的问题,就是自我的问题,我们到哪里去的问题,则关系到自由的问题。

人文主义的哲学都要回答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到底是什么。按照我们的传统观点来说,人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但是邓晓芒这本书却提出了他自己新的一个见解。

他说人是制造和使用工具,并且能够携带工具的动物。那么在“人的发生”这一章当中,他特别强调了这个携带工具和人类语言符号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按照传统的观点,人是理性的动物。那么在符号学出现之后,人们强调人类是能够制造和使用符号的动物,但是邓晓芒先生特别强调了携带工具和语言两个方面。

与《哲学起步》的相遇,读懂自欺结构——人与自我意识的本质

因为携带工具和语言,在他看来具有一种同构性,也就是说,具有相同结构的性质。因为它们都是一种符号的结构。

他说,携带工具是一种符号性的感知运动的图式,它内化为人的心理思维模式。同时,语言也是一种符号结构,它由人的这种心理模式外化而来。

这样就看到他所强调人的本质当中一个内外的结构——一个是携带工具的内化为心理,另外一个是心理外化为人类语言的形式。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他就强调了人到底是什么,这个就是哲学研究起步的一个基点的问题。

哲学起步的第二部分,讲的是自我意识。那么什么是自我呢?什么是意识呢?什么是自我意识呢?从古希腊时代开始,古希腊人就开始追问如何认识我们自己。一直到笛卡尔讲“我思故我在”,强调了那个反思的主体。

那么按照邓晓芒先生的意见,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超越,一个是反思。超越就是向外在的超越,反思就是回到人的一个自身。

当然我们关于自我的问题,在中国传统哲学当中究竟存不存在,还有很多争议。邓晓芒先生更多的是在德国古典哲学基础之上,为我们解析了这种自我意识,并赋予了它一个现象学的意味,告诉我们自我意识到底是什么。

与《哲学起步》的相遇,读懂自欺结构——人与自我意识的本质

《哲学起步》作者邓晓芒先生

当然,其实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自由的问题,这个涉及到人类到哪里去的问题,按照邓晓芒先生的意见来说,就是和人的自由意志有关,这里面显然是受到了康德思想的影响。

另一方面他又讲,这个自由应该是个将来时,他认为如果自由是人的本质,那么人的本质就应该生活在将来。在这个意义上,他就从时间的角度重新为我们勘测了自由的本质问题。

自由到底如何区分呢?邓晓芒先生根据德国古典哲学,把自由分为三种,分别是自在的自由,自为的自由,还有自在、自为的自由,这显然是黑格尔的一种三段论的方式。

那么,什么是自在的自由呢?什么是自为的自由呢?什么是自在、自为的自由呢?按照他的意见,所谓自在的自由,就是我们具有自然状态的那种自由。自为的自由呢,也就是说有自我意识参与其中。自为自由以后,基本上都是人的一种自觉的自由,包括自在、自为的自由。那么到了自在自由,就可以达到所谓的自由的王国。

按照邓晓芒先生的意见,很简单。自在的自由就是现实的自由,自为的自由就是必然的自由,自在、自为的自由就是可能的自由。这样,他就把自由区分出一个由低向高发展的层次。

其中,他也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比如说自为的自由又分为反抗的自由、选择的自由和立法的自由,如此等等。最终他把这个自由的问题,又归结到了自由和逻辑的关系,就使得整本书成为了一个纵贯的体系。

与《哲学起步》的相遇,读懂自欺结构——人与自我意识的本质

总而言之,邓晓芒的这本《哲学起步》,是非常适合大众来阅读的哲学入门书籍。这本书也是邓晓芒先生在讲课的时候,通过录音的方式整理而成的。

邓晓芒先生从人类的起源开始谈起,最后归结到自由和逻辑关联的问题,使得整本书形成三个基本的架构,为我们中国人哲学的普及,做出了他的贡献。

我们知道自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之后,中国很少有重要的学者来为我们大众写这种普及类的哲学著作,所以这本书非常值得关注。

获取听书资源,请下载“仁仁阅”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