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的需要对激素“谈虎色变”吗?

我们真的需要对激素“谈虎色变”吗?

我们真的需要对激素“谈虎色变”吗?

我们这里所说的激素是指“糖皮质激素”,由体内肾上腺皮质中层束状带分泌的,是一种代谢调节激素。而提到这种激素,大多数患者想到的不是他有多大的治病功效,而是一种被神秘和恐惧占据心灵的感觉甚至可以说是“谈虎色变”,唯恐避之不及。

有些患者原先使用激素病情控制平稳,想尽早的摆脱激素而冒然减量或者停用,造成病情的复发加重;

患者拒绝激素,是因为激素给人第一映像是不良反应,典型如库欣综合征,出现“满月脸”、“虎背熊腰”,唯恐自己窈窕淑女的身材变成“水桶腰”。

其实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对激素“谈虎色变”,因为糖皮质激素本身是我们体内自身分泌的调节代谢的一种激素,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HPA)调节,下丘脑分泌一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H),该激素进入垂体前叶,可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分泌,ACTH又进一步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分含量最低,清晨时含量最高。糖皮质激素在我们体内分泌是起啥作用的?

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应激状态下的保护激素,而应激状态就是我们身体突然处于某种不利环境状态下,身体机能的反应,糖皮质激素利于保护我们身体的组织细胞免受过多应激状态下的损害。而我们身体出现“风湿病”或多或少与我们外在受到的持续不利因素有关,比如因为长时间暴露于风寒、接触冷水等出现关节痛,畏风怕冷等症状;抑或长时间生气,情志不调而罹患某种“风湿病”等;而外受风寒湿之邪,过度愠怒生气本身就是一种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是指机体遭遇内、外环境和社会、心理等伤害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HPA轴被激活,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出现非特异性的适应反应。糖皮质激素能够在应激反应中稳定组织细胞,减少损害,对其他体内的各种激素具有允许作用,有些激素需要糖皮质激素的存在才能发挥作用。

我们患风湿病之前的某种诱因,比如外感风寒湿邪,情志过激失调就是一种应激反应,超过了我们身体承受范围,也就是糖皮质激素应激保护的限度,于是我们的身体就开始患病,出现炎症。而炎症本身也是一种机体防御状态。

HPA轴与免疫系统疾病存在很大的关系,研究显示,很多风湿免疫类疾病患者体内的糖皮质激素分泌是不足的,或者HPA轴调节是紊乱的,因此我们需要外源性的激素来补充,来缓解我们的病情。

我们临床使用的糖皮质激素起源于内源性的激素,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现在临床使用的各种类型的激素,比如泼尼松,甲泼尼龙,得宝松等均由与氢化可的松和可的松共同的基本结构衍化而来。

糖皮质激素具有非常广泛地药理作用和复杂的作用机制。最主要的是具有抗炎作用,不仅能够减轻炎症初期典型的“红、肿、热、痛”等症状,还能够减轻炎症后期修复的粘连、疤痕等。

糖皮质激素具有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的作用,对过敏反应导致的机体出现的多种组织病理变化,比如水肿,皮疹,过敏性充血,渗出,平滑肌痉挛以及细胞损害等起到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还具有抗毒素抗休克等作用。

糖皮质激素自1948年应用于风湿类疾病以来,其无与伦比的抗炎镇痛作用得到举世公认,其能戏剧性地改善风湿免疫的一些疾病及其症状,使医生和患者感到欣喜若狂。

当然经过这么多年以来地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也暴露了令人望而生畏的不良反应,比如血压升高、糖尿病、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向心性肥胖等。

通过合理地应用以及及时地监测身体的状况,我们的医生能够及时的预防或减轻这些不良反应。患者朋友们切记不可妄自减量或者加服激素,因为这样不利于医生准确地掌握病情,应对突然转变的病情;妄自拒绝激素也不利于病情得到及时的控制,束缚了医生的能力。我们相信只要应用好激素,就能够最大限度地拯救疾病,造福人类健康。

参考文献:

1.栗占国.漫话风湿[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8:99-107

2.王庭槐.生理学[M].北京:人卫出版社,2015-3版:597-599.

3.孙丽丽,王志文. 类风湿关节炎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关系的研究概况[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5):1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